(5)
如果一个人是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去服务人民的话,那从多种因素考虑,去南方会是更好的选择。不仅环境山清水秀,并且这时南方的训练条件要好一些。随着黄埔军校等学校的设立,大量新兵涌入南方。可王耀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选择北上,跑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
他走的那天没有一个人来送他,大家都像躲瘟神一样,见他也是远远地看。只在临出校门前,陈独秀私下找到他,嘱咐了他几句,也去忙自己的事了。王耀想起自己孤身一人考来北大时,也是独自拿着行李跑上跑下。现在时候不同了,命运却也还是一样。
来的时候是一人,去的时候,也只有他一人归去。
此乃人之常情,不必介怀,我不过比他们早些时候出来而已。他这样自我安慰着,在打点好行装后,就拿着不多的盘缠,踏上了通往北方的火车。
他去的时候已经是快要入冬,在北平只能感受到寒意的季节,到了这就变成了茫茫大雪。世界是白色的,在不远的边际上与天融为一体,散发出逼人的寒气来。王耀从没受过这等风雪,只能把备的衣服都套在身上,才逐渐暖和了。只是那里的人却不像气候那么寒冷,相反,他们很热情的欢迎王耀加入。
这里的人喜欢我,他们也需要我。自感受到这股温暖气息后,王耀也不觉得冬天难熬了,以当时的冲动与热血,立下了这个愿望。
唯一的不和谐气氛便是这里驻扎着俄军与日军,他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行走,嚣张跋扈地穿梭在人群中,命令这些善良的人们为他们服务。王耀看着这些得志的小人,心里有诸多不快,但又不好发作,只能默默退下去,到分配的营房休息。
军旅生活的日子对王耀来说是种磨练,而这也确实培养了他的意志。在东(和谐)北三省呼啸的风雪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守卫着边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的训练。他有了新的生活,认识了新的朋友。他可以与他们谈天说地,可以与他们团结协作,可以与他们无所顾忌地在开心时吼着军歌。这一晃便是九年过去,有些东西似乎已经在他生命中淡化,从他的生命中就此抹去。
直到1931年,王耀迎来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转折。
那是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本来也是个平常的夜晚。可它的日期却注定要被镌刻在史册上——1931年9月18日。一阵刺目的光从王耀眼前闪过,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炮响与飞出的零碎木条。不只是中(和谐)国军队意识到了,日(和谐)本军队也匆匆赶来。其中一人径直上来,提着王耀的衣领就破口大骂:“你们干什么吃的!居然敢破坏铁路!一个个的都不想活了!”
“你们别诬陷人,我们什么都没有做!”王耀眯着眼睛看他,毫不畏惧地回答。
后面的人也为王耀不平:“小鬼子你血口喷人!”几个冲动的就要扑上来展开一场大战,那个日(和谐)本军官放下王耀,指着后面的群众冷笑:“哼,我们血口喷人?这可是明摆着的,我的眼睛难道还能出错吗?倒是你们,居然反抗皇军,给我上,抓住他们!”后面的日(和谐)本军就像事先预备好一样,一股脑冲上来,见着中(和谐)国军队就开枪。王耀一心只想冲上去战个痛快,可是上级没有命令,他不敢轻举妄动。
“他奶奶的!蒋介石不让我们反抗,这什么意思?兄弟们要在这里等死吗!”旁边刚接到命令的人气不过,低声骂了出来。王耀仔细想了想,觉得留下不是长久之计,便对身旁的队友们低喝道:“不能在这里,我们撤退!”
他在军中的威信是足以下达这个口令的,可战士们毕竟是重情义的,看着昔日的战友正拼死与敌人厮杀,也犹豫起来:“可是耀哥......他们还在......”
王耀不等他说完,已经端起了枪,准备杀出一条血路:“信得过我的,就和我出去,不信的,大可留下,我绝不阻拦。”
“我信耀哥,我们杀出去!”和他关系最好的吴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陆续的又有几个人加入。王耀没多说,在前方打头阵,猫着身子,穿行在枪林弹雨之间。所幸日(和谐)军前线在另一方鏖战,他们没有受到多大伤害,逃出了重围。
缓过气后,王耀认为不能立马回去,必须要商量对策。他们在野外住了几天后,听着枪声平息下来,才返回去。果不其然,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和谐)寇的铁骑立刻就踏入了东(和谐)北三省。回到营中时,发现士兵人数少了很多,都是在当晚的战役中牺牲的。这一次的事件激起了人民心中的仇恨,他们组织起了抗日义勇军,准备就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