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国情的实干派吧 关注:1贴子:4
  • 0回复贴,共1

谈党内斗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党内斗争有没有必要?在1955年以前应该说“很有必要”。我党经历“陈瞿王张”等一系列的斗争,的确是在这些斗争中成熟壮大起来。有了这些斗争,一些人走上了最高领导地位,一些人被推翻被赶下台。最终的结果是取得最终的国家政权,这种胜利就应该说明了一系列事物的本质。而这时的党也就有了另外一副样子。权力集中,力量强大,干掉军阀思想以及实际产生军阀的一切可能性。“整风”“整顿风气”。
一些贫苦出身的农村娃娃二三十年成为了手下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兵士的将军。这些当年的“泥腿子”的苦孩子位高于万万人之上。不通过“斗争”是不可能驾驭得如此驯服的。何况这些苦娃子都是些“又狠又毒”的精英,且“上进心”绝对是强中之强的。但本质中的“贪婪残暴”不容易去掉。
领袖、驾驭底层的“中间工具”、底层的亿万百姓,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永远处于某种状态之中。领袖要依靠这些工具去驾驭亿万众生。但又绝对要追求工具“顺手,听话”,结果一定是领袖要使用工具一段时间必须去“修理修理”,或者干脆就换一批新的工具
事情是从55年之后,从“正确”走向了“极端”。真理过了一小步就错了。55年“高饶被整”还是“修理工具”的过程。想彻底换掉一批工具,就把动静闹到了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场的地步。这一闹就是20年。
新领袖的驾驭,新的30年,小个子的天下。“矫枉过正”之后事情又迅速去了事物的另一个面,位置是另一面的“尽头”,另一个极端。“工具不修理了”,虽然有“不听话的”还是要换掉,但就是换掉一个“把手”之类的关键位置。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子。整个驾驭体系几十年不修理,腐烂了。
其实“愤青”说的都是对的。但所有“愤青”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被“改造"了过来。因为这个世界永远都不是”愤青“的,而是”追求利益者“的。在这一点上领袖、工具、底层倒是完全一致。算是个唯一的“三为一体”了。


1楼2014-12-01 12: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