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吧 关注:36贴子:61
  • 16回复贴,共1

有对薛老《全息汤新砺》发表大作的,请到《十年一剑全息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整合网络资源,对薛老新著《全息汤新砺》有学习心得的网友,请移步到《十年一剑全息汤吧》发表大作。
谢谢合作!
地址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w=%CA%AE%C4%EA%D2%BB%BD%A3%C8%AB%CF%A2%CC%C0&fr=index


1楼2014-11-30 15:38回复
    《全息汤新砺》是薛老继《十年一剑全息汤》之后,又经十余年思考的大作,是《十年一剑全息汤》继承和发展,本书已于今年九月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定价29元。


    2楼2014-11-30 15:44
    回复
      要想把全息汤发展为一个学派,需要做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工作,要有对薛老著作的继承与发挥,这绝不是在网吧发几个帖子就能达到目标的事!


      3楼2016-08-27 19:46
      收起回复
        以下是我发表在网络的运用全息汤的帖子:
        刘树农老中医为了论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咳喘的根本方法,引经据典资料近20种,这种文献考据功底正是目前中医所缺乏的,仅仅在《伤寒论》经方的范围内打圈子,无视医圣张仲景之后中医各家学说的发展新成果,临证思路必然受到限制,当临床运用经方达不到预期的疗效时,就束手无策。裘沛然老中医在《壶天散墨》一书中论证了中医治病不仅仅局限于辨证论治一法,还有许多法外法,方外方,并提出《千金方》中有万金,大方境界是中医临床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这些论述为中医界后辈打开了一扇通往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大门;但中医文献研究是一门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果的工作,既需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需要从中医文献中寻找古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何独具匠心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看中医各人的学术积淀与临床经验升华了。薛振声老中医积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独具巧思,发明了全息汤加减法治疗临床疾病的新思路,实在是令人振奋;但目前绝大多数人仅仅是把全息汤这支箭拿在手中搓来搓去,连称好箭好箭,却不敢拿这支箭去射临床之的-没有临床医案可供世人参考。而薛振声老中医发表的全息汤治疗疾病的医案,懂得在临床中予以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运用,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咳嗽这类病,至今仍然被大多数中医视为疑难病,而哮喘病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就更难了。依据张挹芳的论述,过敏性疾病当从调理脾肺肾三脏入手,至于临床的具体用药,张挹芳的论文中语焉不详,这可能是疾病的临床复杂性与独特处方须保密所致,不能苛求与人;但历代中医名家为中医后来者留下了无数的知识财富,只要善于学习,打开临床思路,提高中医临床治疗过敏性哮喘病的疗效就是可以办到的事。淮山药脾肺肾三脏俱平补,依据张锡纯的论述,是可以大剂量运用于哮喘病的,也可以运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的,乌梅碳、蝉衣都有抗过敏功效(刘树农、李可论述),葛根、左秦艽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刘树农论述),当归、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是必用药(刘树农论述),辨证论治加专方专药(岳美中论述)——以上已经把临床治疗过敏性哮喘疾病的思路交代清楚,至于临床如何独具匠心地辨证论治,开出处方,就看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巧思了,笔者无法代替思考!最后须强调的是,牛奶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根本病因,牛奶不禁忌,任何医疗措施都无效,更谈不上根治过敏性哮喘病了!


