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璃宫阙吧 关注:27,656贴子:703,233

回复:1017◆九璃宫阙◆【转】古代名妓雅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她原名幼薇,字慧兰,生于唐武宗年间。
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小有名气。与温庭筠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她曾为李亿妾室,不料李亿原配裴氏善妒,将其赶出门外。
李亿暗地把她藏入道观,却因裴氏制约,无法前来,最后抛下她,和家小到扬州任官。
她一改以往的洁身自好,收徒充当侍女,尽情放纵起来。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片朱唇万人尝。
后来观中的几个徒弟渐渐大了,每天耳濡目染继承了不少她的妖媚本事。有名绿翘,背着她勾搭她的情人,被其发现,并反唇相讥她迎来送往知多少。
她一气之下将绿翘杀害埋尸院内,终被客人发现,魂断刑场。
她是因妒折命,鱼玄机。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


17楼2014-10-17 12:56
回复
    她本是千金女,容姿既丽,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
    家父正直,得罪权贵贬谪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搬到了遥远的成都。他又因出使南诏染上瘴疠,命丧黄泉。
    生计所逼,她十六岁加入乐籍。因才情绝然,声名鹊起,成为西川节度使韦皋身边的红人。
    偶然一天,韦皋突发奇想,为她申请作“校书郎”一职。
    “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官阶仅从九品,但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
    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职位做起,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她性亦狂逸,且此时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一朝被韦皋发配松州。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她内心恐惧,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
    韦皋见诗心软,召其回城都,不久,她脱去乐籍,那一年,她二十岁。
    元和四年三月,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久闻薛涛的芳名,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
    春心已待久,犹如业火烧其身,她虽比他大了十一岁,却深深被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两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
    这年七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待他走后,她迷上了信笺,将纸用胭脂染成桃红,裁成精巧窄笺,用以写情诗。
    但是,元稹没有回来,他有他的考量。醉里常闻君梦我,醒后却知是空欢。
    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她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一袭道袍了余生。
    她是惊才绝艳,薛涛。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


    18楼2014-10-17 12:57
    回复
      明中叶以后,娼妓布满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
      她字凌波,秦淮名妓。
      面色如建兰初开,楚楚文弱,纤趾一牙,如出水红菱。
      她虽身处风月场,却清净高洁,常与品茶高人闵老子期友啜茶,平日里不爱说话。
      有书载道:不喜与俗子交接;或时对面同坐起,若无睹者。
      一日,她忽然像是要说话,众人大喜,力请再三。她启唇,只两字,家去。
      因为殊色,被贵阳蔡香君以三千金从别人手里夺了来,从此日日专宠。
      崇祯十五年五月,大盗张献忠破庐州府,知府郑履祥以死保节,香君被擒。
      搜其家,见她貌美,留营中,宠压一寨。
      偶然以有一事忤逆张献忠,断其头,烹之,以享群贼。
      死得极为凄惨,不免让人唏嘘。若能重来,怕她定想弃了这花容月貌,平凡度日罢……
      她是孤梅冷月,王月生。
      及余一晤王月生,恍见此茶能语矣。
      ——王月生


      19楼2014-10-17 12:57
      回复
        好花儿生长在僻乡村,美人儿出自小家门。如诗所然,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佳人。
        她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能歌善舞会诗。最善舞《明君》。
        有日石崇途经博白地,惊慕她的美貌,遂以三斛明珠聘她为妾。
        又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以慰她思乡之愁。
        时值赵王司马伦专权,伦之党羽孙秀垂涎她倾国姿色,欲索取。
        石崇则以数十名华服美貌的姬妾让孙秀派来的使者挑选,而拒将她让出。
        孙秀大怒,领兵围金谷园。
        当时石崇与她在高楼饮酒,石崇对她说:今为你得罪当权者。
        她涕泣道:妾当效死君前。
        言罢,朝栏干下踊身一跃。
        她是以死酬情,梁绿珠。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
        ——梁绿珠


