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吧 关注:36,448贴子:1,265,317
  • 38回复贴,共1

〔醒来〕外熵--生命样本68号(作者:ting)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坐在抽水马桶上,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个厕所。
那是在东北的齐齐哈尔,我们幼儿园旁边的荒地上被随便挖了个大坑,上面颤巍巍地搭着几条木板。板子很劣质(随时可能断裂,但神奇的是一直没断),间距也很宽大(大约是按大人的尺码来的),小孩子必须象练劈叉一样地跨在两条板上,而下面就是无涯粪海。
------怎能不胆战心惊!
只有一个设计堪称“人性化”,那就是粪坑相当地深,即便再粗壮的大便所激起的浪花,也不会溅到你那朵盛开的小菊花。
这个粪坑,可以算做我童年的第一个显性阴影。正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会不会掉下去”的生命考验,导致我现在对它的形态还历历在目。其实,我是多么愿意象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广阔的幼儿园里肆意地拉野屎啊,但出于天性的乖巧,我断然不敢违逆被“文明化”的进程。
哪怕是粗糙且危险的“文明”。
阿姨们对我镇定如恒的拉屎技巧交口称赞,把我树为学习榜样,还专门贴了小红花以资鼓励。而为了获得这种形而上的赞美,小小的我倾注了所有努力去HOLD住自己的恐惧------要是再多几多红花,我大概愿意拉出正方形或菱型的大便吧。
现如今,当我坐在清洁的抽水马桶上,旁边还摆着香薰、书籍、IPAD的此刻,我却恍然意识到-------正是这种无目的、下意识的“自我控制”倾向,贯穿并主宰了我的整个人生。我的一生都在试图变得更自主,更有序,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奖励-------你瞧,几乎所有的鼓励,都是指向那些与人类本能截然相反的行为。
而当粪坑变成了抽水马桶,绿头苍蝇变成了绿瓶洗手液,这个过程是否就浓缩了整个人类“自我控制”的文明史呢?但如果照佛家或道家主张的“空性”或“无为”,我此刻注定还得在寒风中露出大半个屁股,等着听那悠远而神秘的“噗通”一声。
一个马桶,注定只会出现在城市里,而不是亚青高原那样的地方。因为马桶的基础,是整个下水系统,还有成熟的工业流程,品牌建设,市场博弈……这一切复杂的“因”都是马桶存在的大前提,也是整个人类的文明显化。
那究竟什么才是文明的本源?为何人们在享受它的成果之际,还要不停地去贬损它,否定它?——修行者们为啥一边拉着爽快干净的屎,一边还在怒斥物质文明的“恶果”呢?凭什么呀?
有一个人被我奉为偶像,他的书,也是我心里的《圣经》。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真正从哲学高度上讲明白了“当下社会”和“上古时候”之根本区别——那些经典都没有错,但因为时代不同,已经跟现实世界产生了致命的脱节。这个人叫凯文凯利,他的著作有《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这两本书是一体的延续,凯文用轻松温和的笔调,讲述着人类最深的奥秘。
请允许我来概述一下自己理解到的那部分——尤其是对应着当下灵性当道的“反潮”,给自己予以偏概全的阐述。
凯文在《失控》中说到,你可以把“文明”分为两个大块,一种是“生物性”的,一种是“机械性”的。简单来说,蜜蜂修建的蜂巢,其结构之精美,功能之复杂,可以代表生物文明的极致——如果把古往今来所有的蜜蜂都当作一个整体,这只巨大的“蜜蜂”靠着本能,在漫长的进化中积累了一种实用的技术,并根据环境和气候进行着微调和完善。“它”是聪明的,是一个本能型的设计师。
还有一种,就是人类所拥有的“机械文明”,比如钟表,它无法依靠本能来完成,那些齿轮发条,乃至于电路集成,都得依靠极致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构建,并辅之以艰苦卓绝的千百万次尝试。但钟表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体现在人们把“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用物质方式锁定和呈现出来,在这种力量的背后,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只有人类才能驾驭抽象型的设计(非本能驱使)。
那么,关于“这种提炼抽象的力量”,除了用所谓的“人性”来表达,还有什么更精准的词汇吗?有的,凯文凯利开辟了一个新词,叫做“外熵”。
如果你物理学得不好,那就先说一下什么叫“熵”。简单来说,熵就是宇宙中所有物质都会走向无序化和混乱化,比如一个燃烧的火球一定会熄灭,一个人类的肉体最终会走向灭亡——我们每次对本能欲望的发泄,都是一次“熵”的过程,就连太阳在内,也正在逐渐熵化,所以佛才会说无余涅盘、万物皆空。


