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讲汤坑口音的人跟包括本县在内的非汤坑口音的人交流,是有点痛苦的。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如果说,客家话只要多交流,就会增加互相之间的理解,那么,汤坑片口音与周边的交流,怎么也不会比江西、福建、广西、粤北那些客家话与梅县话之间的交流少了吧,但是为什么都几百年过去了,汤坑话与外县(外镇)客家话交流仍然那么大差异呢??与其说汤坑人对外地客家人一开始就有排斥,不如说语言本身的距离太大。说句实话,其实三汤片的老百姓对于梅州市管辖范围内的其它口音的乡亲之间,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更多的是羡慕,而不是鄙贬。三汤片的老百姓并不是觉得自己很高贵,故意要制造差异,而是每次要跟外地客家人交流的时候,就故意要学着自己本来不太熟练(流利)的客家腔,像鹦鹉学舌一样,真的是很辛苦、很无奈。你说三汤片不是客家话吧,又是,你说我们是客家话吧,却为什么跟客家文化中心(梅州/城区)距离那么近,还有那么大的语言差异。真让人不明白,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原因也很深奥,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解释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