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卖吧 关注:54贴子:311
  • 8回复贴,共1

晚于世界的中国拍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艺术品拍卖,行业小,圈子大,一只小小拍槌下砸出的数字甚至能引起全球关注。全球战略合作伙伴Artprice的数据称,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超过1000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是何种原因让中国艺术拍卖行业的发展远超艺术本身的发展,又是哪些人在过去20年主导着中国拍卖行业江湖,影响艺术、财富甚至中国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指标?记者深入中国拍卖行业的核心地带,为你展现一个神奇的拍卖江湖。
  


1楼2014-11-26 01:40回复
    19世纪晚期,西方国家商业和军事力量的扩张使得中国不得不打开它古老的大门,被迫“开放”。1874年,英国鲁意斯摩拍卖公司在上海最先开设了其在远东的子公司,随后英商的瑞和洋行与罗森泰洋行、法商的三法洋行、日商的新泰洋行、丹麦的宝和洋行等纷纷挂牌,开展拍卖业务。


    2楼2014-11-26 01:43
    回复
      光绪末年,北京崇文门大街上也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鲁麟洋行,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拍卖公司,主要从事衣物、家具等二手物品的拍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最后一家拍卖行在天津关闭。1986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拍卖业在中断了30年之后,于1986年在广州恢复成立了第一家拍卖机构——广州拍卖行。


      3楼2014-11-26 01:43
      回复
         虽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已经开始有拍卖行出现,但文物艺术品拍卖有其特殊性。


        4楼2014-11-26 01:43
        回复
          当时国家明令禁止私人私下进行文物交易,只有像北京文物公司、荣宝斋(微博)、上海朵云轩等一些国营的文物公司和商店允许文物买卖。当时的文物艺术品根本就没有市场概念,1980年代全国大概有70多家文物商店,它们的作用一是为博物馆收集文物,再就是出口创汇。文物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每家商店都遵循同样的价格标准,价格只根据文物的成色和完整程度而略有浮动。并且文物商店每天定额收货,最多收2000件文物,满额就关门,因为没有多余的钱再收更多文物。


          5楼2014-11-26 01:44
          回复
            但是“文革”被炒家收为国有的文物,平反后返还到民间的多如牛毛,很多家庭虽摆满了明清字画、瓷器,却一贫如洗。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嘉德(微博), 是内地最早一批文物艺术拍卖公司之一。据公司元老、现任副总裁寇勤(微博)回忆:“有一位在‘文革’后喜获落实政策的藏家,守着价值上百万家财的文物,却穷得装不起一部家庭电话,与其联系都是通过住宅小区电话传呼站的大喇叭实现。”
              中国文物交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6楼2014-11-26 01:44
            回复
              文物艺术品拍卖放在社会中,它是一个细枝末节的行业,即使是在它迅猛发展的今天,性质依然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所以它完全附着在社会的发展和政策改变上,尤其在中国,没有政策,一切都无从谈起。
                或许正是因为特殊的政策,得以让中国拍卖业自发生长。


              7楼2014-11-26 01:44
              回复
                苏富比和佳士得完成亚洲布局时,中国尚不知拍卖为何物。苏富比、佳士得早在1973年和1986年便入驻香港地区进行拍卖,又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进入台湾地区,1996和1993年进入新加坡。在新兴经济体中,唯一得以“幸免”的是中国大陆,并非两家公司缺乏战略眼光,实乃大陆严禁外资进行拍卖的政策使然。


                8楼2014-11-26 01:45
                回复
                  今天,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公司早已撤出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在亚洲独守香港地区,而它们未能触及的大陆,拍卖公司带着原始的野性,迅速成长,甚至反超。历史无法倒转,如果最初政策允许苏富比和佳士得进入大陆,不知还是否有大陆拍卖今日之景象。


                  9楼2014-11-26 0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