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037贴子:6,153,867

【凡事贵在坚持】每天看一篇张爱玲的作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开始看张爱玲的作品,深深被文章中的苍凉和绝望所吸引和感动。也许每个女人心中对爱情都曾抱有相似的想法,一时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有时又为了所谓的尊严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从今天开始,我决定一天看一篇张爱玲的作品。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顺便求监督!!!


1楼2014-12-03 16:57回复
    12.03
    《金锁记》,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书中对主角曹七巧的描述是: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不让人同情,不使人认同的主角呢。整本书透露出一个深深的无力感,这里没有大团圆的浪漫爱情故事,只有欲望、金钱和各种枷锁。
    在这里,爱情没有地位,它既无法拯救一个被命运所折磨的女人,也没能帮助少女改变命运,也许这本书想对爱情做出反讽吧。她爱不爱他,他爱不爱她,爱这个人或爱那个人都一样毫无意义,丝毫不能减轻对方的痛苦。
    尤其心疼七巧的女儿长安。长安,这个名字多么美好,长世安好,最后却落得吸食大麻、孤单老女人的悲伤结局,连最后还要自己掏钱买吊袜带,真是好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这是她的生命里顶完美的一段,与其让别人给它加上一个不堪的尾巴,不如她自己早早结束了它。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对月亮的描写,时光匆匆三十年,无论世间如何变迁,总有悲剧上演。


    2楼2014-12-03 16:57
    回复
      加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2-03 17:11
      收起回复
        坚持不懈读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03 18:24
        收起回复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里,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03 18:50
          收起回复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饭粒渣子,红的却是心口的朱砂痣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2-03 18:53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2-04 10:46
              收起回复
                12.04
                多少恨,恨的是什么?
                多少恨,恨的是两人明明不能在一起,却又被缘分拉扯到了一起,两人的情愫在窄小的房间里发酵,却不能光明正大地被众人祝福。恨的是两人相爱,却被现实逼得无可奈何以致分开。
                家茵是善良的,却是因为这善良让她无法容忍自己曾经希望夏宗豫老婆死去的阴暗想法。她是缺爱的,因此她给小蛮很多的爱和耐心,更不忍心亲手让小蛮重复自己的悲剧。
                而夏宗豫,某种程度上算是一名完美的男性:接纳新思想,有自己经营的事业,对待他人亦温和,合乎礼节,却被旧时代的婚姻夹住了枷锁,以至于他的这种不幸也波及到女儿小蛮。书中描写小蛮像是一只在鸟笼中的小鸟,身处华宅却孤独。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到既要上天赐予的缘分,也要两人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悲凉的结局才是人间百态,世间绝无十全十美的情侣。


                9楼2014-12-04 15:59
                回复
                  更新了哟!怎么都没人,张迷呢?
                  《多少恨》也很经典呢,是张爱玲心中最接近通俗小说的一篇,虞家茵和夏宗豫的爱情真是让人很唏嘘啊,心疼。


                  10楼2014-12-05 10:49
                  回复
                    《倾城之恋》感想:
                    终于抽出时间看了这篇可谓是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一篇故事。
                    有人说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结局应当是张爱玲所有作品中较为圆满的一对了,然而仔细一想又会发现这一对也太过“世俗”——白流苏要的是一个逃离家族的长期饭票,而范柳原原本只想要一个中国女人作为情妇,在这种背景之下看两人的调情和爱语,总有一种在演戏的错觉,怪不得范柳原说当时“忙着谈恋爱,而没有时间恋爱。”
                    很多时候会发现张爱玲的故事并没有时代的局限性,想来是人性本来如此,相比如今谈恋爱相亲要求对方有车有房的,也不过是当代的白流苏而已。
                    而香港的沦落成全了他们,让他们终于决定厮守一生,在失去所有的时候反而爱情才变得纯粹。但这真的是纯粹的爱情吗?我想不过是在一无所有时,仅存的一点爱才变得如此珍贵,人都是有求生的本能的,在天灾之前,能有人陪伴在旁就是最大的需求了。


                    11楼2014-12-06 23:02
                    回复
                      怎么都没有人嘤嘤嘤
                      难道这边很少张粉???


