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西南边陲,闪耀着一颗璀璨的绿海明珠——墨江,位于哀牢山的南麓,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江河纵横,是千山争雄的哀牢山之腹地。这里有均属于红河水系的“三江五河”(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穿过,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称,上万只飞燕长年驻足于县城,与人和谐相处,为县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因此也被誉为“万燕之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bf8747dafaf2eddd4f149e1bd110102/81d212df8db1cb1314a53668de54564e93584b73.jpg)
8月27日清晨,借着一片暖暖的阳光,普洱中国采编队伍在掌门人倪兵的带领下前往这座“回归之城”。一路上茶界知名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解墨江的茶文化、“紫色文化”,以及地势形态、人文风貌等,滔滔不绝的言语里,让我对墨江充满了期待。在脑海里筑起了我想象中的城镇模样,把原本严肃的墨江行,构思成了一场不错的旅行。
一进墨江县城,映入眼帘的便是墨江三张靓丽的名片——“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它们都充满了神秘的韵味,让人向往之。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悠悠茶马古道上矗立着“他郎古城”和“通关古镇”“碧溪古镇”。下午5点左右,在墨江县茶产业办公室主任连俊锋、副主任孙以松,他郎茶厂总经理王玉宏等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联珠镇的“碧溪古镇”(史称碧朔古镇)。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碧溪州府所在地,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州府所在地移于他郎,今墨江县城,碧溪古镇作州府所在地历时127年之久。历来儒风浓厚,商贾云集,文化较为发达。它是普洱市古朴风貌保留最完整的古镇之一。置身在古朴秀美的古镇街道,仿佛听得见马帮经过时发出的铃儿响叮当。站在碧溪古镇的八角楼上,古镇风情尽收眼底,粉墙错落,青瓦飞檐,感慨万千!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5c793e42ddda3cc0be4b82831e83905/eba5c1b1cb13495457d2e21f554e9258d0094a73.jpg)
历史古镇带领我们感受着墨江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热情好客、待人诚恳的哈尼族,有青石板上刻录的时间印记。正值一场蒙蒙细雨,把我们滞留在了碧溪古镇,时光美好,此时足矣。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35e1196a0cc7cd9fa2d34d109002104/38cb87134954092382a569059158d109b2de4973.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e2c9c877fd98d1076d40c39113eb807/7e6905540923dd5436bfad13d209b3de9d824873.jpg)
在碧朔客栈吃着晚餐,感受着哈尼族的饕餮盛宴,让原本饥肠辘辘的我们,满载幸福笑颜。大快朵颐之后,还回味着普洱有名的黄焖鸡及各类山珍野味的扑鼻香气,伴有墨江有名的紫米、紫伍茄、紫茶等食品,墨江县出生双胞胎比例高,被誉为“双胞之城”,有人说这与经常食用紫色食品有关。在墨江太多让人留恋的美味充斥着空乏的脑袋和身躯。让我在民族的智慧里看见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23d43928e1001e94e3c1407880f7b06/fc2e4523dd54564ef3a9ee42b0de9c82d0584f73.jpg)
游赏墨江景,品饮普洱茶。墨江名茶资源富集,“云南六大名茶”之一的“墨江银针”、碧溪的“须立贡茶”、新抚的“米地茶”、景星的“凤凰窝”都是茶中瑰宝。说起墨江的茶文化,不得不提及墨江哈尼族,其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哈尼族各个支系有不同茶俗,茶文化博大精深。
据哈尼太阳茶厂总经理赵家宏介绍,哈尼族除了种茶历史悠久,在饮茶方式上也别具一格,著名的有土锅茶、烤茶、烂烀茶等。而勐海南糯山、苏湖等地的爱伲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喜欢饮土锅茶,还有一部分爱伲人喜欢烤茶,即将一芽五六叶的老茶叶带枝折下后,直接在炭火上烘烤至焦黄,放入备好的土茶罐中,注入开水,再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简单而讲究的哈尼族喝茶历史,趣味性十足。
