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qqb吧 关注:34贴子:3,685
  • 2回复贴,共1

今日的中二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了阿修罗,看到了人性与本能的矛盾,又多看了其他一些文字,发现了这样一个模型:
人需要解决3个问题,按照顺序地,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自身内心的关系。
说法也许不同,在我的理解中,第一个问题既是人的生存问题,饮食,住所,医疗,健康。出于本能,人会不由自主地面对这些问题,这是纯粹行为层面的。其二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否能在各方面很好地融入群体?与人打交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情感影响行为。这些情感的来源,说不上是本能,但人人皆有,尽管可能有些许不同,这是本能与思维两个层面的影响。其三,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终极哲学问题,生的意义为何?这是纯粹的思维,与行为无关,与本能不同。
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如果人类发掘历史的思维是正确的话),这到时有些道理,古代的哲学家很多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才会思考的。我感觉这个模型在比较广的范围内也是很适用的。人类的进化,就是思维逐渐超越本能的过程。
我看的那篇文章,想用这个模型解释现在中国的现状,认为建国之初,目标是发展经济,建立物资基础,满足人的第一个问题,现在物资基础有了,应该是面对剩下两个问题的时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这个社会的结构;人与自身的关系,既思想的信仰。他批判现在我们并没有很好地面对后两个问题,还在尝试用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解决这两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最稳固的关系是利益关系,人的信仰只有人民币。
我不知道现在多数的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对这个问题我不置可否。只是我自己不符合那篇文章所述的情况。从初一开始我第一次思考生死的意义时,我认为我直接步入了解决第三个问题的阶段,直到现在也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前两个问题同时被满足的概率的确不小,我现在的状态也不是个案。嘛,从小就经历过多于常人的数学训练,我的思想程度保证了我可以提前进入第三个问题。所以我这样的状态,到的确是十分合理,并且能在学生时代稳定存在的。
这之前,我想感叹一下我对数学的敬意。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认为数学好的人很值得敬佩,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想进化的前沿,这也是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尝试给自己寻找新的思维方式的原因。毕竟,在各个理科里,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基于这个客观世界的,世界的科学,但数学是只与人类思维、逻辑有关的,人类自己的科学——可以参考以前我所说的数学天堂的概念。数学上的进步,就是人类自身思维的进步,这是一个在发展中个体力量比集体力量更重要的学科——思维的高峰可以是个极值点,独自一人,历史也证明了多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没有放弃思考数学问题,我认为对思维的锻炼是很必要的。不过,后来我发现学习数学本身对于解决第三个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一是因为这个学科,我现在能接触到的层面,多是需要已知思维的熟练以及技巧,对于发掘新思维帮助不大,而这个学科的前沿,更多的是研究思维的更深层面,探寻思维的更多可能性,并不考虑如何把这些思维运用在解决这第三个问题上——最终干这事的还是哲学家。至于数学竞赛,那就是纯技巧性与熟练度的问题了。也许在那些前沿思维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之后,才能被很好地运用在哲学问题的思考上,可那样就南辕北辙了,所以我现在并没有投身数学的使命感与必要性——还有可能在运用思维的过程中遇到人脑运算极限等等问题。但是不论如何,对推进数学发展,进化人类思维的那些前沿数学家们,我依旧是很敬佩的。
嘛,扯了半天,说回现在的我的状态。我就是太过专注于第三个问题,耗费了前两个问题的已解决状态。现在面临高考,前两个问题的状态即将变为未知,可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它们了。在追寻最后一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舍弃了太多以前拥有的东西,为了防止思维的纯净受到影响,然而现在那些东西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大到撼动我的思维了(其实更的时候,问题二就已经开始影响我了,只不过现在是问题一也变得不知所措了)。所以有些时候我就在想,大概不想那么多东西,反而会轻松点吧,可能会处于一个相对更稳定的状态——毕竟多数人就是那样的状态,从比例上来说,那样的确是个出现概率和稳定性平衡的结果。而且事实上,很多人自以为的第三个问题的解,其实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他们的答案不正确,也可能是这个模型本身有问题,在那些解决了的人身上,第三个答案不能与前两个问题完全分开吧。嘛,我个人的想法是倾向与前者的解释,因为我认为的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是包含前两个问题的,人类作为唯一可以依靠人性反抗本能的生物,第三个问题的高度已经超过前两个了,所以第三个问题的解是前两个问题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那些被认为已经找到了的解,在我看来都是不正确的。这个问题也许人类的确没有得到过真正可以接受的答案。
可是我们总会经历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是极不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进化?还是说这也是我们本能的一种?
我不知道,尽管每次思考这个问题,我都不能得到什么特别大的进展,但是我总是忍不住去思考它,甚至我已经意识到我现的思考有许多问题许多漏洞。
那这么看,那个模型也许真的不对,也许这真的是人的本能之一?
不论是为人接受本能,还是为人克服本能,我现在需要回到以前的样子,先把困扰我的前两个问题解决,说不定回去之后,我就再也不会进入面对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了呢?
谁也不知道,怎样的情况才是最稳定的,除非他死了。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2 18:08回复
    中二的时候,几乎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直接把思想印在键盘上的,这2000多字,在我看来,想让别人看懂,要加的东西不少,没必要说的东西也该删不少,唉,的确是只能给自己看了。中二只能是属于自己的状态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12 18:11
    回复
      所谓中二,就是不能接受现状,总想把自己放在其他更不真实的环境里。大概我现在对现实没有热情,就是因为我经历过太多的“experience”,体验,的原因吧。看书,看电影,看动画,玩游戏,任何能包含故事的东西,都是体验的来源。这是心理学上,电影这种东西的基础——人类可以根据看到的片段,自动脑补出整个过程。看到一个故事,可以想象出整个体验过程,仿佛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在古代,古人没有那么多的多媒体体验手段,但是他们所谓的怀古大概和这是同样的感觉吧。怀古以伤今,这也算是广义的中二病?哈,这么说也太对不起古人了。何况现在也有不少人怀古呢,虽然我是不觉得有任何值得怀古的东西。总之,就是这样地,向往那些比现实好得多的体验,我对现实的热情渐渐消磨殆尽。好像从小我就是个爱幻想的孩子,拿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YY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脑洞大果然是从小就有的……
      那我该怎么办呢,如何增加对现实的向往,对现实的热情呢?放弃对其他体验的向往吗?看起来不靠谱,我本身就是易感的人(多愁善感的意味),喜欢幻想,改变这一点,我从没成功过。相对地让现实更加充满吸引力是做不到了,那就考虑绝对地?有什么办法,让现实本身比人类幻想出的体验更加有吸引力吗?也许有,但是会很难。能被流传的幻想,必定比现实有更有吸引人之处,但也不是绝对……站在现实顶峰的人,恩,或者说,现充,他们是如何对现实抱有那么大的热情呢?是因为现实相对地,对他们来说易感?还是,存在足够好的现实,可以对任何人来说,高于不真实的体验?想到vr技术,以及缸中的大脑这理想试验,可能是前者吧……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逼近“真实”的边缘了……所以,现充只是不会yy的人?
      总觉得这结论有些怪怪的,因为一旦接受了这个结论,就意味着我要在一生的中二中度过了……
      也许吧。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13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