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7,962贴子:14,641,349

【转帖】大明衣冠今何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
【关键词】明清;剃发易服;朝鲜;《燕行录》;历史记忆;民族主义
【摘 要】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剃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明清易代以后,朝鲜人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巨大变化。朝鲜人对满清服装的鄙夷,其实来自一种文化立场,他们固执地认定汉族才是中华帝国的正统,大明衣冠才是中华文化的正宗,而满清却是蛮夷,穿满清服装则是文化沦落的象征。同时,他们想像在戏台演出、使团朝觐以及妇女衣着等方面保存的旧时衣冠,能够再度唤起汉族的历史记佗,这表现了当时朝鲜人坚定的“中华”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后面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对汉族服饰的斥责,并没有充分理解一般民众“遵时”和“从俗”的习惯,因此在这种关于中国的批评中,既有正当的朝鲜民族主义感情,也有维护正统的偏见和过于严厉的高调。


1楼2014-10-23 22:03回复
    蒙古风就算了


    IP属地:广西10楼2014-10-23 22:36
    收起回复
      顶——————————————————
      《左传·定公十年》唐—孔颖达注:“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明实录》正德十六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0-23 22:48
      收起回复
        难受。。。。不忍再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23 22:49
        收起回复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剃发易服的历史,都不知道汉服代表着什么。有人觉得我这种屁民,没事关注这事干什么,因为我知道我是华夏儿女,我爱中华,我知炎黄,我懂中华文明的博大,我痛国家未强,同胞仍沉睡,官员仍腐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0-23 23:10
          收起回复
            呜呼。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0-23 23:11
            回复
              镇楼图收了 ,,,,顶。。。。
              ————『旻天兮清朗,寤寐兮何求?』故余自号曰 “旻寤”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们是汉服复兴者,我们用行动说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0-23 23:21
              收起回复
                看的好心痛。。。。。就像脸上一道伤疤,看看自己原来的照片不认得自己一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0-23 23:40
                回复
                  复制到记事本细细再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10-23 23:41
                  收起回复
                    读着就觉得难过…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10-23 23:42
                    收起回复
                      读完一股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10-24 00:48
                      回复
                        史学月刊居然发这种文,难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10-24 08:18
                        收起回复
                          痛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10-24 09:30
                          回复
                            第一段看地很心酸,不为其他,传统文化和服饰若是一直得不到传承和发言也必将像浩瀚史河消失的无数东西一样杳无踪迹。


                            IP属地:湖南24楼2014-10-24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