赵家宏是墨江县文武乡人,生于1972年,2005年开始做茶,那年7月份注册了“哈尼太阳茶厂”。他说:“之所以起名为哈尼太阳茶厂,是因为哈尼族本身有做茶的历史渊源,还是一个追逐太阳的民族,再者北回归线穿过墨江,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哈尼太阳茶厂成立之后,好多以“哈尼”字样开头去注册商标的商家也跟风上阵了,那时可谓是刮起了一阵‘哈尼风’。”
赵家宏说:“他的茶园基地在墨江县景星镇,那里大都是哈尼族,他们老实憨厚,淳朴善良,与哈尼族人合作感觉踏实放心。”景星镇有着墨江“古茶之乡”的美称,种茶历史至今已有上千年,出产了墨江有名的“凤凰窝”茶,同时也是墨江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景星茶的特点是芽头肥大,外形好看,香气好,一直以来市场反响都不错。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8b25b02e9390156028d364bed54f9/bc599154564e9258b3f88c959f82d158cdbf4e73.jpg)
哈尼太阳茶厂一直坚持走民族茶文化路线,相继开发了哈尼太阳、哈尼双子等民族风情浓郁的产品,为墨江茶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目前,赵家宏的规划就是做好普洱茶的品质,延续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把哈尼人的好茶发扬光大。
借助哈尼族的特点,把哈尼的太阳文化发扬光大,把民族的东西结合普洱茶一起宣扬出去。这是每一个身为墨江茶人都想做的事情,赵家宏是其中的一个领头人。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的茶文化,可以说就是哈尼人的茶文化,站在哈尼人辉煌的茶文化历史长河里,为哈尼人的茶文化追根溯源,重建地位,这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引领墨江茶产业发展。墨江县茶办副主任孙以松表示:“墨江的茶产业的发展缺少龙头茶企的带动,政府将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墨江茶走出去。”
回顾历史,感悟现在。古时的墨江,茶是辉煌文化的见证,象征帝王身份的“迷帝茶”,带着少许兰香迷惑了一代帝王乾隆,作为清代贡茶名录里的普洱茶,早已名扬天下了。当时墨江茶的品质不容小觑,我们要做的是寻回历史,重塑墨江茶的地位。
太多的哈尼文化暗藏于墨江,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墨江的哈尼族文化在一片片古老的茶园里,在融天文地理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北回归线标志园里,在穿梭于时光隧道的茶马古镇里……只要不断前行,墨江的文化盛宴便尽收眼底。(作者:刘艳姣 来源:普洱中国网 责编:悠悠谷)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bf8747dafaf2eddd4f149e1bd110102/81d212df8db1cb1314a53668de54564e93584b73.jpg)
8月27日清晨,借着一片暖暖的阳光,普洱中国采编队伍在掌门人倪兵的带领下前往这座“回归之城”。一路上茶界知名独立评论人白马非马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解墨江的茶文化、“紫色文化”,以及地势形态、人文风貌等,滔滔不绝的言语里,让我对墨江充满了期待。在脑海里筑起了我想象中的城镇模样,把原本严肃的墨江行,构思成了一场不错的旅行。
一进墨江县城,映入眼帘的便是墨江三张靓丽的名片——“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它们都充满了神秘的韵味,让人向往之。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孕育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悠悠茶马古道上矗立着“他郎古城”和“通关古镇”“碧溪古镇”。下午5点左右,在墨江县茶产业办公室主任连俊锋、副主任孙以松,他郎茶厂总经理王玉宏等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联珠镇的“碧溪古镇”(史称碧朔古镇)。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碧溪州府所在地,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州府所在地移于他郎,今墨江县城,碧溪古镇作州府所在地历时127年之久。历来儒风浓厚,商贾云集,文化较为发达。它是普洱市古朴风貌保留最完整的古镇之一。置身在古朴秀美的古镇街道,仿佛听得见马帮经过时发出的铃儿响叮当。站在碧溪古镇的八角楼上,古镇风情尽收眼底,粉墙错落,青瓦飞檐,感慨万千!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5c793e42ddda3cc0be4b82831e83905/eba5c1b1cb13495457d2e21f554e9258d0094a73.jpg)
