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著名导演郭宝昌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
文/廖保平
近日,姜昆、常宝华、马志明、郭宝昌、李光曦等艺术家联合举行“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针对目前相声存在的问题,不少人直言不讳,比如知名歌唱家李光曦说,“相声的处境不太好,现在流行电视相声。电视相声的掌声太假,不是老百姓鼓掌,是导演让你鼓掌,这样不行。”李光曦还进一步表示:“我们的相声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功能?”比如著名导演郭宝昌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
这样说起来,相声衰落就出在丧失了揭露、讽刺的功能。问题是,相声就一定要靠讽刺才能成功吗?未必,相声固然经常讽刺,但相声也有不同的风格题材,马三立的《逗你玩》,马季的《友谊颂》,那就不是专事讽刺的,同样风靡一时。
再说了,一谈到讽刺,总觉得会是揭露讽刺官员什么的,这确实不大好弄,但大千世界可以揭露讽刺的多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可以揭露讽刺,官方非但不会不让揭露讽刺,还会鼓励相声去揭露讽刺,以正世太人心。其实进行相声创作的人,就如同我们这些写时评的人一样,哪里是禁区、哪里有红线,基本上都知道,但并不是说不能写禁区、红线里的东西,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说相声丧失了揭露讽刺功能,导致相声衰落,实在难以成立。
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一门艺术衰落或是兴盛,关键看市场认不认可,如果人们对相声这门艺术不感兴趣了,人们有了新的门艺欣赏的替代品,你就是仍然保持相声的揭露和讽刺,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就好比京剧曾经在晚清民国红透天,但现在的青年人有几个看京剧的呢?这不是说京剧的本性被搞掉了,京剧还是那个京剧,甚至可能更好,但观众已经不是那些观众了。相声有没有这个问题?很难讲,据我观察周围人所知,听相声的多是上点年纪的,年轻的人对此就并不十分感冒,他们有他们认为更好玩的艺术,这不能不说也是相声衰落的一个原因。
还是用市场的办法看相声,如果没有市场,那么别说表演相声的收入会降低,写相声的可能还要改行。说实话,相声的创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写出一篇相声佳作实非易事,但如果写一篇好相声所得的收入与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成比例,一定会扼杀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去创作更加来钱的东西,比如小品,没有优秀的创作人才,优秀创作人才不创作相声,相创作陷入低谷,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好的作品,他们为什么要去捧场呢?
这些年相声创作的乏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没有出现经典作品,一些作品还靠抄袭网络段子勉强拼凑。比如著名相声演员冯巩,近些年说的相声总有抄袭网络段子的,已被诟病很多,网友们自己嚼过的馍吐了出来,你拣起来嚼一下再给观众,观众怎么可能接受。相反,这两年,青年相声演员王声和苗阜倒是火了起来,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相声“没有一个段子是网络上抄袭的”,靠的是真正的原创性。所以,没有好的相声本子是这些年相声衰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好的相声本子,而表演相声的演员则往往创作能力跟不上,那就要么讲点好的老段子,要么讲点自己创作的、差的新段子,老的观众已经听腻了,新的观众不爱听,市场尴尬就来了,生意就不火了。其实,赵本山的例子就最能说明这一问题,赵本山之所以连续多年在春晚稳坐“小品王”的头把交椅,靠的就是创作团队拿出一部部优秀作品,一旦作品不行,观众马上就用脚投票。
再说了,对相声演员来说,表演远比创作来钱快,他们到处走穴忙表演,今天A电视台录播,明天B电视台录播,哪里有时间创作新作品,相声界越来越成为靠吃老本的圈子,这就等于在宣布相声艺术的衰落。总之,相声之衰落有内外之因,有客观主观之故,但相声首先要检讨是有没有尽力,自己不作为,自己没有出息,怪外界不给你好的环境,这就有点无理了。
