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bim吧 关注:78贴子:212
  • 0回复贴,共1

BIM企业(级)培训——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推广应用BIM技术的有效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 67号)的有关工作部署,我国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还要解决有关技术人才不足等 问题。通过组织培训来解决有关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无疑是一有效的和必要的途径。
大型建筑设计企业(院、所)开展BIM推广研究应用已有多年,为此,这些大型设计院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资源,在BIM技术应用的深 度、覆盖领域的广度,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来说,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望洋兴叹,难以照搬大型院所的做法。显然,中小型建筑 设计企业的BIM实施策略与战略,当与大型院所有所不同。 本文分析了常见培训模式的长处与不足,并结合本单位BIM技术培训的有效实践,提出了在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进行“企业(级)培训”的概念, 阐述了一整套适用于BIM设计流程及生产模式的具体的BIM培训模式,以及相适应的企业BIM组织,希望对BIM技术在我国顺利推广与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一、BIM带来的改变 2003年底, Autodesk委托开展了一项独立研究[《Implementation in Practice》,作者 Lachmi Khemlani 博士(参见http://www.autodesk.com.cn/revitarchitecture)],来分析实施 Revit Architecture的公司所碰到的流程变更、优势以及挑战。此项研究的一大发现是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公司都在努力克服各种变更问题。为支持此项研 究,Autodesk 还对 Revit Architecture 客户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其中包括变更相关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调查者中,有82%的表示他们的设计流程因使用Revit Architecture 而发生变化,80%的表示他们的交付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回想一下当初采用二维CAD 系统所遭遇的阻力,现在,BIM解决方案面临更大的变革阻力。从基于CAD 的技术到BIM,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更大的变革,BIM带来的巨大优势以及设计流程、交付物的变更,使得以往的常见培训模式,难以发挥作用。
二、常见的培训模式 常见的培训,主要是依据以往培训CAD的方式,针对培训学员进行BIM系列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教会学员使用BIM软件。基本的培训方式以下几 种:1.企业或软件厂商组织的入门速成培训;2.开设有建筑学专业的学校,以课堂授课方式对在校生进行的BIM培训;3.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BIM培训。 上述培训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针对学员个人进行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对于推广BIM应用技术,教会学员使用BIM软件,无疑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在学习软 件使用方法这一点上,与当年甩图板、学CAD是相同的。但是BIM应用技术涉及设计流程的变化,交付物的变化,甚至是带来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巨大变 化,又远非CAD技术所能比拟。 BIM带来的变化,除了绘图方式从二维画线演变到三维建模,还有BIM的核心机制——参数化驱动,还有集成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 息,更有深层次的企业组织变革、设计流程变革、专业配合变革。分析了所有这一切变革的需求,都提醒我们,提出或建立一个新的培训概念——企业(级)培训, 已是当务之急。
三、企业(级)培训的基本概念在BIM大潮来临之际,需要接受培训的,除了身处大潮之中的设计师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培训对象——企业。企业需要学会组建BIM机构(团队)、部署BIM项目、引导BIM设计流程,以致提交BIM交付物。企业要应用的BIM技术,是全流程的——从方案(包括演示)、初步设计到施工图,到施工模拟、运营维护;企业要把握的BIM本领,是全专业的——建筑、结 构、设备(水暖电),各专业协同设计、碰撞检测、管线综合;掌握BIM,更是企业进行可持续设计、绿色节能设计的必由之路。 显然,仅仅是单独对设计师进行BIM软件的使用方法的培训,对于企业要将BIM化为强大生产力这样最终的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企业进行全流 程、全专业的培训,进行BIM组织机构(团队)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培训,这样一种培训,我们称之为“企业(级)培训”。 “企业(级)培训”,是BIM培训领域的重量级项目。受训企业的BIM团队,完成一个真实的BIM项目,通过全流程、全专业的检验,拿出合格的BIM交付物,是完整的“企业(级)培训”的重要环节——“真实项目检验”。
四、企业(级)BIM培训模式 企业(级)BIM培训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培训先规划,团队对团队”,一句是“一对一、半对半,真实项目来检验”。 1. 培训先规划,团队对团队 企业(级)BIM培训的规划,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选择用于BIM培训最终成果检验的CAD设计项目,这个项目是受训方近年所做,规模适度,难度适 当,专业资料齐全。第二件事是组建受训方团队,以便与培训方团队对接。要做到人员对接,专业对接。人员对接,即师生对接,一对一、手把手,建立师生之间的 相互了解和信任;专业对接,即建筑对建筑,结构对结构,设备对设备。师生之间有相同的专业基础和共同语言,十分有利于培训和学习。 2. 一对一、半对半,真实项目来检验 所谓“一对一”,是指培训中,师生一对一:师生一对一地演示、解说,一步步指导学员绘制、建模;专业一对一:按照设计院专业组成,师生专业对口,传授 BIM技术,探讨专业设计技巧;团队一对一:培训方团队是按项目设计流程全专业组成的,受训方团队与培训方团队一一对应,经过BIM培训,也是一个能够进 行全专业、全流程BIM项目设计的团队。 所谓“半对半”,是指半天授课,半天实践。半天授课,讲述BIM软件设计原理、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在课堂上学习到设计、建模方法技巧,及时地进行半 天时间的实际操作训练,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操作技能,彻底解决了“软件不用就学不会”和“软件不会就不能用”这样的悖论问题。 所谓“真实项目来检验”,是指根据培训初始阶段的规划,选定受训方一个真实的CAD项目,进行BIM全流程的设计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受训方学习效 果。接受检验的是一个完整的BIM团队,检验的项目是一个受训方自己的真实项目,在培训方的全程指导之下,受训方完成这个BIM,即成功地完成了BIM企 业(级)培训。显然,这样的培训效果,是此前常见的培训模式所无法达到的。
五、企业的BIM组织 BIM技术是一种设计方法,是一个设计过程,是一个项目管理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其不同于CAD的一些重要方面。设计师掌握了CAD技术,可以顺利地 进行图形绘制、图纸制作。BIM技术则不同,除了需要设计师具有熟练的绘制、建模技能外,还需要有角色对BIM设计流程进行管理,对BIM文档进行管理, 这些工作是不能叠加给设计师的。 企业要有相应的BIM组织,对企业BIM项目进行部署和管理,持续地推进BIM技术深度应用,持续地对企业设计队伍进行培训。接受了“企业(级)BIM培训”的专业团队,是企业的BIM技术核心力量,是组建企业BIM组织的基础。 支持和指导受训方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优秀的BIM组织,是“企业(级)BIM培训”核心任务,做好这项任务,才能巩固培训效果,也有利于培训业务的后续的长期咨询任务的完成。
六、结论 经历了CAD“甩图板”大变革之后,BIM大潮给建筑设计企业带来的改变是深入的、持久的、长远的。进行“企业(级)BIM培训”,才能推进建筑企业、设计企业的BIM技术应用深入开展,不辜负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QQ2280915104


1楼2014-10-13 14: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