历史古镇带领我们感受着墨江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热情好客、待人诚恳的哈尼族,有青石板上刻录的时间印记。正值一场蒙蒙细雨,把我们滞留在了碧溪古镇,时光美好,此时足矣。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35e1196a0cc7cd9fa2d34d109002104/38cb87134954092382a569059158d109b2de4973.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e2c9c877fd98d1076d40c39113eb807/7e6905540923dd5436bfad13d209b3de9d824873.jpg)
在碧朔客栈吃着晚餐,感受着哈尼族的饕餮盛宴,让原本饥肠辘辘的我们,满载幸福笑颜。大快朵颐之后,还回味着普洱有名的黄焖鸡及各类山珍野味的扑鼻香气,伴有墨江有名的紫米、紫伍茄、紫茶等食品,墨江县出生双胞胎比例高,被誉为“双胞之城”,有人说这与经常食用紫色食品有关。在墨江太多让人留恋的美味充斥着空乏的脑袋和身躯。让我在民族的智慧里看见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23d43928e1001e94e3c1407880f7b06/fc2e4523dd54564ef3a9ee42b0de9c82d0584f73.jpg)
游赏墨江景,品饮普洱茶。墨江名茶资源富集,“云南六大名茶”之一的“墨江银针”、碧溪的“须立贡茶”、新抚的“米地茶”、景星的“凤凰窝”都是茶中瑰宝。说起墨江的茶文化,不得不提及墨江哈尼族,其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哈尼族各个支系有不同茶俗,茶文化博大精深。
据哈尼太阳茶厂总经理赵家宏介绍,哈尼族除了种茶历史悠久,在饮茶方式上也别具一格,著名的有土锅茶、烤茶、烂烀茶等。而勐海南糯山、苏湖等地的爱伲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喜欢饮土锅茶,还有一部分爱伲人喜欢烤茶,即将一芽五六叶的老茶叶带枝折下后,直接在炭火上烘烤至焦黄,放入备好的土茶罐中,注入开水,再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简单而讲究的哈尼族喝茶历史,趣味性十足。
赵家宏是墨江县文武乡人,生于1972年,2005年开始做茶,那年7月份注册了“哈尼太阳茶厂”。他说:“之所以起名为哈尼太阳茶厂,是因为哈尼族本身有做茶的历史渊源,还是一个追逐太阳的民族,再者北回归线穿过墨江,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哈尼太阳茶厂成立之后,好多以“哈尼”字样开头去注册商标的商家也跟风上阵了,那时可谓是刮起了一阵‘哈尼风’。”
赵家宏说:“他的茶园基地在墨江县景星镇,那里大都是哈尼族,他们老实憨厚,淳朴善良,与哈尼族人合作感觉踏实放心。”景星镇有着墨江“古茶之乡”的美称,种茶历史至今已有上千年,出产了墨江有名的“凤凰窝”茶,同时也是墨江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景星茶的特点是芽头肥大,外形好看,香气好,一直以来市场反响都不错。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28b25b02e9390156028d364bed54f9/bc599154564e9258b3f88c959f82d158cdbf4e73.jpg)
哈尼太阳茶厂一直坚持走民族茶文化路线,相继开发了哈尼太阳、哈尼双子等民族风情浓郁的产品,为墨江茶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目前,赵家宏的规划就是做好普洱茶的品质,延续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把哈尼人的好茶发扬光大。
借助哈尼族的特点,把哈尼的太阳文化发扬光大,把民族的东西结合普洱茶一起宣扬出去。这是每一个身为墨江茶人都想做的事情,赵家宏是其中的一个领头人。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的茶文化,可以说就是哈尼人的茶文化,站在哈尼人辉煌的茶文化历史长河里,为哈尼人的茶文化追根溯源,重建地位,这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引领墨江茶产业发展。墨江县茶办副主任孙以松表示:“墨江的茶产业的发展缺少龙头茶企的带动,政府将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墨江茶走出去。”
回顾历史,感悟现在。古时的墨江,茶是辉煌文化的见证,象征帝王身份的“迷帝茶”,带着少许兰香迷惑了一代帝王乾隆,作为清代贡茶名录里的普洱茶,早已名扬天下了。当时墨江茶的品质不容小觑,我们要做的是寻回历史,重塑墨江茶的地位。
太多的哈尼文化暗藏于墨江,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墨江的哈尼族文化在一片片古老的茶园里,在融天文地理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北回归线标志园里,在穿梭于时光隧道的茶马古镇里……只要不断前行,墨江的文化盛宴便尽收眼底。(作者:刘艳姣 来源:普洱中国网 责编:悠悠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