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吧 关注:25,291贴子:802,100

【专访】李云迪式“颠覆主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道多年,李云迪正在努力平衡商业与艺术,从而实现自己推广古典音乐的夙愿。

在一个发布会现场,身着黑色礼服的李云迪在演绎完舒曼的《幻想曲》后便匆匆离开。他喝了几口星巴克的黑咖啡、吃了一个不加橄榄、洋葱、酸黄瓜的汉堡后,便端坐在沙发上与《21CBR》记者聊起自己的“钢琴人生”。
就在李云迪离场后不久,因参加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而走红的帕尔哈提和他的酸奶乐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流行音乐体验。对于18岁就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击败93位对手的李云迪来说,这种“跨界”早已司空见惯。出道多年,李云迪正在努力平衡商业与艺术,从而实现自己推广古典音乐的夙愿。
很不凑巧,李云迪生于这个时代,包括这位钢琴家所钟爱的古典音乐在内的整个音乐产业,正遭遇互联网的冲击。即便是在版权意识浓烈的欧美市场,实体唱片业近年萎靡不振。对古典唱片而言,冲击百万销量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食物,李云迪是挑剔的,一如他对于古典音乐的某些坚持。但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钢琴家李云迪在求变,甚至颠覆从前的自己。


1楼2014-11-12 09:28回复
    音乐的裂变
    “我今年的演出,在中国有30多场,全球大约100场,最近几年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记者面前的李云迪,略带倦容。
    刚刚“出道”的时候,多数时间李云迪只是跟着老师阿里·瓦迪学琴,在汉诺威过着简单朴素的学生生活,那时他每年的演出仅60场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另外一位年轻钢琴家郎朗超过百场的演出场次。
    “即便是一些繁重的演出期间,我也会保持每天3、4个小时的练习。”李云迪说,高效快节奏的生活也让他可以迅速进入状态——在需要和一些大编制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中,他只要在演出前排练两三次就可以产生默契。
    李云迪坦言,喜欢把生活和巡演完整分隔开,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去巡演,然后再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来学习沉淀或调整状态,“我不喜欢零散碎片化的时间,就像我不喜欢弹奏几分钟的片段小曲,我喜欢演奏有完整性和延展性的大型作品,比如30分钟的李斯特的奏鸣曲,舒曼幻想曲。”
    但是,碎片化,正是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之一。互联网的介入,也让整个音乐界的业态发生巨变。版权保护的缺失,使原本愿意为音乐买单的消费者被互联网分流,这让单纯录制唱片成为一个“赔钱”生意,倒逼唱片公司将商演当做音乐产业“变现”的最有效途径。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碎片化,令传统音乐感到尴尬。由于正版音乐下载价格很低以及版权保护的缺失等问题,传统唱片公司索性让音乐资源成为免费产品,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病毒式营销,成为红极一时的现象级音乐产品,然后再通过演出、周边产品授权以及商业代言等方式来变现。
    比如,2012年 韩国“鸟叔”就通过YouTube上传了《江南Style》的MV,迅速拨动了全球娱乐的Style频率,连向来以严肃形象示人的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都争相模仿。而为了网络传播,传统唱片公司也做出妥协,放弃了MV版权,人们可以任意山寨《江南Style》,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移动互联网也给李云迪这种古典艺术家提出了新的挑战,毕竟以往所看重的版权保护极有可能被瓦解掉,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上的疯狂恶搞和调侃。“只要能帮助我推广古典音乐,我并不排斥用一些全新的方式,毕竟古典音乐的内核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李云迪表现得很坦然.,“我的下一张新唱片仍然会是古典作品。”


    2楼2014-11-12 09:29
    回复
      在肖邦之外
      今年10月,波兰文化和国家遗产部公布了第十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名单,李云迪当选为大赛评委。14年前,18岁的李云迪夺得空缺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一战成名。然而要从世界顶级钢琴比赛的冠军成长为世界一流钢琴家,并非一路平坦。纵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历史上那么多第一名,最终能够沉淀下来并为人所铭记的屈指可数。
      古典音乐的琴谱通过表演者的不同理解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李云迪说,“原创是肖邦、贝多芬这些大师,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出不同的境界。”
      这位钢琴家也试图证明,除了钟爱的肖邦与李斯特,自己在音乐的探索上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他已经在全球发行了14张唱片,涵盖巴洛克时期的斯卡拉蒂,古典派的莫扎特、贝多芬,到现代古典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以及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保卫黄河》、《彩云追月》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品。
      为了进一步拓宽李云迪的市场空间,他的经纪团队决定通过跨界的方式导入来自流行音乐市场的“流量”,从而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这位钢琴王子的的关注度。
      李文伟从2013年开始担任“云迪音乐”CEO。此前,这位香港人曾任职环球唱片、百代唱片、金牌大风文化传播公司等,对于音乐市场的风吹草动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的加盟让李云迪的经纪活动变得更有条理。

