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未已吧 关注:359贴子:7,933
  • 15回复贴,共1

「花事未已°结果」我和陈老师谈完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07 20:07回复
    「十七岁的尾巴上:语文的美」
    我有一位陈姓语文老师。包括我在内,很多同学不喜欢他。
    陈老师半个月前去台湾作教学交流,前天抵达太原。他没作任何的歇息,刚整理好照片就拿给我们看。
    台湾的风景很美,学校很美,女学生也很美。照片里间杂着陈老师的台湾留念照,一声声的赞叹就在看到他照片的时候停止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陈老师。
    陈老师在照片里很突兀。
    明显的不是本地人,但是也缺乏背包客的旅行感,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总结起来就是他和这个环境没有融合,他本人不融入。
    这样,我一下子明白了:陈老师的课堂不也是这样吗?
    事实上, 我们不论是做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是诗歌鉴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阅读理解。既然是阅读理解,那么,没有理解怎么行?
    陈老师的照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不理解环境,所以没有融入的心情和状态;同样,因为无法融入,也就谈不上更深刻的理解了。
    往宽里想想,事实更是可悲,大多数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可是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还能意识到答题的基础是先要理解文章呢?也许你说,理解是个体化的事儿,人人的理解不可能一样。的确,我们对外在文化的感知有一部分取决于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的影响,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不能作为老师不注重理解的原因,语文作为一个人文学科,更需要老师来引导,引导我们不管是在现代文、文言文,还是诗歌中获得一种阅读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的语文教育被考试大纲所压制,可我不想抨击现行的应试教育(原因有三:一、我相信存在即合理;二、应试教育已经被很多人抨击过了,不差我一个;三、我的抨击无法改变这个制度,因此不如在其中获得我所需要的,无视我所厌弃的),我在此想强调的是,应试的语文也可以很美。
    我没有理论化地学过美学,不过在我的想法里,美绝对不是抽象的,即使美不具体、不形象,它也不是抽象的。
    语文本身是美的,它在课堂里叫做语文,课堂外叫做文学(在此我们姑且统一称它做语文)。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07 20:09
    回复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陈老师的课”
      1.陈老师没有突出的性格 他很泛泛 没有个性 因而不怎么可爱 我们也就不想接触他
      2.陈老师上课总是讲他的优秀学生 同样的事迹要讲个千儿八百遍 我们坐在高高的书堆后面 听晋旗讲那过去的事情
      3.他的课说实用也不实用 说美也不美 譬如说他要我们练习小学生排比句(读大海 我读出了广阔 读小溪 我读出了静默)这样的
      4.他的课吧 师生之间是没有互动的 要么他一直讲 我们一直听 这样就困 要么我们小组讨论 他玩手机 这样我们就讲小话
      5.高考必要的训练是很少的 他总觉得成语病句是不必要讲的 事实上大家都不怎么会做 再比如说他总让我们抄鸡汤文 这很让我厌烦 关于这点 一会儿说作文的时候再讲
      6.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陈老师的课上 我们缺少了语文带来的情感体验 因而上课淡而无味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07 20:12
      回复
        “下一步从哪些方面改进”
        1.学习形式 我们班自打高二开始没有换过座位 因此我们商议了语文学习小组的设定 二对二帮扶 责任到人 提升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
        2.授课方式 陈老师原来爱用别人做的ppt 没有他的思想 他的棱角 他的态度 我提议他可以多用板书 因为他在学校是有一个引导我们思考的工作的
        3.学习内容 比起其他班高二开始的每天成语病句的训练 我们班起步晚了 所以要马上调整 早自习增加素材积累 课前增加成语病句讲解 同样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
        4.课外拓展 充分利用高三的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 能读多少读多少 摘抄积累将全面推进我的摘抄分析法 这样的摘抄会事半功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07 20:12
        回复
          “什么样的作文是一篇好作文”
          切题 深刻等老话我将不再赘述 这里着重强调我个人厌烦的几类作文
