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吧 关注:6,306贴子:174,514
  • 13回复贴,共1

【曲吧大家谈】曲剧的史前,创世纪,现状和将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帖大家谈,一起聊聊曲剧的史前,看看的曲剧怎么来的?一起喷喷曲剧的创世纪,一声惊雷曲剧生?一起谈谈曲剧的发展,近百年曲剧历程?一起吐嘈曲剧的现状,如何走出低迷?最后展望曲剧美好的每天,大家一起建言现策话未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8 19:32回复
    史前曲剧:河南曲剧诞生晚,从民国初年登台到现在不足百年历史,任何剧种的发展都不是一次成型的,都是漫长的发展历程。史前曲剧怎么样?曲剧吧里有不少帖子来讲曲剧的史前历史,大家一起交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18 19:37
    回复
      专业知识需要专业老师留言,戏迷知道多少就一起谈谈。支持楼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18 19:48
      回复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历史沿革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约于清末民初,出现鼓子曲与踩高跷相结合的形式,称为高跷曲。它最初出现的时候,既不化装,也不分行当,只是由数人踩高跷唱有故事情节的曲子,以三弦等乐器伴奏,走街串坊。发展至1920年前后,才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演出鼓子曲中大多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高跷曲去掉高跷拐子并登上戏剧舞台,是它由一般的民间歌舞演变为正式的高台曲这种戏曲形式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临汝县大张村关云龙所率领的剧社同乐社(由高跷曲玩友(业余性质的演员)朱万明、马清波、陈书奇、李富生、郑君等组成)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县颍阳乡三里李洼村演出,因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跷演出,李洼村的李祖白(保长,哄过戏)提出一定要他们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唱曲子。由观看演出的农民将运载庄跷的牛车搭成高台,而去掉高跷拐子登到台上演唱,演唱了《许状元祭塔》、《杨八姐闹酒店》剧目。这使高跷曲子走上了台子曲子。二个月后,农历六月十三日,李洼村这天年年为龙王庙唱庙会戏,,就在庙门前垒个0.5米高的一个小台子,上面打了棚,后面挂了一大块红布,做底幕(叫遮堂布),这就像舞台了,由伊川的耿庚辰.,孔海东,刘金水,郭太超....登封的王天水,范随林,李圪嗒.....等二十人在舞台上唱了曲子戏,模仿当地的越调和高调(河南梆子)又加上了小铜器。唱的有“丁郎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18 20:01
        收起回复
          再来个曲剧曲牌知识,曲剧是目前少有的曲牌连套体音乐结构。目前戏曲届有两种音乐结构,分别是板腔体和曲牌体。戏曲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都是板腔体。而昆曲和江西的高腔河南曲剧等极个别剧种是曲牌体。特别是曲剧是年轻的剧种,使用古老的曲牌体音乐结构非常不易。好多剧种在以前也是曲牌体,比如山东吕剧等,豫剧越调等剧种也保存了不少曲牌。到慢慢都板腔化或直接转为板腔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18 20:15
          收起回复
            早上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19 07:21
            回复
              支持楼主!!下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21 16:08
              回复
                河南曲剧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有两大流派。一是南阳的大调曲子,一是洛阳的小调曲子。相比起来,小调曲子更缠绵委婉,大调曲子则激昂奔放一些。曲剧最初叫曲子,是当堂拉唱的。后来,洛阳一位叫王凤桐的前辈,开始化妆、踩高跷唱曲子。这被当时的一些曲子玩友所不齿,说曲子戏本来就是在家里玩唱的,哪有化妆演的。可王老先生不为所动。于是,高跷曲慢慢流行了起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10-21 16:28
                回复
                  小调曲子的创新者:解新富先生
                  再后来,解新富先生对小调曲子加以整理、传播,成为洛阳曲子创始人。这时涌现了一批曲剧最初的演员。他们技艺高超,又很有艺术灵性,很快就唱红了。如:名生朱六来、名旦朱天水、名丑朱双奇、名琴师朱万明等。有一次他们去演出,刚下过大雨,地上泥泞不堪,无法踩跷。就去掉高跷,登台演出。从此,高跷曲就变成了“高台曲”,曲剧终于走上了舞台。
                  谁介绍一下登封李洼的曲剧登台历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10-21 16:31
                  回复
                    早期的曲剧名旦(男旦)刘卫生(卫生娃)、李金波等都很叫得响。当年曲剧很是流行、兴旺。曾和一个名豫剧班赛过对台戏,大获全胜。豫剧名旦崔兰田曾回忆,自己当年在洛阳看“卫生娃”等人的曲剧看得入迷,天天学唱。到老还会唱《小姑恶》一剧的唱段。
                      再往后,艺人们开始组班演出(以前都是农忙干活,农闲找人聚起唱戏)。又下南阳为军队唱戏。这促成了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的交流。南阳的玩友学了小调曲子,洛阳的则学了大调曲子。南阳玩友看到洛阳的已经组班唱戏了,就也开始组织戏班,去掉高跷,登台演出。


                    12楼2014-10-21 16:33
                    回复
                      40年代末,河南省主席刘峙以曲子戏“诲淫诲盗,有伤风化”为名而加以禁演。一时间砸戏院、抄戏班、殴打艺人。这时,李金波等老艺人以“南平调”为名,借刘母生日演戏庆祝之机,联系喜好曲子戏的军官,一方面认真演出,一方面旁敲侧击,终于使刘收回成命。


                      13楼2014-10-21 16:34
                      回复
                        解放后,曲子戏正式定名河南曲剧。
                          经过老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只能演“三小”的曲剧如今已是行当齐全。曾赴台湾等地演出,颇受欢迎。在广东演出时,合同期满,可对方仍不让走,只得又加演三个月。关于曲剧的其他方面,等下次有空再说吧。


                        14楼2014-10-21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