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小说吧 关注:3,208贴子:30,168

『00后·教程』转载:关于写古风小说的注意事项和常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楼主@七度的悲伤


1楼2014-10-18 19:59回复
    唔,最近写古风小说的人,很多,我也看了很多。
    但作为一个考据党,细节党,我表示很多不能忍!
    一些古代的小常识,现码,会有点乱。
    可以茶楼,但不要太水,亲们可以“只看楼主”


    2楼2014-10-18 20:00
    回复
      关于名字
      假如姑娘的古风小说里的主角是达官显宦,或是一般上的人家,都要注意了。
      首先,古代的名字都是有规定的,同一辈分的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样的,或者是名字的一个字的偏旁是一样的。
      一般名字是这么取得↓↓↓
      姓+同一个字+随意一个字
      姓+同偏旁的一个字
      例:姓+同一个字+随意一个字
      爱新觉罗·弘时 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昼
      姓+同偏旁的一个字
      贾宝玉 贾琏 贾环 贾珠
      如果主角是书香门第,那更为严格,他们会把一个带有褒义的成语作为几代名字里的第一个字,或是偏旁,比较吉利。


      3楼2014-10-18 20:00
      收起回复
        二、关于公主
        这是写给小说主角为公主的姑娘的。
        这个,其实我只想吐槽一点。
        ①很多姑娘看潇X或者X点的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这类的情节:驸马刚刚娶公主,就叫来舞姬啊,小妾啊,羞辱公主。如果你以为这是对的,就大错就错了。
        首先,公主是谁,皇帝的宝贝女儿啊,就算是你是个朝廷重臣,欺负公主你还是得死。
        如果是你刚好是皇帝忌讳的人,刚好,冻了格隆叮当,脑袋就没了。
        (P.S.当然,我说的不包括远嫁异族的公主,那还得看因素而定)
        ②关于公主议政
        这个我只能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提醒几点,写这个,请看朝代。
        比如说,清朝肯定不行了,但唐朝可以,很有名的太平公主、女相上官婉儿等。
        架空就不用很计较这个。


        6楼2014-10-18 20:01
        收起回复
          接上,附上我自己整理的不同朝代的公主的称呼
          周朝:最早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
          春秋战国:天子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
          汉朝: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县名+公主,称县主。王的女儿被称为“任。
          晋朝:公主则是“郡公主”,郡名+公主,称为郡主。
          (P.S.所以,在汉、晋两朝,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隋唐: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皇帝的女儿是公主
          明朝: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皇帝的女儿为公主。
          清朝: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皇帝的女儿依旧是公主,但也分等级,我就不一一说了。
          (P.S.满族人日常使用时无论身份贵贱,未出嫁者都可称为格格,然而作为封号及汉族人使用时则多指身份尊贵的年轻女性。)
          ↑以上为大体,仅供参考。像“帝姬”之类指的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是皇帝的老婆,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7楼2014-10-18 20:03
          收起回复
            三、宫斗的孩子你伤不起
            注意,注意,宫斗来啦,前方高能!
            好了,开玩笑,这篇主要是补充一下关于宫廷的常识。姑娘,你可知道,你的文别人看起来不错,但在考据党面前可就笑掉了大牙。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揭下古代宫廷的神秘面纱【垢——
            ①写文一定要注意,嫔妃分位别搞错,不同的朝代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不同地位的嫔妃待遇资格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里,先略过。等我将这里写完了,再整理一份列表。
            ②还有几点常识,在这里提一提。
            在古代,“大人”其实是对父母的敬称,所以在古代,人们对官员的称呼是“姓氏+官名”,如X宰相。
            以及朝代要看清楚,因为我们汉人不喜欢跪地那玩样,折寿。所以一般汉人统治的时候,见皇帝都是不跪的,最多屈个脚之类的。
            如果以上还只是小细节,没关系的话,那么接下去一点请看清。
            姑娘们写文章,绝对不能出现一下情节。唔,我先举个例子。
            ”李世民高呼:我唐太宗乃一代名君!
            ↑这个我只能说是真心煞笔。
            以下来自百度和我自己的整理和解说。
            我们要注意,写一篇关于皇帝的正经文,我们得先了解“帝号”、“谥号”、“庙号”、“陵号”、“尊号”、“国号”这六个东西。
            “唐太宗”是李世明的庙号。何为庙号,就是帝王死后,放在太庙室内奉祀,特立名号,这便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祖”、“宗”的这种用法,大体在唐朝定型。
            你TM还没死,哪里来的庙号?当然,秦始皇是个例外,他的庙号是自己定的。
            帝号就是就是帝王的称号,这个大家都懂,就是雍正啊、乾隆啊这一类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谥号就是帝王死后,继任的帝王为死去的帝王另起的一个称号。如果你是架空文,取谥号就的注意了。谥号可是有褒义的和贬义的两种的。举几个例子:哀、怀是属于同情的,文、武是属于赞扬的,历、灵是属于批评的,所以不要什么好听就写什么,让人笑掉大牙。
            陵号就是为死去的帝王之陵墓所起的尊号。这个没什么好说,就此略过。(P.S.元朝皇帝大多葬于草原,所以是没有这个的)
            尊号是指对帝王、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呼,这种称呼大多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场合。帝王的尊号是不需要“避讳”的,高官、百姓都可以叫。因为基本上都是说好的。
            国号是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名称。就是“元”明“”清“这一类的。一般国号都是有含义的,千万别什么好听就写什么。
            好像跑题了orz
            算了,接下去,完了这些科普后,由我们正式进入主题。
            #论皇帝废后的艰辛——皇帝:你以为皇后是你想废就废的吗?#


