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吧 关注:10,955贴子:807,124
  • 41回复贴,共1
1
说真的,为人讲道,本来就是件黑色幽默的事。
因为,你讲的,是别人听都听不懂的东西,而且,那人一头雾水,装作吸收,妄想变为“理解”、“知道”。
他的思想活动,是更激烈了,而不是变革了。
又:讲的任何东西,都不可以有所准备。若各位要讲什么,都只能临场发挥。对话中有即有,没有即没有。例如,你在宣讲“愉快”,但和你对话的人一点也不愉快,当然,也有可能是对话者抗拒这一内容,但你们双方都没有察觉。
禅是荷叶上的露水,过一会,就没有了。
禅是新鲜的茶叶,必须马上尝到,无法保鲜。
因其无法保鲜,故时时都是新的。
因为人生并不是终点才是愉快的,自由并非终点才自由,同时,有些人唉叹,人生什么都不会得到,什么都不会留下——正是这种无遗留性质,保证了流逝与永恒同在。如果有什么留下,这说明了,有什么结果才是愉快的,而且,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有这个结果——这恰恰是不愉快的。
没什么痕迹留下,正因为如此,才每时每刻的流逝中,都有其存在。
2
禅并非让你“知道”或“明白”。(我引禅字,非禅,因其无名,故曰禅。)
因此,是否要“声闻乘”?
如果我不知道“纠结”的名字,叫做“纠结”,我能否“平静”?
如果我知道了“纠结”就是“抗争”,抗争是分裂的,抗争双方,实际上是同样的,能否对“修行”有帮助?
明白、知道、知识,是个没完没了的过程。
因为“知道”是件包含“时间”的事,痛苦与烦恼,也包含“时间”这一元素,因此,为什么要想知道得更多呢?
3
能否不加命名地掌握?
不知道“痛苦”的名字,我是否就不能“解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3 19:41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13 19:44
    收起回复
      塔逼大拿又启动暴走模式啦,我那个去的,太大拿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13 19:46
      收起回复
        4
        有一天,你正在与人争吵,你吵赢了,对方去跳了河。
        你觉得你不舒服,你查了字典,查到了“负罪感”,于是,你一口气做完了第8套广播体操,你觉得好多了。
        你正在用“灵修”来逃避一切。不是么。
        人应当灵修,不然,你什么也不是。
        你这样告诉我。
        人本来就什么也不是,你只是在逃避这一点。
        你正在做广播体操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13 19:46
        收起回复
          5
          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只有买得起房子,骗得了丈母娘,人生才是辉煌的。
          只有“结果”、“产物”愉快,那么,过程就会毫不愉快。
          吧里正在讨论如何与女人愉快地交谈,我不知道,当你能巧舌如簧的时候,你的快乐,是不是又真的在。
          为什么要和女人交谈?
          因为你孤单。
          如果你不这么做,就会有许多人反对你:你的亲戚朋友都会说:哟,你都这么大了,咋还没配种?这是正事,再不谈恋爱,你就完了。
          因此,我们的人生,其实早就完了:在你逃避它的时候,你就完了。
          你只剩下对安全感的维护:给一架运作不良的机器不断上油。
          你的人生是个毒疮。
          只有烂掉,才会好。
          ——是的,如果你理解,你的社会关系,会变烂,而不是变得更好。
          ——和你想要的不一样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13 19:55
          收起回复
            6
            不断的努力、结果才愉快、下一个目标,这些都是束缚。
            但我们都在不断的努力。
            其实努力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怒气消减,是自然会到来的事;认识“真理”,也是自动到来的;只要你去做饭,饭自然会熟;你想要的发明,也自动会被发明出来。
            7
            “情绪”并非“情绪”。
            比如,你不会和女孩子谈话。
            你克服得了羞涩,克服不了孤单。
            孤单克服不了,羞涩克服来,不过是转移了一下而已。
            ——如果你不努力,也不见得就没有女朋友。
            你看看身边有女朋友的:他们只是认识,也没有下什么决心,作什么重要决定,“觉得合适”,就在一起了。
            无心去做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3 20:1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13 21:36
              回复
                这篇太感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0-13 21:39
                收起回复
                  能再多谈谈工作的事情吗?最近在看一些很枯燥的技术文档,很烦躁!完全看不下去,因为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看,我被安排主要负责这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0-13 21:46
                  收起回复
                    8、书籍在叫你回到自身。
                    因为,你的生命,是最大的经书。这也是一般说的:还需落实到具体生活中。
                    为什么?
                    为什么外部的信息,透过你的阅读,并没有引起你的生命变化?它起的促动很小。
                    “怎样臣服”?
                    “如何不恐惧”?
                    书上会说:如果你心思集中地觉知那恐惧,你就没有恐惧了。
                    怎么办?
                    你是选择继续看书,还是把书丢掉,管它正不正确,都亲自觉察一遍?

                    很不幸,这句话令许多人兴奋:我找到克服恐惧的办法了,哈哈哈哈,像恐惧一样深地观察它,就不会恐惧。——然后,这个人继续寻找别的令他更高兴的说法。
                    直到他了解到许多知识,但他还不如那些听了他只言片语就亲自证悟的人理解得更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13 23:07
                    回复
                      9
                      禅,参过就废了。
                      禅既不是过去的,可以放在今天来用的;也不是将来的,通过某种方式去获得与造成的。
                      它是此时此刻的默契,只在当时绽放,也不会有什么留下。
                      知识也一样。
                      读书,最好不读。其次,读完就像没读,左耳进右耳出。
                      不要让它生根。
                      你昨天几时起的床?吃了几样菜?
                      这些都没生根,所以你现在的生活,是鲜活的。
                      逝去才带来鲜活嘛。
                      逝去是件了不起的东西:去哪了?连灰都没留下。
                      时间是怎么消逝得了的?比如桌椅,腾到别的屋子,这间屋子才空了,时间呢?腾到哪去了?

                      因此,了无痕迹,没什么东西留下,是很快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13 23:19
                      回复
                        10
                        前2天我读临济一帖:若是起心去观察,若是有意寻找什么是静,这也叫造作。
                        这些话就会生根。我读了再也忘不了了。
                        又:所谓的传授,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事。你今天坐在咖啡馆,连上wifi,你的思维在活动,在设法理解一种叫“蚕”的东西。
                        你完全不临在,目的却是临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0-13 23:26
                        回复


                          IP属地:湖北15楼2014-10-14 0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