IP属地:北京来自iPad1楼2014-10-20 20:35回复
    但宇宙能量一定是守衡的,既然有“熵”的毁灭性,就一定会有对应的“外熵”(本来应该叫负熵,但凯文说负有可能产生误解),你可以把“外熵”理解为生机、创造、建设等等一切生发的原动力,尤其对于人类而言,“外熵”就是把抽象的思想,在物质世界里进行显化的能力——小到一个马桶,大到一种文字,凝结的“外熵”越多,显化出来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嗯,佛法所说的确然是真理无疑,因为它表达了宇宙间“熵”的本质——即所有物质存在都会走向熵化,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但人类的文明进程则刚好体现了“外熵”,尤其在近百年来,工业文明极速发展,并即将跨入信息文明——这是一个极度“外熵化”的大时代,整个人类都在经受着从“具象”转为“抽象”的剧烈转换(不信你可以认真检索一下自己的生活,80%的交流和行为都是借助电子设备完成)。而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再去一味强调二千年前的佛法真意,就会产生那种“致命的脱节”。
    因而,凯文凯利说到,靠本能的生物文明,和靠逻辑的工业文明,最终会走向一次大合并——人工智能。
    是的,仅凭本能的“生物性”,根本无法应对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强烈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对技能和技巧的需求。而相反的,如果只有严谨的机械感,同样无法应对信息世界的变化和流动——在信息极速更新的时代里,只有具备生物性的自然生长力才能不止崩溃。
    所谓“人工智能”(AI),就是以“生物本能+精密机械”混合而成的新型智能形态(即外熵常态),换算到日常生活中,就是你既需要保持随意随心的生物性,也必须磨练出越来越精准的技术技能。
    当然,这只是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来阐述了凯文凯利关于“外熵”的大概念,但当时看到这两本书,对于在“传统哲学”和“世俗生活”之间徘徊不已的我而言,却无异于醍醐灌顶般的明悟——原来我要的双螺旋、第三种难,最终的落点就在这里!
    难怪……难怪我觉得佛法怪怪的,仿佛哪里不对……难怪……难怪我也觉得商业烦烦的,仿佛哪里不爽……如果整个人类都是一个“人”,那他也在经历着婴儿、孩童、青春期和成熟期,如果永远只以幼儿的姿态来学习,无视于世界已臻成熟的现实,那就生存状态注定堪忧。如果时时处处都只讲究目的和手段,生活亦无真正的乐趣。
    想通此节,心胸为之一宽,那剩下的就是去干了……这一“干”,就是持续三年的昏天黑地,花枝乱颤。
    (完)


    IP属地:北京来自iPad2楼2014-10-20 20:36
    回复
      <醒来>系列是一个灵修叛逆分子在微信上写的连载文章,挺有意思。
      这个人属于非常有钱又有闲的,三十多岁后便衣食无忧,一心只追逐各种宗教和灵修大师与道场。
      他开过灵修中心办过中医馆接触过各种心灵学大牛(或者是某些大牛背后的金主)
      最后他反思这一切,写着一系列文章。


      IP属地:北京来自iPad3楼2014-10-20 20:42
      回复
        这些灵修的人真是奇怪。我就说了吧,明明现代西方有许多好的思路与想法,一些中国人却还在自己祖先的坑里玩自己。
        另外,为什么每次看到有什么人写东西给kk传教(就是说来传播凯利的思想)都会在文章里发现奇怪的东西呢。
        其实也没有很多次,算上这次一共两次
        就比如说那个“能量守衡”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0-20 21:38
        收起回复
          虽然看不懂,但还是赞一下。另 谢楼主分享。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10-21 08:45
          回复
            从别处看到的,可能部分的解答了我的疑惑:
            “普里高津和德格鲁脱说生物体组织结构的增长相应于熵减少,这里所说的熵,事实上是信息论的熵(广义熵)而不是热力学的熵。看来,普里高津后来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耗散结构理论中就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熵减少或负熵来指有序化。他只是说,耗散结构依靠来自环境的负熵流输入而产生有序化,但他决不再轻易说有序化也是熵减少。这是普里高津的严谨之处”


            7楼2014-10-21 20:55
            收起回复

              @13650830252 怎么看不到你的回贴呢?


              IP属地:北京11楼2016-10-27 11:30
              回复
                以人的生命去看宇宙的历史,如果给你看的话,连看都看不完。所谓的熵是人类没有摸到规律以前所看到的一种现象而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0-27 1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