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吧 关注:27,009贴子:1,345,801

数十万江南人迁徙苏北 600年后子孙苏州寻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今天的泰州兴化一带,不少人称睡觉为“上虎丘”,如果这一觉还做了梦,则管做梦叫“上苏州”。这样的说法很奇特,但并非空穴来风,细数这些人的家谱,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先祖,和许多今天生活在苏北的人的先祖一样,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苏州迁徙至苏北的。史料记载,600多年前的一次大移民,也就是“洪武赶散”,使得数十万江南百姓自苏州阊门迁移至苏北。背井离乡600多年,寻根问祖便成了这些昔日江南人的后裔的夙愿。
4月6日上午,苏州阊门寻根纪念地开馆仪式在苏州金阊区山塘街正式启动。数百名来自泰州、盐城等地的江南人后裔齐聚于此,一场庄严肃穆的朝宗仪式,让他们有了回家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5 03:11回复
    一幅《洪武赶散图》
    淋漓尽致重现悲怆历史
    在“朝宗阁”的二楼,正对着阊门的一面墙上,一幅大型漆画《洪武赶散图》吸引了众人驻足细看。画家以中国画的线条勾勒出六百多年前“洪武赶散”时,阊门外那让人触目惊心的动乱场面。只见一面“奉旨迁徙”的大旗下,老百姓背上行囊接连登船,岸边数十名百姓被押解着行走,还有屠夫将砍刀高高举起,刀下跪着的人落寞而恐慌……
    据了解,这幅画由金阊区文联组织策划,由画家张天寿和画家李小康联合创作完成。为了表现出老阊门码头送别场景中飞扬跋扈的官兵、面目悲伤的移民、呜咽不止的老者、相拥而泣的一家人、接踵而至的送行者……画家张天寿对苏州典故进行了深入了解,画稿更是几经推敲,直至画中几百个人物的服饰及面部表情无一重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5 03:13
    回复
      移民后裔寻根心切
      认祖归宗欣喜有加
      站在《洪武赶散图》前,一位徐姓老先生潸然泪下。他是本次“阊门寻根”活动中受邀嘉宾之一,他的祖先正是在“洪武赶散”中受了难,背井离乡去了对他们来说荒芜陌生的地方。现在终于“认祖归宗”,心中有欣喜亦有对已故父亲的怀念。
      “我的老父亲活到了90多岁,寻祖归根是他未了的心愿。没想到他去世十几年后,我竟于‘阊门寻根’活动中意外找到了失传一百多年的族谱,找到了祖先的家园,也算帮他老人家了了一桩心事。”徐老先生告诉记者,在他还不知道祖先是苏州人之前,他就已经从盐城阜宁来到苏州,没想到苏州与他这么有缘分。
      昨天的朝宗仪式上,任祖镛代表现居兴化的移民后裔献上了鲜花。他是兴化市中学的一名语文特级教师,他于7年前组织了一批文史从业人员开始了《任氏家谱》的编撰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定稿,总计500万字。
      任祖镛介绍,兴化任氏的寻根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了,当年一位叫做任大春的后裔特意前往苏州,与苏州任氏对接族谱。任祖镛估算了一下,目前,在兴化市的阊门移民后裔总人数已逼近一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迁,兴化任氏仍保留了许多苏州方言发音和传统习俗。任祖镛说,兴化任氏对“初”、“下”、“南”、“敲”等许多字的发音与现在的苏州方言几无差别。“我们称睡觉为‘上虎丘’,做梦呢就叫‘上苏州’,也有着梦回苏州的意思在里面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5 03:13
      回复
        “阊门到底在哪里?”
        移民后裔一代一代发问
        来自盐城大丰的仓显今年74岁,他也参加了寻根问祖活动。仓显说,他的爷爷是一名私塾教师,每次教课时总不忘告诉孩子们一句“我们的家在苏州阊门”。他的叔父后来也做了小学校长,同样向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讲述这句话“我们是阊门来的。”
        阊门、阊门,阊门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仓显少年时期的生活中。“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先祖从苏州阊门来,但没人知道阊门在何方。”“大丰市有43种家谱,其中有29种都明确提到了祖先来自苏州阊门,要寻根!”这几年,仓显在大丰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里编撰大丰市文史资料期间来了苏州几次。他去过苏州档案馆,找过文史专家,但却始终寻找不到根。仓显遥望着阊门码头告诉记者,“苏州很大,我们想寻根不知道去哪里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15 03:14
        回复
          苏北:我的根在哪里
          苏州:你的根在苏州
          徐文高说,几年前,总有陆陆续续的苏北人来苏州图书馆、金阊区政府、方志办等地称要寻根;近年,来寻根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直接找到我,问一些标志性建筑还在不在,想要回来寻祖。”
          来苏州“寻根”的阊门人后裔越来越多,这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作为“阊门寻根”活动的组织方,金阊区委书记翟晓声介绍说,从“寻根者”虔诚而欢喜的神态中,他意识到“从哪里来”这个文化命题在现实中正生动地存在着。
          “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我们想真诚地回答移民后裔:你们的祖籍在这里!”翟晓声说。
          洪武赶散,一段在苏北民间流传了600多年的故事,讲的是明初洪武年间实施的一次由江南向苏北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这故事并非虚构,然而,正史中对于这场声势颇为浩大的移民的记载少得可怜,反而是在诸如族谱、家谱等民间文献中得以记载,以及通过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洪武赶散是否确有其事?刚刚建国不久的大明王朝,为何要发起和实施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为什么江淮地区成千上万人异口同声地说自己的“根”在苏州?快报记者近日为此采访了多位历史专家,他们为颇为神秘的“洪武赶散”揭开了面纱。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15 03:14
