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吧 关注:87,208贴子:517,508

关于林西的记忆与印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机打字很慢,每天争取写一点。写多少算多少吧,希望不至于烂尾。
不太懂贴吧的规矩,要是有冒昧的地方,看在同是老乡的份上,还望海涵。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2-08 22:12回复
    北京这个两千余万人的都市,天南地北的人是大大多于本地土著的。可能赤峰的人口基数本来就高,遇见老乡的几率也就高一些。每与陌生人交谈问及老家,说是内蒙的,那就跟欢喜。要再说是赤峰的,那就莫名的感动。要再说是林西的,那就必得吃饭喝酒还要留下联系方式了。数年间,遇到不下数十赤峰人了,遇到林西老乡也有好几位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2-08 22:20
    回复
      客居他乡,近日多梦。每每醒来回忆,多是那些旧日在林西的时光。可能这就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理由吧。似乎,我欠我的故乡一个交代,这是一笔债,必须要还的一笔债。那就借用百度林西贴吧这方宝地,还一还我的债,能还多少算多少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2-08 22:27
      回复
        老舍先生在《想北平》里面说,我爱我的母亲,可是你问我有多爱,我说不出来。
        我爱我的林西,可是你要问我有多爱,我也说不出来。
        说不出来却仍然有想要表达的欲望,那就套用我爱的史铁生的书名,散乱地写一点关于林西的记忆与印象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2-08 22:35
        回复
          林西是我的故乡,每有念及,心里总是莫名的温暖。现在的故乡可能已经零下二十度了吧。倒不是那里有多少闻名于世的风景和历史,而是那里有许多自己念念不忘的亲人和朋友。有时候回忆起某一条街,某一段路,都会让人欣然神往或者黯然神伤半天,但心底里还是暖暖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2-08 22:42
          回复
            林西,我是二零零二年离开你的。光阴荏苒,屈指算来,十三个年头了。尽管期间每隔一年半载的就会回来一次看你,也尽管越往后回来越有访旧半为鬼,故人日已稀的惆怅,可那种夹杂在酸楚中的暖意,是只有当事人的我最能体会的了,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诚如所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08 22:51
            回复


              7楼2014-12-09 15:36
              回复
                94离开林西,如今一把年纪,虽然乡音未改,人已两鬓斑白,童年早成回忆,夜夜魂归故里。


                来自iPad8楼2014-12-09 16:58
                回复
                  记得曾经在上学的某个时段,不知道天高地厚,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可以问剑江湖了,仿照滕王阁序的体式,写了一篇我的林西。通篇早已忘却,依稀记得开头几句:
                  塞北重镇,西高东低,
                  外接四旗,是为林西。
                  名地千秋史,山河横亘冬凉夏暖,
                  建县百余载,汉满回蒙一统共荣。
                  四千沃野,北枕大兴安岭之险,
                  风物卓异,南控红山集通之源。
                  现在想想,也真的是醉了,漏洞百出的胡言乱语,胸无点墨的班门弄斧,可我坚信,我对故乡的爱是真挚的,故乡也会原谅他这个不知深浅的孩子的,不是吗?
                  凯撒说,这世间的许多东西,只能偷偷地说,要是公开了,他就会不见了。我同时深信又摇摆在他的话里欲自拔而不可得。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2-09 17:37
                  回复
                    写得好!


                    来自iPad10楼2014-12-09 18: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2-09 18:07
                      回复
                        原谅我的没出息,我的林西。关于你,我最先想到的竟是,我的初恋L。我的初恋,也许不叫初恋,因为一直都只有我一个人在爱,在等待。多年以后有人对我的述说投之不屑:那不是爱,最多只是青春的懵懂。是吗?是吧!直到现在,我都是没有什么信仰的。想想昨日,你几乎就是我信仰的全部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在我心里,还是过不去,恍如昨日。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回忆起当初每次见到你的时候,风都是甜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肯定早就成家立业,为人妇为人母,是谁的某某某了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似乎明白了很多。比如很多时候女孩子说“不”,实际的意思可能是“是,又比如,又比如——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设想了无数次的和你的重逢,不过肯定也说不出那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了。而多半是那句烂俗的“哦,过得还好吧”。不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会为你祝福;我的姑娘,愿你有一段不悔的爱情。毕竟,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风景。爱了你,用尽我全心全力。不论再过多少年,我只会为你祝福;毕竟,在你的人生大戏里,我只是个观众。开始还未铺就,花开两头。结局已经写好,天各一方。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12-09 21:34
                        回复


                          13楼2014-12-10 14:47
                          回复
                            那些年,最熟悉的地方是学校南面的回民区,因为曾有两个学期在那里租住,房东大哥在加油站上班,会义务给他家的小姑娘补课,偶尔还可以蹭到大嫂的饭菜。
                            那些年,经常去的地方是学校东面那家叫紫光的书店,店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斯文人,大学刚毕业似乎,曾用了半个月的生活费在那里买了余杰的三本新书。
                            那些年,满大街的招牌店面中能回忆起来的只有一个叫小毛砂锅居的地方,穿过学校后面的两大扇铁皮白门,出来不过一里就到了,几乎每月都要去打打牙祭。
                            那些年,周末的消遣是晚上通宵去公安局门前的那家录像厅,就是在那里,知道了星爷古惑仔和泰坦尼克,也是在那里,开始了熟悉又陌生的A片性启蒙。
                            那些年,傍晚没事的时候就往西山跑,山下是环绕的树木,山上是一座大凉亭,可以登高远望,一览林西小。
                            那些年,最常用的座机电话开头数字应该都是532;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12-10 17:18
                            回复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林西,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原谅我对铁生的引用,至今没有想到比这更好的表述了。
                              拉拉杂杂的写了这么多流水账,我晓得这笔债还是没有还清,怕是也还不清了,那又能如何?
                              林西是一位胸怀博大的情人,她始终在容忍年少轻狂的我的忽视,她始终在原谅飘忽不定的我的淡忘。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12-10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