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乡村吧 关注:4贴子:83
  • 3回复贴,共1

安岳石刻 东方维纳斯缘何容颜憔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安岳石刻 东方维纳斯缘何容颜憔悴  
2007年12月28日 15:12:26  来源: 时代信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左侧卧佛”前游人稀少     

    数量同样巨大、开凿历史甚至比大足石刻更为久远,还拥有全球唯一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和世界上最大左侧卧佛,但安岳石刻至今仍然籍籍无名。而大足石刻则早已是海内外皆知。

    是什么让一脉相承的“石家两兄弟”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寂寞的景区 

    12月19日,四川安岳县城东南一公里处的圆觉洞景区。 

    天气一如前几天一般阴霾,空气湿润得像要滴下水来。迎面而来的寒风让伍安全缩了缩脖子,伸手将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从8点半打开景区大门起,已经两个小时了,还没有游客到来。 

    根据自己20多年看守大门的经验,今天上午多半不会有人来了,伍安全干脆彻底关上了门窗,免得小屋内火炉好不容易烘出的热气溢出门外。 

    “真冷!”45岁的伍安全对着烤火炉另一边的一名穿着红色防寒服的女子大声抱怨。女子抬起头,朝着伍安全露出一丝表示自己在倾听的微笑,又低下头去。抬头的一刹那,她的瓜子脸与挂在小屋门口那张告示牌上的照片对上了号。 

    照片上的女子要略略年轻一些,有着一张笑脸,照片下,标注着她的身份:“当班讲解员:周春”。 

    吸引她低下头去的是一幅十字绣花样,横放在桌面上,两条金黄色的龙盘旋成一个圆形,环抱着一个巨大的圆球,圆球由红色十字拼成“囍”字。这是中国传统的“二龙戏珠”,象征着大吉大利。她纤细的手指挑起针,细细地数着针脚,从绷子中间第35处针脚处扎下第一针,针头倾斜着从另一端穿出,飞针走线中,“囍”字的雏形跃然布面。 

    一年内的大多数时候,35岁的周春都在这间小屋子里和十字绣一起度过。她没有基本工资,每个月的收入靠的都是自己的讲解费。这个季节来的游客不多,每个月能挣个五六百元就不错了。她年龄大起来了,没办法跟其他姐妹一起改行,因此这个原本有着6个讲解员的景区,就只剩下了她一个。 

    老伍在这里负责收门票看大门已经20多年了,景点的门票从2元涨到了20元,他的工资从39元涨到了1203.5元。但依旧没变的却是自己的清闲,除了五一、国庆、春节这3个长假,游客的数量会达到一两千人外,一个游客也没有的日子,一年里总有几天。“也许今天就是这样一天。” 

  大足石刻的穷亲戚 

    圆觉洞景区位于云居山上,因有北宋时期开凿的“圆觉洞石窟”而得名。这个景区只是四川省安岳县238处石刻资源中的一处。这里的门票价格是20元,由于离安岳县城的距离最近,这也是目前安岳县已经对游客开放的6处石刻景点中,游客最多、票价最高的一个景点。它的冷清足以代表整个安岳石刻的沉寂。 

    与大足石刻一样,这里的石刻造像同样以摩崖造像及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而与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的大足石刻不同的是,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 

    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傅成金称,安岳石刻居于“上承云冈、龙门石刻,下启大足”的特殊地位,与大足石刻更是有着“亲戚关系”。他的理由是,大足宝顶大佛湾19号柳本尊十炼龛与安岳毗卢洞柳本尊十炼龛造像,无论从工艺、色彩等方面都基本相同。而圆觉洞22号窟内“莲花手观音”,纤细的右手执重达百斤的莲花花蕾,却稳妥不坠,那是由于制作的匠工镂空了手和花蕾、花枝的空间,巧妙地将花蕾、花枝的重量承受于袈裟的缘故,这和大足宝顶山华严三圣手托的石塔有异曲同功之妙。 

    种种关于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方面的考古研究表明,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在艺术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安岳县副县长唐一春笑称,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属于“石家两兄弟”。 