        20楼2014-10-17 12:59
        回复
          她本是将门之后,奈何身处动荡不安的明末清初。
          家父为镇守家国死在战场,国亡家何在,她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女。
          她自小聪明伶俐,娇俏可人,一朝被家丁拐卖,误入风尘。
          幸而她有一身武艺,诗才出众,才幸以艺待客。
          她指奸辨贤,爱憎分明。
          一朝见得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孙克感,引为知己。两人水到渠成,结为良缘。
          但是局势动乱,呢哝恩爱暂且推到一边。清军南下,攻下浙江,逼近福州城。
          她招女兵,偷袭出城,欲想说服招安的郑芝龙,但最终无功而返。
          她死守福州,清兵见葛嫩娘貌甚美,欲逞兽欲,葛嫩娘咬舌自尽,鲜血喷向清军,跳湖殉难死。
          孙克咸见此惨状,悲愤得不能自已,狂呼道:“得以与如此一位女英雄结缘,虽死何憾,嫩娘等我!”
          今生不能与卿同生,但愿共死……
          她是文武双全,葛嫩娘。
          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
          ——葛嫩娘


          21楼2014-10-17 13:00
          回复
            她乃晚唐名妓,生于英州,后名文婉。
            秦醇曾载道:丧亲,流落长沙。年八岁,母又死。寄养小工张文家。
            十岁时被官妓丁婉卿诱买到娼家。
            过门入乐籍,她大声哭泣道:我孤苦一身,流落万里,势力微弱,年龄幼小,无人怜救,不得从良人。
            长沙闻者莫不嗟恸。
            她禀性聪慧且面貌娇美,自幼习诗词歌赋,入乐籍后丁婉卿又刻意培养她琴棋书画和音律。
            到了十五岁,其才貌已名播长沙,车马骈溢,门馆如市。王孙公子为见之一面,千金投掷。
            但她不愿过倚门卖笑的生活,只想一方正良人为夫。
            上天厚她,刘相惊其诗才,感其身世,准她脱离乐籍。
            这时汝州人张正字恰好到潭州任茶官,她一见之下,有意匹配。二人结成夫妻。
            二年后,张正字调任,她自惭形秽,说自己是:以贱偶贵,诚非佳婚。
            担心后会难期,告诉张正字自己已有身孕,愿他不忘孤儿寡母。
            不出所料,张正字迫于母命和他人非议,另娶再婚。
            后来张正字的妻子孙氏谢世,才重去长沙寻她,表示愿修旧好,续前缘。
            我向慕君,忽遽入君之门,则弃之也易。
            她要他明媒正娶,他应之。
            妾待君已久,君莫负妾情。愿与君偕老,看子孙繁茂。
            她是千古诗妖,谭意歌。
            牡丹移入仙都去,从此湘东无好花。
            ——谭意歌


            24楼2014-10-17 13:02
            回复
              她字子霞,宋代浙江钱塘人。
              她因家境贫寒,自幼沦落歌舞班,为西湖名妓。
              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
              那一日,他与友人歌舞笙箫,丝竹悠扬,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她惊艳四座。
              待舞罢,她洗尽浓妆,朱唇微点,清丽淡雅,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
              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阴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
              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
              她那时年十二,却聪慧机敏,能歌善舞,一日东坡退朝,食罢,问侍儿,你可知道我肚子里什么?回答什么的都有,她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
              东坡引为知己。
              在苏轼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中,妻妾散尽,只有她,一生辛勤,万里相随。
              佳人薄命,她最终病死在惠州,临终前她执着东坡的手诵《金刚经》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她是与苏相契,王朝云。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王朝云


              25楼2014-10-17 13:03
              回复
                其母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
                就在郑净持身怀六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王府家人作鸟兽散。
                十六岁那年,她承母旧技,做舞姬迎客,艳名动长安。
                李益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
                她听闻李益才名,后经街坊的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他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
                交谈之后,彼此感到情投意合,其母也甚是欣赏这个翩翩少年郎。
                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故乡陇西探亲,然后上任。
                等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接她到郑县完婚。
                李益临行之时,她忧心忡忡,想他管高位显之后,定会变心,而李益却再三盟誓,二人挥泪而别。
                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风光一番之后,为他订了一门官宦女儿。
                他思虑再三,应之。
                李益一走,杳无音信,她病倒在床,全长安人皆愤愤不平。
                一道士不忍,硬是将李益驾到她家门口。
                她看他良久,举杯倒酒在地,意示覆水难收。
                她道: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言罢,掷杯于地,痛哭数声而绝。
                长安依旧,艳花魂断。
                她恍见那人曾经信誓旦旦: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
                她是忧恨而死,霍小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霍小玉


                26楼2014-10-17 13:0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4-10-17 13:3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4-10-17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