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子曾经曰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是我便去请教学友,了解一下民意,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首先我遇到了一位哲学系的同学。我赶紧行礼道:“贫僧起首了,贫僧法号戒色,这是金山寺法海禅师亲口给起的,特来请教问题。”
哲学系不敢怠慢,也还了礼道:“佛本是道,请教自是不敢,探讨便可,敢问师兄有何疑问。”
“敢问数学是什么?”我问道。
“数学当然是哲学了。”哲学系胸有成竹。
(一)他还举了例子来说明
:①自从古希腊从事哲学研究开始,数学就成为哲学问题的重要来源。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几乎都是大数学家,所以难怪他们比较容易从哲学上来定义数学。亚里士多德说:“新的思想家虽说是为了其他事物而研究数学,但他们却把数学和哲学看作是相同的。
②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二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史望远镜,而数学则是显微镜。
③哲学从一门学科中退出,那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而数学进入一门学科,就意味着一门学科的成熟。所以大哲学家马克思讲:“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到达完善的地步。”
④对数学给予全面、丰富的哲学定义,首推贾宝玉,他在《宝玉原本》中,对数学的那些定义,几乎都是从哲学意义上去定义的,比如:
1、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
2、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
3、直线是同其中各看齐的线。
4、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那种东西。
……………………………………………………。
我们不禁要问,“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和“只有长度和宽度的那种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没有部分存在吗?我们能够看见它们或知晓它们吗?当然,前提是这种“东西”存在的话。除此以外,我们能说:“点在我们心中吗?”“点是虚构的吗?”
⑤牛顿在翻译《吸星大法》,也就是后来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曾说过,本书是“在哲学范围内尽量把数学问题呈现出来。”
最后哲学系说:“师兄你看,数学是哲学没错吧!”
我听后随喜,对曰:“师弟见解深刻,可谓高屋建瓴,一语中的;看来数学与哲学渊源极深,感谢不吝赐教就不叨扰了。”哲学系还有事情,便愉快的走了,是的他轻轻的走了。好像是参加什么高峰会议,山高人为峰这是应该的。
顺着羊肠小道,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便以到了郊外。在不远处的石凳子上,欧阳少恭正全神贯注的看书,十分的投入。走近一看,呵!原来是看太古文学,少恭是个文艺青年还懂些医术,远近驰名。既然遇上便是缘了,也是极好的,可聊上几个回合。
于是我走到少恭对面,念念有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兄好自在,可否摆一摆龙门阵(五)。”
欧阳少恭抬头看了我一眼,见我不像个坏人还颇有书生气,便含笑道:“相请不如偶遇,兄可自便。一人看书却也是极闷的,难得有个人来,倒也打发时间了。”
“我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我用商量的口气。
“无妨,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直管问来便是”少恭总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请问数学是什么?”我直截了当的提问。
“数学是什么,我没想过。”少恭脸上似乎红了,大约有点害羞了。
不过紧接着,欧阳少恭脸上多云转晴,似有桃花。他清了清嗓子,说:“数学是文学,因为数学是一种语言,同样可以表现出文学上的美感,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况且数学是用文字写的东西,伦理也逃不出文学的范畴。你看化学原本是理科,但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却也有理科中文科的说法了。”
“能细细的讲一下吗?”我好奇的问。
少恭淡然道:“数学一下不好说,不如先讲一讲化学吧!”
我说:“知一斑而知全豹,化学也可。”
“你看过白毛女吗?”少恭问道。
“看过。”
“里面就讲了化学。”
“何解。”
“听我慢慢道来。”少恭继续说:“在化学里Cl2+2Na=2NaCl是被叫做氧化还原反应的。”
“正是。”我回答道。
“可是这个反应里,并没有氧呀!那么凭什么还要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呢?”