1楼2008-03-14 14:21回复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安岳也有石刻。人们往往因为大足石刻过于耀眼,而不知道与大足相邻的安岳石刻的光辉。但这“石家两兄弟”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名扬海内外,吸引来众多游客。而安岳石刻直到2000年9月才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一组数据也可以体现“石家两兄弟”的不同命运:2006年,大足石刻文化创意产业园接待海内外游客1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亿元,仅大足石刻一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而2006年安岳石刻风景区一年的门票收入仅为20万元。 

        大足石刻目前已形成了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5处为主的石刻旅游景点,门票从60元到80元不等。在大足石刻景区,每尊佛像都要经过加固、维修等严格的文物保护程序后,才对游人开放。而安岳石刻目前对游客开放的仅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等6处,门票从2元到20元不等,辖区内大部分石刻资源处于原生态状态,景区周围连农家乐的踪影也很难寻觅。 

      “维纳斯”今不如昔 

        从安岳县城往东南方向行驶约50公里,在石羊镇油坪村的厥山上,坐落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这里有安岳石刻中最负盛名的紫竹观音。 

        观音身高约3米,头戴花冠、袒露上身、披披肩、左手撑地、右足踏在莲花芯上,凤眼下视,与素日正襟端坐的观音相比,另有柔媚生动的韵味。这位正当韶华的年轻女郎,有着“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不可忽视的是,紫竹观音所在岩石右边已垮塌,两根水泥柱支撑着上部岩石的重量。岩石背后,也已出现裂缝,紫竹观音的面容灰暗,衣饰上的色彩大部分已经脱落。“东方维纳斯”正面对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安岳其他石刻的现状,与紫竹观音相差无几。卧佛院石壁上,雕刻的佛经已开始剥落,千佛洞里的雕像已长出青苔…… 

        岩体垮塌、抗风化能力差、裂隙渗水和植物根系挤压,是安岳石刻目前面临的四大“病害”。年久失修、保护不力成了安岳石刻的“硬伤”,而如今要对石刻进行修复,投入至少需要4000万元,这显然是安岳石刻每年20万元的门票收入所力不能及的,傅成金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足石刻每尊造像都色彩鲜明、光彩照人。大足县旅游局对此的解释是,他们投入了1.2亿元对大足石刻实施防风化、防渗漏处理和岩体加固维修。 

      错失发展良机 

        同为一脉相承的石刻艺术精品,是什么造成了“石家两兄弟”的不同命运? 

        安岳有着不同于高山大川的特殊地形。唐一春这样解释“安岳”:“安居于山岳之上”。这里的“岳”,指的是丘陵。而安岳从南北朝时期就开始盛产“雕民”,当时的雕刻艺术鼎盛,工匠们在适合进行石雕的山壁上到处进行雕刻,这才造成了石刻艺术在安岳“遍地开花”的结果。 

        以安岳石刻中最负盛名的“紫竹观音”和“左侧卧佛”为例,前者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0公里,后者位于安岳县城以北40公里。以安岳县城为中心,到这两个景点分别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仅仅游览这两个景点的车程,就需要至少一天的时间。 

        与大足石刻的集中不同,安岳石刻分布过于稀疏,大到县城、小到乡村都有石刻分布,县城中部、东部、北部、西部都分布着石刻景点,而在这些乡镇,公路的等级又大不相同,“有的地方还是乡村道,坐车之后还要坐船。”唐一春说,景点的过于分散给政府的开发出了个难题,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在安岳逗留三四天,游览完所有的石刻景点。 

        此外,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安岳石刻至今仍默默无闻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岳县旅游局局长付常志坦言,在1999年大足石刻申遗时,安岳县也曾经向上级部门提出过申遗,但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此事搁浅。 

        而在大足石刻申遗成功、驰名海内外之后,两地石刻景区在发展上的两极分化自然就愈加明显了。 

     
    


    2楼2008-03-14 14:21
    回复
      气愤,为什么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3楼2008-03-14 21:31
      回复
        • 222.182.7.*
        极度郁闷
        强烈不满


        4楼2008-06-12 1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