          回复
            洪武赶散, 散落民间600年的移民史
            “侬自阊门来”
            苏州移民遍布苏北
            要在苏北一带寻找苏州人的踪迹,并不太难。在扬州、泰州、淮安、盐城等地区,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会把睡觉叫作“上苏州”或“上虎丘”。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希望能梦回故土。
            在苏北,很容易遇到自称是苏州移民后裔的人。为揭开600多年前这段移民史的真相,苏州市金阊区政协曾组织人深入苏北40余个市、县(区)、乡(镇)、村实地探访,采访了500位当地人。“街边一个杂货铺的老板娘都自称老家是苏州的。”项目负责人之一、金阊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顾子文说。
            和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合写过《中国移民史》的上海交大历史系主任曹树基,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移民史,曾在宝应县县志办公室作过一次即兴调查。当时在座的有问、郑、范、刁、夏、胡、乐、陈、黄九姓,除了胡姓来历不详,范姓迁自安徽外,其余七姓都自称来自苏州阊门。在有些县,这样的调查已经缺乏意义,因为被调查者几乎都自称是苏州移民的后裔。
            自称苏州移民似乎是苏北人的一个传统。顾颉刚先生的《苏州史志笔记》里有《兴化人祖籍多苏州》一条,写道:“孔大充及其夫人杨质君,皆兴化人,告予兴化人祖先多于明代自苏州迁去,皆云老家在阊门。予谓自苏州迁去甚有可能,明太祖得天下后大量移民,使众寡略等,自宜以江南之庶调剂江北之荒。然谓所移者皆阊门居民则殊不可信。”还有那些更久远、更有名的人,比如施耐庵、郑板桥,都自称祖籍苏州。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15 03:15
            收起回复
              家族、族谱多有记载
              这段“移民史”散落民间
              事实上, 在地方志、地名志和族谱中散落着大量关于这次迁徙的记载。葛剑雄教授在《苏州阊门——苏北移民的根》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如民国《续修盐城县志》载:“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士诚败至身虏,明主积怨,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二郡。”民国《阜宁县新志》说:“境内氏族土著而外,迁自姑苏者多。”民国《泰县志》所载“明初迁泰”的氏族有姑苏刘氏、苏州葛氏、徐氏。民国《泗阳县志》称该县有翁氏、胡氏、倪氏、毛氏、蒋氏、席氏、唐氏、吴氏、朱氏都是明初由苏州东洞庭山、昆山、吴县枫桥和句容等地迁去的。灌南县档案馆保存的一本乾隆四十四年《新安镇志》稿本记载了明嘉靖年间苏州阊门周氏、无锡惠氏及刘、管、段、金诸姓来此“插草为标,占为民地”的史实,新安镇即今灌南县治。大丰发现的18种族谱中,有14种明确记载祖先于元末明初从苏州阊门迁入;宝应的“朱刘乔王”四大望族,皆自称是明初从苏州迁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15 03:18
              回复
                “经常听一些扬州人或者苏北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苏州阊门。起先也不以为然,后来看到有些县志和家谱也这么说,就觉得不能不信。”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说。例如,大丰县发现民国时修纂的周姓家谱,一是《淮南周氏家谱》,一是《盐城周氏宗谱》,都说那里的周氏是明初由苏州阊门迁来苏北的,而这些家谱始修于乾隆八年(1743)。几年前,他在扬州天宁寺古玩市场偶尔淘到两部扬州旧族谱。一部是《维扬江都马氏族谱》,光绪辛卯年(1891)重修,赫然记载着马氏从北方“徙居江南苏州阊门数百余年”,“迨及明初,燕王南下,兵戈扰攘,子孙星散,或居江北”。另一部是《江都王氏族谱》,民国丁卯年(1927)重修,则说其始祖曾经“隐于姑苏阊门”,“清朝定鼎,奉诏迁维扬东乡石家庄”。“历史上苏州向江北的移民,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韦明铧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15 03:20
                收起回复
                  确实存在洪武赶散,但也有一小部分家谱是附会出来的,根本就是原居苏北或者自它地迁去苏北的


                  IP属地:江苏10楼2014-11-15 08:56
                  收起回复
                    睡觉不是苏州贩席条吗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11-15 08:59
                    回复
                      马上苏南人不干了,刚拨佬,想抱我们大腿?门都没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15 10:01
                      收起回复
                        江南人移民到江北,被同化了,就是江北人。这有什么疑问的?


                        13楼2014-11-15 10:13
                        回复
                          有没有姓葛的看到,我只想问一下,你们在何方,过的都还好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11 10:06
                          回复
                            苏南人真会曲线抱大腿。绝大都数江北人是不屑苏南祖籍的。


                            18楼2018-04-12 11:06
                            收起回复
                              阊门寻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3-12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