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3年三月份的时候选择考研,选择厦大,选择充满争议的文艺学。希望自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
先说说公共课的复习吧。刚开始我也听大家说英语很重要,很多“前辈”都是“折戟”在英语上,所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英语应该是占了我很多时间,刚开始疯狂的背单词,你会发觉背单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我就听英语记单词,不用记怎么写,把单词意思搞懂就行了,毕竟写作的词汇都不会太难,复习大半年英语是能写出一些英语单词的。我前期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很少,后期买了肖的书,大量的做,然后做做资料和别人的讲义,最后一个月就把28题(常红利)背了,考下来不好也不差。我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把公共课的得分定在能过线,政治比英语高出10分,因为我认为总分要上线还是要靠专业课。毕竟专业课比公共课好拿分。
专业课的复习,厦大文艺学初试的参考书目非常多,这也是每一个文学类考研之人的必经之路吧。我的初计划(7月份前)不是很详尽,因为还有课,时常会变,但我的脑子里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进展的情况,我会盘算这个月要完成哪些内容,这样即使今天耽搁了我会在第二天抓紧补一些,或者看的粗略一些,相对地快一些,总之要在一个月完成一个月的量。我一般早上读背完英语开始看专业书,上午看古代文学。先说一下厦大文艺学的侧重点。西方文论,这是重中之重!中国文论,了解即可。西方文论中,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四位,反复考大题,要仔细复习,搞清楚他们的文论思想。其他理论家,西方文论教程里涉及到的,也都要了解,做一下笔记即可。20世纪文论中,接受美学、俄国形式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要侧重复习。
文学史我记不清看了几遍,刚开始第一遍,我没摘抄笔记,先看个大概(3月份),第二遍我会边看边摘抄要点,这样速度会慢一点,但是会印象会更深,摘抄的过程中我会在书上做一些批注,将要点标上编号,第三遍我会特别注意书中对某一要点阐述过程中列举的例子,有些简单的句子我会刻意记记,太复杂的我就先放过,答题的时候简单的事例,只要能阐明问题就可以。《中国文学》看的很艰难,我主要看题解很后面的注释,摘抄了一些题解很注释,有针对性的看看,我在看文学史的时候,看到的例句我没见到,或者感觉应该找来看看,我就会去翻翻《中国文学》的原文,当然我在早上读英语的时候读厌倦了,我就读读古诗词,对考试中的诗词句默写是有帮助的。
一般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去图书馆看看《文学评论》等杂志,看看别人的评论怎么写的,摘抄一些好的评论,有必要就整篇复印了看,看别人的是享受,自己写刚开始会苦恼,多看一些就会好一些,有意识的用一些理论术语和批评方法。晚上的时间我一般整理一下笔记,包括上专业课时记的笔记。完成白天计划完成有没有完成的任务,有剩余时间再做做英语的翻译。晚上回去写写日记,纪录这一天的得与失,很有成就感。
这当然少不了真题的辅助了,对历年真题的出题风格、出题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多练,多总结真题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差异在哪里。我会对照真题在书中做出标记,它处于那一章节,一定用红笔,写上哪一年?哪种体型(填空、名词解释……)你会发现很多是重复考的,肯定对你复习也会有一些启发的。至于真题推荐大家去正版的网站购买,如聚英的。辅导班报不报看自己了,聚英的也不错的。(http://www.xmukaoyan.com.cn/)最后说一点,我们都没有那种天生的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复习记忆的时候需要做到的就是“高回头率”,就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背了20几个就要回头再复习一遍强化记忆。俗话说“常看常熟”,对于你反复挂在嘴上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成了永久记忆里的一部分,想忘记都困难。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厦大的文艺学厦大只能说有点难,在众多985、211的高校之中算是名列前茅,当然各位考生也不用担心好不好考,只要你复习充分了,都准备好了,相信你会考上一个好成绩的。
以上就是个人分享的一些考研的点滴,祝16年的学子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