            8楼2014-10-18 20:03
            收起回复
              ④嘿嘿,皇帝我要诛九族!皇帝:臣妾办不到【跪
              这个是LZ自己总结的,由你信不信。
              写古代文和宫斗文的孩子都喜欢写皇帝惩罚人的一个绝招——诛九族。
              诛九族,听起来就很霸气,但你得先知道诛九族,诛的是哪九族。
              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合并起来,就是九族,当然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方孝孺被诛十族,算上了学生和朋友。
              当然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皇帝随便诛别人九族是一见十分蠢的事,皇帝也不会随便诛人九族。
              我个人比较熟悉的是明清、唐、汉和春秋战国几个朝代,但基本大致有什么事件发生,我还是知晓一二的。以我有限的脑瓜在那想,我只能想到明朝比较盛行诛九族,主要是朱元璋和朱棣那一代。方孝孺就是朱棣给诛了十足的,而朱元璋则是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
              算起来明朝刚开始用刑真的很多,但我就不一一说过去了,免得姑娘们不舒服。
              所以说,在古代明君真的不是诛什么九族,刑法都很少,除了秦朝和朝代末尾的昏君之类的(P.S.我没有针对明朝,真的)


              12楼2014-10-18 20:06
              收起回复
                ————————————皇帝篇结束——————
                因为不怎么看宫斗,所以有些说的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出。
                以及我要补充一点很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我中华的公主的代表应该是盛唐时期的和汉朝的公主,明清活脱脱是个悲剧。
                根据我看到史书的总结,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宋朝开始渐渐变低,宋朝的公主一般都和亲了,元朝我不清楚,明清则是真正的男权主义。


                13楼2014-10-18 20:07
                收起回复
                  哇哦,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不过我不喜欢古风文→→


                  14楼2014-10-19 10:20
                  收起回复
                    九娘腻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0-19 10:37
                    回复
                      谢楼主samaQwQ虽然写古风尤其宫廷


                      17楼2014-11-28 20:37
                      回复
                        看这文章就知道,和我一样是个文风偏严谨风的作者……


                        18楼2014-11-30 17:05
                        回复
                          导读:穿越女:壕是谁?壕就是我。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银子篇正式启动
                          #白花花的银子从天上来,留下那万紫千红穿越女(男)#
                          大家都知道,由于时代,货币等不同,会导致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关于钱的汇率。
                          这对一些非架空的种田/宅斗文的作者来说,据对死穴,包括楼主,虽然楼主不写这类文。‘
                          大家可能经常在文中看到女/男主设计的一些东西或者其他拿去换钱,换了许多银子,可是就会有个很眼中的问题,比如说同一个朝代背景,一个作者说换了十几两,是笔打钱,而另一个作者的主角却哗哗哗换了几百到几千两还嫌少,那么究竟谁对谁错,有待商榷。
                          按理说这并不影响文章的质量,毕竟谁管你究竟多少两,只要作者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要表达是钱多还是钱少就成,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很容易对人才产生误导。所有,就有了这篇的产生。
                          我们拿明朝举个例子。
                          由于时代太远,我们换算古代银两和人民币的汇率时,一般是按照物价进行换算,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采用了千年来恒古不变的伟大产物——大米。
                          由于楼主不知大米贵,所以就采用了楼主家比较常用的2.5元一斤的大米,也请各位注意,这里的数值可能并不准确,只是估计,只是举例子!!!
                          知道大米价钱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
                          因为楼主对明朝万历年间的物价比较了解,所以楼主就拿这个举例子。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的一般大米,当时一石的大米大概是94.4kg,为了方便蠢楼主计算,楼主四舍五入,将其变为94kg。
                          这只是为了快捷,好孩子千万不要学!!!!误差会很大!!!
                          得出这点我们可以知道一两银子可以买188kg,也就是376斤。那么2.5x376=940元。
                          也就是说当时的一两等于我们现在的940元。当然因为楼主没有进行准确计算,并且数值可能并不准确,所以在此只是告诉各位换算方法。
                          得出了这个结论后,再去看一些明朝万历接近时期的种田文,对一些一出手就几万几万的文,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况且我记得万历年间是经过张居正的改革之后收入才微微变好,收入200万。所以说,逻辑很重要。
                          感兴趣的姑娘可以自己搜索资料,进行换算。
                          这点吐了之后神清气爽。但是还有一点,针对于各个朝代的货币是什么,姑娘一定要搞清楚!!!
                          比如说,先秦的时候还没有银两啊各位!!
                          那时候的货币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奇葩还有以物换物之类的
                          顺便附上被穿成筛子的清朝的非末期或战乱,一般时候通用的换算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以及非常重要的,一些专家总结的比较通用的来自百度的古代钱币与现在的汇率(2010年版本)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
                          明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2000—4000元。
                          ↑ ↑ ↑注意哟,这是2010年的,根据物价,大概涨了不少,比如说楼主不怎么准确的数据,940元。
                          楼主对这方面不甚了解,许多资料来自百度,有错欢迎纠正。
                          友情小贴士:除了汇率还要在意背景哟,就像是战乱,谁还会有闲钱买钗子之类的?


                          19楼2014-12-06 14:28
                          收起回复
                            ——未完待续——


                            20楼2014-12-13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