                      12楼2014-12-08 10:33
                      回复
                        散文《爱》感想:
                        当你老了,总会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很多个瞬间,这个瞬间似乎既无开始也无结束,仅有两个人、一句话,但这却成为了张爱玲眼中老妇人沧桑的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刻。
                        那一刻是一个时间节点,记录了老妇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那时她年轻,长得美,备受宠爱。而张随后又截取了老妇人年老回忆往事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在漫长的岁月里重复过无数遍,不断重复的动作使当初的瞬间成为了永恒。
                        这篇《爱》写于1944年,当时正值张胡热恋期,也能反映出张的部分爱情观。时间是张爱玲小说经常强调的一点,《金锁记》中,曹七巧照着镜子,十年就过去了:
                        “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发硬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是,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她丈夫的遗照,镜子里的人一也老了十年。”
                        再如《多少恨》中,当虞家茵离去,夏宗豫独自在小屋里缅怀他们之间短暂的时光时:
                        “他看看那灯光下的房间,难道他们的事情,就只能永远在这个房里转来转去,像在一个昏暗的梦里。梦里的时间总觉得是长的,其实不过一刹那,却以为天长地久,彼此已经认识了多少年了。原来都不算数的。”
                        张在小说里表现出对时间的极大不信任感,瞬间或永恒其实并不太重要,在她眼里,爱情与宇宙万物共同诞生,而不被时空所限制。因此,张爱玲对爱情永远抱有一种渺茫无望的不安定感,因此她总是努力地抓住一个瞬间、一句话、一件物。
                        2014-12-08


                        13楼2014-12-08 12:20
                        回复
                          《天才梦》感想:
                          今天看的是张爱玲的天才梦,简直是张爱玲语录出处大集合: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天才是任性的,而且大众对天才的容忍性极高,但身边的人不是。
                          “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
                          想起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场景,制定了洋洋洒洒的半年计划执行了几天就放弃了,豆瓣上搜集了众多书单电影豆列却也没看几本,电子书下了数十G现在也只不过看了几M。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既要体面的工作,也需要体面地生活。
                          “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我觉得还是看脸。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对天才而言,社交是最大的挑战!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其实这句话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
                          2014.12.09


                          14楼2014-12-09 11:46
                          回复
                            《色戒》
                            昨日就看完了《色戒》,后续又找了不少资料,越看越觉得脑袋迷糊,不能整理出个头绪来。
                            说起来我是先看了电影的,没办法,当年这电影名声太响,就算是为了梁朝伟也是要去看的。
                            回到小说本身吧。觉得迷糊的原因是王佳芝这个角色的描写太少了,或者说能直接下定义的地方太少了。一万多字的小说中,大部分的文字都十分隐晦而压抑,那些地方、那些事件、那些人物、那些担忧,让人乱了头绪。而王佳芝做出最后决定的描述竟然也只有短短一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或许王佳芝本人也是和读者一般迷糊的。她长得漂亮,“自十五六岁起她就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于是同学们说要谋杀汉奸,她参加了,让她去当情妇,她也自然就去了。
                            很难说王佳芝是不是被同学们自私的心态所出卖的牺牲品,尽管易先生是她的谋杀对象,但耐不住肉体和语言的相处,王佳芝却开始觉得“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目的,人生存着总是要有个目标。但王佳芝执行任务的初衷是爱国吗?不是,她是因着对邝裕民的好感才参与的。后来她感到自己被背叛了,而老易又给她买了个戒指。
                            噢,戒指,还是粉钻的戒指。王佳芝多么想要一个钻戒啊,在麻将桌上,王佳芝想“只有她没有钻戒,戴来戴去这只翡翠的,早知不戴了,叫人见笑——正眼都看不得她。”
                            王佳芝说自己没恋爱过,所以不知道什么样算是爱上了。张爱玲用了三十多年修改这篇小说,最后只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或许那一句“快走”就包含了王佳芝短暂的一生对爱的理解:爱就是自我的任性。
                            2014.12.11


                            15楼2014-12-11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