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吧 关注:142贴子:3,262
  • 0回复贴,共1
一、考核内容
  1.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
  2.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3.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
  4.语文教学内容观的传承与发展
  5.语文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
  6.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发展观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
  2.了解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3.理解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一、考核内容
  1.语文学科的性质
  2.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3.语文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4.语文学科的任务
  5.语文学科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
  2.理解语文学科的任务
  3.了解语文学科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考核内容
  1.学习和学习方法
  2.语文学习的特点
  3.语文学习的方法
  4.语文学习过程指导方法
  5.语文知识运用指导方法
  6.语文活动指导方法
  7.语文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特点及其意义
  二、考核要求
  1.理解语文学习特点
  2.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3.运用学习指导方法分析学习指导案例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考核内容
  1.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
  2.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3.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策略的运用
  6.教学过程的安排
  7.教学方法的选择
  8.课堂教学的检测与评价
  9.教学计划的制定
  10.教学考核与评价
  11.语文教案的编写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3.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
  4.掌握语文教学设计方法
  5.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6.了解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阅读与阅读教学
  一、考核内容
  1.阅读的性质
  2.认识阅读本质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3.范文的性质和作用
  4.阅读教学的内容
  5.阅读教学过程
  6.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阅读的性质,理解阅读的心理本质
  2.理解范文的性质和作用
  3.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
  4.理解阅读教学过程的特点
  5.运用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分析阅读教学案例
  第五章作文与作文教学
  一、考核内容
  1.作文的性质
  2.作文教学的意义
  3.作文的知识结构
  4.作文的能力结构
  5.中学生作文心理的特点
  6.中学生作文心理过程的分析
  7.中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8.作文教学计划的编制
  9.作文的立题,指导和评改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作文的性质以及作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意义
  2。理解中学生作文心理规律
  3.运用中学生作文规律分析作文教学案例
  4.运用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实践。
  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
  一、考核内容
  1.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2。说话活动与听话活动的心理
  3.听说活动的传递和反馈模式
  4.中学生听话能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5.中学生说话能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6.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7.读写教学与口语交际能力
  8.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征
  9.听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0.说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心理过程
  2.了解影响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
  3.理解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4.理解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特征
  5.了解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目标
  6.理解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征
  7.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第七章语文知识教学
  一、考核内容
  1.“语文知识”的概念
  2.语文知识的教育意义
  3.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
  4.语文知识的教学原则
  5.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语文知识的概念
  2.了解语文知识的教育意义
  3.理解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
  4.理解语文知识的教学原则
  5.运用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第八章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一、考核内容
  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2.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3.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
  4.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性原则
  5.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原则
  6.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原则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3.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4.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第九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考核内容
  1.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2.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3.专业化语文教师的素养
  4。语文教师的进修
  5.语文教师的科研
  二、考核要求
  1.了解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
  2.理解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3.理解专业化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4.了解语文教师进修、科研与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三、试题类型与规范解答举例
  (一)试题类型
  1.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有哪些内容?
  (2)倾听具有哪些心理特点?
  2.论述题(结合实际具体论述)
  (1)举例论述为什么说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的理解。
  3.分析题
  (1)阅读余秋雨散文《废墟》节选,以此为例分析范文作为“他人的言语经验”在语文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2)分析下面的教学设计,根据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作出分析和评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谴词造句的精妙。
  2.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在配乐中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
  (三)重点学习
  1.详学“百草园”部分
  (1)为“百草园”部分加小标题。
  (2)提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引导想象“百草园”的美景并扩写该部分。
  (3)提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来描写“百草园”的各种景象?强调描写景象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好动词、形容词。
  (4)提问: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来表现百草园的“生机无限”?用“不必说……”句式及及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
  (5)提问:春夏的百草园如此迷人,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请学生熟读“雪地捕鸟”一段,体会动词的运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并结合学生自己经历谈捕鸟的乐趣,同时演示捕鸟过程。强调:交代事情要有条理,准确运用动词。
  (6)诵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关段落,进行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1)作者是如何从写“百草园”过渡到写“三味书屋”的?“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样的心理?
  (2)私塾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请你模仿表演一下。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3)讨论并提出看法:私塾先生虽然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
  (四)梳理总结(此处略)
  (五)课后作业
  尝试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规范解答
  1.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1)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答:快速、敏锐地感知;随时筛选、加工;情绪的反馈;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
  2.论述题(结合实际具体论述)
  (1)解答提示:
  作文是按个体内心要求驱使的表达活动,它满足写作者的心理需要;写作过程是积极而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写作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的,从调动记忆存储,到编码,再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心智活动过程。(此处举例从略。)
  (2)解答提示:
  教学拥有对话的品格。阅读教学过程更是一场多重关系、多种向度的对话。首先,是教师、学生与作者的对话;第二,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第三,是在课堂情境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在这场多向度对话中,教师以“平等对话者中的首席”身份运用教学语言引导交流和沟通。(此处举例从略)
  3.分析题
  (1)解答提示:
  “他人的言语经验”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具有范文也就是例子的作用。从这些范文中提取的他人的言语经验,符合社会言语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环境,可以直接作为学生的借鉴和模仿。一般来说,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第一,言语建构;第二,文本建构;第三,文化建构。例如这段选文,阐说了废墟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废墟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哲理性思考。废墟是光荣的陨灭;废墟是代表昨天的历史课本,是更新营造的起点,是进化的长链;废墟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形式的美与皈依大地的内涵之美。从言语层面来说,作者的语言表达重视排比句式的修辞效果,“废墟是……”的反复出现,把情思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表达得畅达淋漓;从文本层面看,该文无论从相对完整的段落,还是文本整体,都呈现出一种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的风格:起句“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起点高远,表达了一种历史辨证的审美眼光,统领下面的段落,接下来的一段写“诅咒”的原因是“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紧接着一转,写“寄情废墟”,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写废墟的文化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前后呼应,情思贯通;从文化建构的层面,这段选文透过具有丰富内蕴的语言表层,传达出写作者的主体历史眼光和审美情怀,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
  (2)解答提示:
  ①教学过程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
  ②把教学重点定位于“百草园”很恰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节奏紧凑。
  ③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设计的引导想象百草园美景、动手演示捕鸟过程、模仿表演私塾先生、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生趣盎然。
  ④把语文知识教学有效地融合进对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并体现了阅读、写作、口语、知识教学有机统一的特点。


1楼2014-12-09 18: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