        6楼2016-08-28 15:13
        回复

          注意事项:1,白术反桃,李;鲢鱼反甘草。服药期间禁食。2,药先用冷水浸1小时,煎沸45分钟为头煎药汁;再加开水浸药,煎45分钟为次煎药汁;头次煎药汁澄清液混合煎沸,装入暖瓶,每2小时服一小杯;药苦,须加葡萄糖至不苦为度,不可太甜。3,本方既可治标,更可治本;所以服后如无不适,可连续服用,不用变方。4,初服不能马上止咳平喘时,激素喷雾剂还是得用,因为已经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必须逐步撤减激素才行。5,本方为2天的剂量,所以虽是大方,其实还是常用量。6,由于每2小时要服药一次,建议患儿暂时不上幼儿园。
          讨论:1,如此用方有何根据?根据有如下几条:1,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的论述与用药经验(见该书p206-207支气管哮喘论述及其用药经验和加减法);2,刘树农编著(刘树农医论选)p258-262活血化瘀法在咳嗽,哮喘中的应用的论述与医案;3,本人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注:本人各种咳嗽治过,但哮喘没治过,但用临床大方的时间在十年以上,全息汤是本人找到的最有效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经验,已用了3年多时间,对疑难病的疗效有所提高,故提出来供参考;当您临床实在没有办法之际,给您一个新的思路,新的境界。这并不意味着本人比诸位名医高明,只是把本人的临床点滴体会如实写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4,本人认为:培土生金,增强体质,就可以有效地抗过敏(西医术语);而患儿易腹泻,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是很明显的,所以运化脾胃是根本;5,中医整体观与系统疗法是全息汤的中心学术思想,与运化脾胃联合应用,疗效可提高;6,刘树农老教授的经验独树一帜,学贯中西,既要虚心学习,更要大胆应用(在准确辩证的前提之下),尤其是在复方中联合应用;7,本人认为诸位名医诊断患儿为支气管(过敏性)哮喘病证是正确的;8,患儿舌质红是用激素的反应,一撤激素就有阳虚表现,故现在晚上咳喘加重;9,服蜂蜜易腹泻,白糖易生痰,故用葡萄糖。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007,11,11,晨。


          8楼2016-08-28 15:18
          回复

            【中医的理论其实是简单而具体的-简单深入人心,具体令人信服-并不高深!你完全可以把《刘树农医论选》电子书p258-262“活血化瘀法在咳嗽哮喘中的应用”这一节的全部内容打印下来(麦谷芽汤的内容也可以全部打印下来),拿与有经验的中医面商,只要这位中医对患者具有真正的爱心(视患者如自己的亲人)与负责任,他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开出有效的处方。麦谷芽汤的内容如下:
            健运麦谷芽汤(赵棻)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801962567.htm
            发表者:[url]http://赵东奇[/url](访问人次:305)
            〔组成〕麦芽30克谷芽30克鸡内金15克山药15克 党参10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主治〕慢性[url]http://胃炎[/url]。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url]http://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url]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佛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药性平味甘,补脾气而益胃阴,合党参又能补气。内金甘平,运脾健胃,有以脏补脏之妙,非他药所能及。甘草引药入脾,再加麦谷二芽,共奏复元益气之妙。考麦谷二芽,多认为属于消积破滞之品,而怯用于内伤虚证,于是二药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药,定效莫展,岂不可惜。实则二芽“开发胃气,宣五谷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于开胃健脾,脾开胃健,则能运载药力,以达病所,而使药效发挥,功收倍盛。至于“化滞破积”乃脾胃功能得到开运的必然结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绪而已。再者二芽之丰功,古人亦早有说论,兹略举一二,以资借鉴。如缪仲淳谓:“此药具生化之性,政为脾胃要药”;王海藏谓:“胃所虚人,直取麦芽、神曲”,是皆不破积而轻视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禀天地生发之气,开发脾胃而无升腾伤阴之弊。麦芽补脾,谷芽入胃;麦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气机更加活泼。现代研究发现,二芽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酶与微量元素,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此亦类似元气在体内推动、激发功能的表现。
            〔加减〕如[url]http://伤风[/url][url]http://感冒[/url]加香苏饮合用;[url]http://伤风[/url]咳嗽加三拗场合用;既腹胀满,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此方治慢性[url]http://胃炎[/url]确实有效。另外,《施今墨对药》亦提过用麦芽与鸡内金治疗放化疗后的食欲不振。】