      在李文伟的操盘下,李云迪在第15届台湾金曲奖颁奖礼上与周杰伦四手联弹《土耳其进行曲》——周杰伦负责右手,李云迪负责左手。“我们可以让那些听流行音乐的年轻人也来听听古典音乐。”李文伟对《21CBR》记者表示。
      而在此后的2012年央视春晚上,李云迪更跨界演绎了钢琴版《金蛇狂舞》,演出结束后,李云迪更新微博,发布演出照片,并为大家送上龙年祝福。这条微博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和疯狂转发。据统计,这条微博在短短几天内被转发13万7千次,创下2012年央视春晚微博转发量的最高纪录。同时,李云迪的微博粉丝数量也暴增13万。
      实际上,与现实生活里斯文谨慎的形象有些不同,李云迪在网络上表现活跃。10月7日生日当天,他在微博上传了自己的半裸健身照,这张照片被无数网友疯狂转发。“去到每个演出的地方,钢琴和健身房一样,都是标准配置。”李云迪说。
      “云迪的微博都是他自己来写,我们只是帮他拍照和提供一些好的图片素材,比如健身这种照片,我就不知道他会发出来。”李文伟指着桌子上的微单相机和iPhone手机说,“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像一些刚出道的流行艺人难以自律。”


      3楼2014-11-12 09:29
      回复
        破局
        在唱片行业打滚30多年的李文伟,用“默契”来形容与李云迪之间的关系。2000年李云迪在波兰获奖之后,2001年时任职环球唱片的李文伟就帮他打造了第一张唱片。2012年5月,李云迪重回环球唱片,从当年的青春偶像转向更深层次的音乐本身。
        李文伟团队对李云迪的定位很简单,“保持一个古典音乐家的形象”,再配以国际性的团队来协助其工作。李文伟坦言,“要改变一个流行艺人很简单,但是艺术家有自己的个性。”
        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发展,正以不输于这个国家的GDP增长速度一样令世界震惊,三千万琴童仅从数字上就秒杀所有其他国家,而李云迪与郎朗正在用他们的努力让这个数字每年稳步增长。近年李云迪频频到二三线城市演出,并自我定义为音乐的传播者。他热衷于参加一些琴童音乐会,并希望通过自身的演奏和指点琴童,影响热爱音乐的孩子和家长。
        古典音乐迫切地需要中国市场,而李云迪与郎朗无疑是帮助古典音乐打开局面的最佳名片。“除了李云迪和郎朗,恐怕在中国也只有马克西姆可以保证演出票房了。”星外星品牌商务总经理黄勇说,他将操刀李云迪在今年底广州国际音乐节的演出。

        与以往不同,为了追求最大的推广效果,李云迪的团队决定在广州的天河体育馆内进行演出,放弃以往在音乐厅内举办的形式。“在体育馆内演出,会拉近我和观众的距离,让大众觉得古典音乐并非如此陌生。”李云迪表示自己在选曲上,除了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外,还会加入一些更让大众接受的作品。
        实际上,演出空间的转变并非李云迪的一时兴起。与李云迪合作的星外星是国内古典唱片发行的老字号,经过这家公司的数据分析,广州对古典唱片的购买力仅次于上海,具备演出创新的基本市场容量。
        对于李云迪的团队而言,通过演奏空间的转变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一直是其拿手好戏,早在李云迪初出茅庐之时,彼时还不是李云迪经纪团队一员的李文伟就曾帮助李云迪将两场预热演出安排在音乐厅之外。一次在香港的商业中心九龙塘的又一城,李云迪弹奏着一架价值八百万的水晶钢琴,周围簇拥着带孩子的家长。另一次则是香港金钟的太古广场,李云迪一人独面上千名观众演奏,两场预热演出让李云迪在香港的演出门票被观众一扫而空。
        令李文伟与李云迪感到“悲喜交加”的是,在这个音乐产业变革期存在着太多变数,快速更迭的产业变化会令固步自封者猝不及防,但中国市场的潜在空间又让人看到无数想象空间,在理想与变革中寻求突破。


        4楼2014-11-12 09:30
        回复
          开头对食物的描写我不懂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12 12:40
          回复
            文章还不错,但前面写喝了一口星巴克的黑咖啡,再吃不加什么什么的汉堡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小四风……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12 13:17
            收起回复
              希望古典音乐能够早日在中国普及


              9楼2014-11-12 15:52
              回复
                支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12 17:43
                回复
                  要在中国普及古典乐其实真的很难处,不容易!因为多年来在中国古典乐一直是小众,而且受周围条件限制,不象流行乐,开口就可以唱,一把吉它就可以配乐,再加上有其它很多外在条件来推动!最明显的一个就日本发明的卡拉OK!使普通人可以过把明星瘾,这些外在硬件使得流行乐更加非常流行!


                  11楼2014-11-12 18:07
                  回复
                    总的来说推广古典乐不易,要有恒心,还要古典圈的音乐家们一起齐心,联手大力推广!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云迪,加油吧!推广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如果古典圈大家的认知和眼光一 致,大家一起推动行业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不过好象现在古典圈没这种危机感!喜欢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扮清高,只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很安于现状!


                    12楼2014-11-12 18:19
                    收起回复
                      最后几句话说得挺好,无穷变数,无穷机遇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11-12 18:32
                      回复
                        云迪的微博都是他自己来写,我们只是帮他拍照和提供一些好的图片素材,比如健身这种照片,我就不知道他会发出来。


                        14楼2014-11-12 21:31
                        回复


                          IP属地:上海15楼2014-11-13 00:05
                          回复
                            马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1-13 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