“不错,的确没有氧。叫氧化还原反应确实欠妥,而CuO+H2=Cu+H2O里面有氧元素,也倒还实至名归。”
“这个问题我反复的想过,也翻阅了许多古籍,什么《新华字典》、《上古汉语词典》,甚至《火星字典》。”少恭放慢了语速,接着说:“后来,我从白毛女中找到了答案。”
“了不起,少恭果然毅力惊人。”我不由赞叹。
“事情是这样的,Na、Cl2化合价都为0价,后来经过反应生成了NaCl,Na变成了+1价,Cl变成了-1价;从电子的角度来说,化合价的变化,归根是电子的得失。当然这是化学上的说法,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就另有一番滋味了。如果把化合价看成社会地位、电子看成美元,而Na、Cl则看成债主和欠债人会怎么样?”
少恭停顿了一下,问道:“元芳你怎么看。”
我很快领会了精神,便对长琴说:“Na、Cl一开始是平等的,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后来Cl向NaC借钱,而Na也很爽快的把钱借给了Cl。这样Na虽然失去了钱,但变成了债主,社会地位自然变高了;而Cl尽管得到了钱,可以应付一时之急,但终究是欠债人,是要还的见到Na先生,自然是要客气一些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自是低了;这件事情在《白毛女》中是完全对应得上的:黄世仁是地主是有钱人,便有条件做起高驴蛋的营生,社会地位不言而喻;但杨白老却是向黄世仁借钱的贫下中农,所以Cl2+2Na=2NaCl中,Na便是黄世仁,是还原剂,Cl2便是杨白老姓杨,自然就是氧化剂。另一方面杨白劳某种意义上是替黄老爷花钱,但杨白劳却不能按时还债,或者说资不抵债,所以黄世仁难免心生怨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少恭
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兄的确聪慧过人,一点就亮。是故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文学中应该叫做杨花黄怨反应。”
“看来化学也挺文绉绉的嘛。”我点头认同。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既可以做债主同时又做欠债人;因此,化学反应中这样的现象该有不少才对。”少恭分析道。
“是的,氯气溶解在水中,就是这样子的。”我马上补充。
“可以写一下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可以,你看Cl2+H2O=HClO+HCl,Cl2就是氧化剂兼职还原剂。”
我和少恭看后,都一同大笑,都说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进口的时候翻译错了,被歪嘴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

首先我遇到了一位哲学系的同学。我赶紧行礼道:“贫僧起首了,贫僧法号戒色,这是金山寺法海禅师亲口给起的,特来请教问题。”
哲学系不敢怠慢,也还了礼道:“佛本是道,请教自是不敢,探讨便可,敢问师兄有何疑问。”
“敢问数学是什么?”我问道。
“数学当然是哲学了。”哲学系胸有成竹。
(一)他还举了例子来说明

②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二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史望远镜,而数学则是显微镜。
③哲学从一门学科中退出,那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而数学进入一门学科,就意味着一门学科的成熟。所以大哲学家马克思讲:“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到达完善的地步。”
④对数学给予全面、丰富的哲学定义,首推贾宝玉,他在《宝玉原本》中,对数学的那些定义,几乎都是从哲学意义上去定义的,比如:
1、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
2、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
3、直线是同其中各看齐的线。
4、面是只有长度和宽度的那种东西。
……………………………………………………。
我们不禁要问,“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和“只有长度和宽度的那种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没有部分存在吗?我们能够看见它们或知晓它们吗?当然,前提是这种“东西”存在的话。除此以外,我们能说:“点在我们心中吗?”“点是虚构的吗?”
⑤牛顿在翻译《吸星大法》,也就是后来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版序言中曾说过,本书是“在哲学范围内尽量把数学问题呈现出来。”
最后哲学系说:“师兄你看,数学是哲学没错吧!”