文/廖保平
近日,姜昆、常宝华、马志明、郭宝昌、李光曦等艺术家联合举行“纪念马三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针对目前相声存在的问题,不少人直言不讳,比如知名歌唱家李光曦说,“相声的处境不太好,现在流行电视相声。电视相声的掌声太假,不是老百姓鼓掌,是导演让你鼓掌,这样不行。”李光曦还进一步表示:“我们的相声能否恢复它的揭露、讽刺功能?”比如著名导演郭宝昌认为:“相声本身就是一个‘讽刺’,以讽刺为主,它不是歌颂。太可怕了,把相声的本性都给搞掉了。”
这样说起来,相声衰落就出在丧失了揭露、讽刺的功能。问题是,相声就一定要靠讽刺才能成功吗?未必,相声固然经常讽刺,但相声也有不同的风格题材,马三立的《逗你玩》,马季的《友谊颂》,那就不是专事讽刺的,同样风靡一时。
再说了,一谈到讽刺,总觉得会是揭露讽刺官员什么的,这确实不大好弄,但大千世界可以揭露讽刺的多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也可以揭露讽刺,官方非但不会不让揭露讽刺,还会鼓励相声去揭露讽刺,以正世太人心。其实进行相声创作的人,就如同我们这些写时评的人一样,哪里是禁区、哪里有红线,基本上都知道,但并不是说不能写禁区、红线里的东西,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说相声丧失了揭露讽刺功能,导致相声衰落,实在难以成立。
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一门艺术衰落或是兴盛,关键看市场认不认可,如果人们对相声这门艺术不感兴趣了,人们有了新的门艺欣赏的替代品,你就是仍然保持相声的揭露和讽刺,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就好比京剧曾经在晚清民国红透天,但现在的青年人有几个看京剧的呢?这不是说京剧的本性被搞掉了,京剧还是那个京剧,甚至可能更好,但观众已经不是那些观众了。相声有没有这个问题?很难讲,据我观察周围人所知,听相声的多是上点年纪的,年轻的人对此就并不十分感冒,他们有他们认为更好玩的艺术,这不能不说也是相声衰落的一个原因。
还是用市场的办法看相声,如果没有市场,那么别说表演相声的收入会降低,写相声的可能还要改行。说实话,相声的创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写出一篇相声佳作实非易事,但如果写一篇好相声所得的收入与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成比例,一定会扼杀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他们的选择一定是去创作更加来钱的东西,比如小品,没有优秀的创作人才,优秀创作人才不创作相声,相创作陷入低谷,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好的作品,他们为什么要去捧场呢?
这些年相声创作的乏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没有出现经典作品,一些作品还靠抄袭网络段子勉强拼凑。比如著名相声演员冯巩,近些年说的相声总有抄袭网络段子的,已被诟病很多,网友们自己嚼过的馍吐了出来,你拣起来嚼一下再给观众,观众怎么可能接受。相反,这两年,青年相声演员王声和苗阜倒是火了起来,其原因就是他们的相声“没有一个段子是网络上抄袭的”,靠的是真正的原创性。所以,没有好的相声本子是这些年相声衰落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好的相声本子,而表演相声的演员则往往创作能力跟不上,那就要么讲点好的老段子,要么讲点自己创作的、差的新段子,老的观众已经听腻了,新的观众不爱听,市场尴尬就来了,生意就不火了。其实,赵本山的例子就最能说明这一问题,赵本山之所以连续多年在春晚稳坐“小品王”的头把交椅,靠的就是创作团队拿出一部部优秀作品,一旦作品不行,观众马上就用脚投票。
再说了,对相声演员来说,表演远比创作来钱快,他们到处走穴忙表演,今天A电视台录播,明天B电视台录播,哪里有时间创作新作品,相声界越来越成为靠吃老本的圈子,这就等于在宣布相声艺术的衰落。总之,相声之衰落有内外之因,有客观主观之故,但相声首先要检讨是有没有尽力,自己不作为,自己没有出息,怪外界不给你好的环境,这就有点无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