          1.人云亦云 没有棱角 每个人讲的话是一样的 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 其实同样的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例如说作文题“敬畏自然” 与其反复强调自然值得敬畏 不如写人类自身的渺小 我认为这样的反衬更能表达中心 因此我拟题为“没有什么不一样”
          2.心灵鸡汤 迟早反胃 我烦鸡汤文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种文章乍看之下很有道理 很值得感悟 实际上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还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意义 假 大 空 貌似美丽 实则空洞 例如说于丹的作品就是这样的 她讲了很多所谓的感悟 但是这都是很虚的
          3.语言繁复 喧宾夺主 用极尽华美的语言反复讲废话 反而无视了思想 无视了深刻 代表人物白落梅 群里有很多人喜欢她 我就老是不敢讲 跟您私下里还是吐个槽 白落梅根本就是堆砌来的所谓的美
          4.市井气息 眼界狭窄 这个我不好举例(反例是我同学) 总之这样的文章读着心里不畅快 就像闻油烟味儿 您可以说它写实 但是这种写实让人觉得难看 不美 或者说让人根本不想看
          5.陈陈相因 没有进步 李白杜甫白居易 屈原苏轼司马迁 感动中国孟佩杰 居里牛顿爱迪生 不再举例了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我提了两点建议 就是广涉猎 新摄取
          1.广涉猎 高三时间紧张 大部头是不很必要看的 但是读的要广 譬如文言散文(我推荐了明清小品文) 社科类小文章(这个很多 不举例了) 文学类散文(梁实秋 汪曾祺 林语堂等)时事评论(同样很多) 之类的 同时对于名著中的句子要做积累(《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2.新摄取 我提倡积累的是二线素材 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有林逋 谈迁 中国近代的有汪曾祺 胡兰成 西方的话 比如普鲁斯特 我们可以写他惨淡经营 等等 就是不那么大众 但是也不生僻的 还有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素材 比如苏武 我一直很同情他 我觉得他是孤勇 他是愚忠 他其实可以算成是帝王专制儒学当道的牺牲品吧(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07 20:13
          收起回复
            “怎么让大家感知到语文的美”
            1.发散联想 陈老师最喜欢的作文题目是“缺月朦胧 残花留香” 这是写一个漏水的水桶能浇花的事儿 我觉得残花二字不好 可以改作落红 更书面 也用了龚自珍的典 同样 可以联系到周汝昌先生的话“落英缤纷 绝不等同于断红狼藉” 语文的美是随处可拾的 因而发散思维是重要的
            2.身临其境 我用个不合语境的成语叫做如丧考妣 读文章尽可能让自己有代入感 这个没法儿教 但是可以引导 譬如说我们讲姜夔的《扬州慢》 语调就不能上扬 也不能平淡 而是应该低沉(也不可以太低 我高一时的数学老师姓安 声音过于低沉 以至于上课老睡着)低沉地进入姜夔的情境里 我们不是姜夔 但是要有我们看着姜夔的效果
            3.关注细节 同样以《扬州慢》为例 “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个冷月可不可以讲成淡月呢 显然是不可以的 有个词牌名叫桂枝香 又叫疏帘淡月 月色很淡 可以饮酒 可以怀人 是一种愁 冷月则不然 冷月之下有寒砧 有秋跫 这是悲 那么姜夔是愁还是悲呢 他愁 但是更悲
            语文的细节常常就像人的面部表情 可以讲述很多东西的
            4.体验生活 这不是可以教授的 也没法引导 我只能说情至深处 笔下自然生花 这个生活不仅包括我们吃饭睡觉的环境 也有旅行阅读这样更广阔的环境 俗话说 心大了 眼界就大了 对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07 20:14
            回复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我
              “你不是普通的女生 你说出了一些别人不敢说的事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07 20:14
              回复
                END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07 20:15
                回复
                  @梓茗瑾 这个能参加国庆活动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0-07 20:15
                  收起回复
                    表示我很喜欢我们的老师。八过浮梁赞个!支持你的看法,语文就是要理解,没有理解怎么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08 22:26
                    回复
                      其实无论是形式化 应试教育 那些俗世中于文学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其实都远不及生活的全部光景 都是云淡风轻……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启示。都怪活得太认真。


                      IP属地:山东13楼2014-12-21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