我听后随喜,对曰:“师弟见解深刻,可谓高屋建瓴,一语中的;看来数学与哲学渊源极深,感谢不吝赐教就不叨扰了。”哲学系还有事情,便愉快的走了,是的他轻轻的走了。好像是参加什么高峰会议,山高人为峰这是应该的。
顺着羊肠小道,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便以到了郊外。在不远处的石凳子上,欧阳少恭正全神贯注的看书,十分的投入。走近一看,呵!原来是看太古文学,少恭是个文艺青年还懂些医术,远近驰名。既然遇上便是缘了,也是极好的,可聊上几个回合。
于是我走到少恭对面,念念有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兄好自在,可否摆一摆龙门阵(五)。”
欧阳少恭抬头看了我一眼,见我不像个坏人还颇有书生气,便含笑道:“相请不如偶遇,兄可自便。一人看书却也是极闷的,难得有个人来,倒也打发时间了。”
“我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我用商量的口气。
“无妨,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直管问来便是”少恭总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请问数学是什么?”我直截了当的提问。
“数学是什么,我没想过。”少恭脸上似乎红了,大约有点害羞了。
不过紧接着,欧阳少恭脸上多云转晴,似有桃花。他清了清嗓子,说:“数学是文学,因为数学是一种语言,同样可以表现出文学上的美感,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况且数学是用文字写的东西,伦理也逃不出文学的范畴。你看化学原本是理科,但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却也有理科中文科的说法了。”
“能细细的讲一下吗?”我好奇的问。
少恭淡然道:“数学一下不好说,不如先讲一讲化学吧!”

我说:“知一斑而知全豹,化学也可。”
“你看过白毛女吗?”少恭问道。
“看过。”
“里面就讲了化学。”
“何解。”
“听我慢慢道来。”少恭继续说:“在化学里Cl2+2Na=2NaCl是被叫做氧化还原反应的。”
“正是。”我回答道。
“可是这个反应里,并没有氧呀!那么凭什么还要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呢?”
“不错,的确没有氧。叫氧化还原反应确实欠妥,而CuO+H2=Cu+H2O里面有氧元素,也倒还实至名归。”
“这个问题我反复的想过,也翻阅了许多古籍,什么《新华字典》、《上古汉语词典》,甚至《火星字典》。”少恭放慢了语速,接着说:“后来,我从白毛女中找到了答案。”
“了不起,少恭果然毅力惊人。”我不由赞叹。
“事情是这样的,Na、Cl2化合价都为0价,后来经过反应生成了NaCl,Na变成了+1价,Cl变成了-1价;从电子的角度来说,化合价的变化,归根是电子的得失。当然这是化学上的说法,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就另有一番滋味了。如果把化合价看成社会地位、电子看成美元,而Na、Cl则看成债主和欠债人会怎么样?”
少恭停顿了一下,问道:“元芳你怎么看。”
我很快领会了精神,便对长琴说:“Na、Cl一开始是平等的,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后来Cl向NaC借钱,而Na也很爽快的把钱借给了Cl。这样Na虽然失去了钱,但变成了债主,社会地位自然变高了;而Cl尽管得到了钱,可以应付一时之急,但终究是欠债人,是要还的见到Na先生,自然是要客气一些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自是低了;这件事情在《白毛女》中是完全对应得上的:黄世仁是地主是有钱人,便有条件做起高驴蛋的营生,社会地位不言而喻;但杨白老却是向黄世仁借钱的贫下中农,所以Cl2+2Na=2NaCl中,Na便是黄世仁,是还原剂,Cl2便是杨白老姓杨,自然就是氧化剂。另一方面杨白劳某种意义上是替黄老爷花钱,但杨白劳却不能按时还债,或者说资不抵债,所以黄世仁难免心生怨恨,也是可以理解的。”
少恭

“看来化学也挺文绉绉的嘛。”我点头认同。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既可以做债主同时又做欠债人;因此,化学反应中这样的现象该有不少才对。”少恭分析道。
“是的,氯气溶解在水中,就是这样子的。”我马上补充。
“可以写一下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可以,你看Cl2+H2O=HClO+HCl,Cl2就是氧化剂兼职还原剂。”
我和少恭看后,都一同大笑,都说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进口的时候翻译错了,被歪嘴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