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吧 关注:1,382贴子:12,821
  • 7回复贴,共1

将军在石牌保卫战中打的漂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将军在石牌保卫战中打的漂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30 08:28回复
    昨晚CCTV4播了,其中共军马将军讲得激动几乎流泪。


    2楼2014-11-30 20:42
    收起回复
      转文
        1940年,宜昌城被日军侵占后,西部的石牌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门户。1943年鄂西会战打响第17天,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及其配属部队1万余人,由北岸古老背向江南我江防军正面强渡,分别向我第八十六军第十三师茶店子、红花套及沙套子海军第一直属炮台阵地发起攻击,石牌保卫战由此开始。
        日军采取大兵团迂回与正面强攻相结合的战术,企图强行登陆抢占滩头阵地,我十三师及炮台海军官兵以猛烈炮火还击,沿江数十里一片火海。翌晨,已登陆之敌在其空军掩护下,向我方阵地猛攻,守军奋勇抵抗,但由于宜都江防已被日军突破,十三师被迫转移。
        同时,西进至宜都茶园寺之日军第三师团梁濑部队攻陷我宜都王家畈后,以3000人转兵北向,与进至枝江之敌分两路向我军阵地突击。在与敌军激战3小时后,我军主力转向长阳磨市。5月22日,日军中畑部队与我军激战至下午7时,磨市被敌突破。5月23日,日军梁濑部队继向花桥、罗家坪、沙帽山我军阵地进犯,遭我六十七师阻击,由于该师已伤亡过半,与敌军几经交战,逐次向西转移至都镇湾北渡清江。5月23日子夜,日军北渡清江向长阳猛攻,我第八十六军右翼被敌突破,24日下午,鉴于敌攻占长阳县城,我军转守长阳西北之清江北岸。
       与此同时,日军在攻陷渔洋关后,又于5月24日攻占了都镇湾。当敌第三十九师团向我江防军正面强渡,遭到我第十三师抵抗受阻后,5月24日,该师团之吉武部队与窜抵西流溪的日军滨田部队会同,夹击我十三师。我十三师已连日苦战,伤亡甚重,5月25日乃向偏岩溃退。至此,日军云集长阳地区,自然形成由东南转向西北包围我石牌要塞之态势。
        25日晚,日军各路部队逐渐向石牌外围我军阵地步步逼近。在地势险峻的天柱山,日军遭到我一二一师的阻击,便改道横越天柱山北上,向木桥溪进犯,在天柱山又遭到我五师一部的阻击。由于五师官兵英勇作战,接连打退日军10余次冲锋,致使日军进攻受阻,使敌从侧后攻击石牌的企图无法得逞。
        五师十三团在木桥溪、墨坪、香花岭一线顽强抵抗。5月29日,日军4000余人,在十余架飞机支援下向墨坪进犯。当时十三团二营一排坚守前沿阵地。日军竟押着人质向我阵地逼近,我方官兵不忍开枪,结果导致阵地被敌人突破。
        负责防守石牌的第十八军,共辖第十一、十八两个师,当时军部驻在石牌以西的望州坪,十一师扼守要塞核心,十八师掩护侧翼阵地。上阵前,十一师师长胡琏举行誓师,更和官兵写下遗嘱,决心与石牌要塞共存亡。
        5月28日,日军向十一师第一道防线、右邻第十八师阵地先后发起5次冲锋。战至黄昏,十一师八连、九连阵地被突破,而七连阵地始终坚守,并予敌以重大杀伤。
        日军见屡攻不下,遂于第二天上午用炮火和飞机进行狂轰滥炸,给我方阵地造成很大伤亡。第三天,日军又在飞机支援下继续向我七连阵地攻击,掩体和工事都被破坏殆尽,但该连官兵仍坚持战斗,直到我军再次反攻。第七连奉令撤离时,阵亡官兵达四分之三。
        5月29日,日军分两路向我第十一师阵地大举进犯。中国军队与数倍于我之敌在牛场坡激战竟日。日军为攻占主峰大松岭,在飞机支援下向我阵地发起数次冲锋,双方均伤亡惨重。胡琏命令全体官兵“死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但终因众寡悬殊,中国军队撤离牛场坡。
        誓死守土
        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师团越过桃子垭,向桥边南之天台观我第十八军阵地进犯,天台观是我军的制高点,经过激战,日军在阵地前丢下300具尸体。敌人增援后,又调来飞机助战,驻守天台观的我一个排的战士,死守阵地,与敌肉搏,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攻下天台观后,日军开始向我第十一师二线阵地突进,逼近石牌前沿。这一带崇山峻岭,日军重武器无法施展,便用飞机低空轰炸以代替炮击。5月30日,日军向石牌要塞强攻。正当战斗最激烈时,陈诚打电话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在曹家畈附近的高家岭上曾有3个多小时听不到枪声,这并不是停战,而是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悲壮的肉搏战。
        攻击三角岩、四方湾之敌竟施放毒气。中国军队无防化设备,用血肉之躯与敌相拼,最后将敌歼灭殆尽。八斗坊之争夺,是整个战役最为激烈的地方。敌每一寸土地的进展,必须付出巨大代价。我军浴血奋战,击毙日军近2000人,阵地前沿敌军的尸体堆成了金字塔。
        在激战中,一股日军曾一度钻空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胡琏当即命部下将青天白日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
        战斗中,我空军与美国十四航空队(飞虎队)的飞机也频频出动,配合地面作战。在战斗关键时刻,击落日机6架。守卫要塞炮台的100余名海军官兵也沉着应战,运用火炮、漂雷、烟幕“三结合”战术,有力地遏制了敌舰敌机的进犯。
        日军鉴于久攻不下,且伤亡惨重,攻势锐减,而我军却越战越勇。5月31日晚,日军纷纷掉头东逃,我江防军及各路友军立即转入反攻,追歼敌人。6月3日,江防军一线完全恢复战前态势。这次战役,我军共毙伤日军7000人,占鄂西会战中日军死伤总数的三成以上。我军在日本“王牌”陆军面前没有后退,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是国军抵抗日寇、保卫陪都重庆的桥头堡。除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之外,早在抗战开始不久的1938年,这里就发生了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这场为保存人员、大型设备、器材、军工物资的战略大转移,是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完成的。而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则牺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场战斗——枣宜会战中。5月16日临牺牲前,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抗战期间,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陶铸等在宜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三姐妹也同样飞抵宜昌,慰问抗战伤兵。