            9楼2016-08-28 15:21
            回复

              【笔者运用全息汤具体经验————以下为针对论坛一位患者的建议】同意过敏(变应)性鼻炎诊断,现依据介绍症状列方如下,仅供参考。
              柴胡12,桂枝10,白芍10,瓜蒌皮10,薤白10,厚朴10,枳实10,陈皮10,苍术10,茯苓10(捣碎),猪苓10,泽泻12,丹皮10,生地10,生姜10,大枣10(切开),白术10,甘草10,熟地45(砂仁5拌捣),天冬15,麦冬15,巴戟天15,五味子6(捣碎),山茱萸12,黄芪12,荆芥10,防风10,苍耳子10,辛夷10,麦芽30,谷芽30,淮山15,磁石粉30,牛膝15。
              注意事项:1、白术反桃、李;甘草反鲢鱼;服药期间当忌。辛辣、油炸之品也应忌食。
              2、药须先用冷水浸1小时,煎沸45分钟,取澄清药汁,为头煎;次煎加开水煎沸45分钟,取次煎;头、次煎澄清药汁混合煎沸,装入暖瓶,每2小时服1小杯,分2天服完。
              3、本方先试服1剂,如无不适,可续服之,15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就可以了。
              说明:本处方的思路来自薛振声著(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并依据楼主的临床症状作了加减;2006年笔者曾治一患10多年慢性鼻炎女性患者(与过敏性鼻炎有所不同),服全息汤加减方20多剂,基本痊愈;本处方的基本思路是改善患者体质,以脾肺肾三脏为重点,兼顾其他临床症状。】


              11楼2016-08-28 15:36
              回复

                本人十多年前就喜欢用大方治病,所以(十年一剑全息汤)一出版,本人就立即用之于临床;并且本人常常突破原书的用药法度,如:失眠酸枣仁必用至30克以上(捣碎),阴虚证必加用引火汤(仿李可用法,原方加天冬,但剂量减半),方中常加麦谷芽、淮山药,常与其他医家效方合用,以求增强疗效,缩短疗程;一张方子30多味药是很常见的,四五十味药也用过,但服法以少量频服,2-3天服完一剂为度。写下这些话,仅供交流之用,不是推销;本人的处方,也只有农村的人相信;每次开完处方,必先告知先购一剂,服后如无不适,可续服,直到病情缓解。农村人爱惜药物,常煎药三次,常告知1、2、3煎药汁须混合再煎沸,然后分服之。此法在城市可能行不通,因为城市的就医选择机会多,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从医者处开了方,到处问,对医者不信任,若辈以花大笔治一小病而享受着某种精神优越感!对此类人,笔者常敬而远之!
                《金匮要略》有“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训,陈潮祖教授有: “五脏宜通”之论,全息汤调畅三焦气机,与古训暗合,这可能是其使用面广的理论依据。
                赵金铎主编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一书,对统一中医界对辨证论治的认识,指导临床,无疑有巨大的意义,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但该书不可能穷尽一切中医临床难题,晚出的同类著述也是如此;必须有中医流派依据临床实践来对其进行发展与发挥。全息汤应运而生,是历史的必然,今后能否形成一个学术流派,全看临床疗效能否提高,有否一批中医学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这是历史在选择,患者在选择,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12楼2016-08-28 15:45
                回复

                  岳美中在叙述其治学认识的第3阶段时总结说:“1954年以后,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用于总结以前的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如认识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弊;但若脱离古方,又无规矩可循。要救此弊,需要有足够书本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研究用药制方的规律,找出使用的标准和范围,才能活用古法。从中医治病取效多为复方这一事实出发,在药物配伍和方剂组织历史演变的痕迹中,寻求它的规律性。这是第3阶段的认识。这种研究,不仅可以为临床一些病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而且可以使辨证论治的理论得到丰富和深化。”——摘自(岳美中医话集)p2.
                  笔者认为,薛振声老先生所创全息汤的思路,与岳美中的上述主张是基本一致的.
                  全息汤的临床实践,为中医在基层的大普及,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为解决基层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薛老的划时代贡献,将逐步为有识之士所认识,为患者所欢迎!


                  13楼2016-08-28 15:49
                  回复
                    讨论:小儿外感咳嗽临床治疗颇棘手,然自采用“全息汤”加减法之后,临床效果颇为满意,故特公之于众,以期引起注意,或对临床不无小补。另外,小儿外感咳嗽往往与饮食生冷食物有很大关系,为人父母者,当多加注意。那么,日常饮食以何为好?淡食能大补,饮食清淡对任何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具体内容可参考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梁剑辉编著的《饮食疗法》等著作,这里就不详述了。至于对“全息汤”临床意义的进一步深入探讨,请网友参阅《十年一剑全息汤》原著与笔者在本论坛“中医学子”栏目的帖子《【推荐】十年一剑中医路》.


                    16楼2016-08-28 17:10
                    回复
                      老师能加你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8-08-19 08:42
                      回复
                        好好用此法治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10-16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