      3楼2014-12-03 22:13
      回复
        胡琏石牌之战打残南京大屠杀日军第13师团
        (明天就要在南京举行大屠杀遇难同胞首次公祭,故不厌重复再发相关文章)
        1943年5月27日,这一天永远定格在了石牌村村民冯学佑的记忆中,记忆中的这天霞光满天,风和日丽。
        这天早晨,已经预感到大战即将爆发的第11师师长胡琏起得很早,走出军营,面向东方,在晨曦中一连写了5封诀别信,连同遗物托人一起转交给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家属。 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两封信件,一封是给父亲的,一封是给妻子的。他写给父亲的信是这样的:“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胡琏在石牌的猎猎江风中写这封信,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成功或者成仁,再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孤军奋战,已无别人可以依靠。 在他之前,国军的各支部队已经竭尽全力,仍然没有阻挡住日军疯狂而残暴的脚步,而他,则是最后一关。日军要占领石牌,进逼重庆,除非从他的尸骨上踏过去。
        成功成仁之间,战死成仁的几率更大,11师,8000子弟兵,面对日军最后的嗜血疯狂,胡琏将军能做的,就是以死相拼。为了安慰父亲,他说,有儿子能够为国尽忠,父亲大人您一定感到欣慰。
        胡琏是一个孝子,只有至纯至孝的人,才是至善至忠的人,只有孝子,才能成为忠臣。他在书信的最后,恳求父亲按时吃饭,天冷加衣,他即将与凶残的日军同归于尽,却连这样的细节都替父亲想到了。
        他写给妻子的信是这样的:“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尽管担任师长,然胡琏秉公为国,家境贫寒,身无长物,能够留给妻子的遗物,只有一块手表、一支钢笔和一本日记,可谓清苦至极。胡琏托付给妻子的后事只有一件,就是让儿子长大后当兵,为父报仇。此一役,胡琏根本没有想到会活着回来,我生国亡,我死国存。写给父亲的信中,多少还能看到一点胜利的希望,那是为了安慰年迈的父亲,而写给妻子的书信,则是安排后事,这已经分明就是一封临死前的遗书了。60多年过去了,每次读到这两封书信,我都热泪盈眶。
        抗战时期,曾有记者采访战场上的国军军人,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那名军人回答道:“那时侯,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国军飞行员陈怀民的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围攻,他的飞机油箱着火。当时他本可跳伞求生,但他没有,而是撞向敌机,与日军“红武士”高桥宪同归于尽。陈怀民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抗战时期,有多少中国军人就像他们这样,为了中华民族能够生存,万死不辞。每每想到这些,就泪如泉涌,再没有什么比从容蹈入死地更令人感动和震撼的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勇士。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穿越千年而不灭,就是因为每逢民族危难之际,就有这样忠肝义胆的勇士挺身而出,以死报国。中华民族,英魂永存,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那天中午,遗书发出去后,胡琏将军依照古例,沐浴更衣,祭拜山神,对天盟誓。他换上崭新的军服,带着师部全体人员,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凤凰山。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冯学佑的记忆中。


        IP属地:江苏4楼2014-12-12 21:19
        回复





          6楼2015-07-23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