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金子吧 关注:229贴子:1,271
  • 8回复贴,共1

【转】修持心密千座札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持心密千座札记


1楼2008-04-01 14:51回复
    修持心密千座札记 
    有吾师徐老叮嘱供养在先,所以余复将此修心中心打座拙记复发供养诸方,此之记实离今业已八年之久,今重发只能保其原来记实,未作也不应作只言片语修改,仅供诸有缘同修参考。 
    《修持心密千座札记》(修持心密一咒六印1——1000座日记摘记)此日记曾以《路途风光札记》为题,于《菩提心》杂志2001年一至四期连载 
    待打毕千座之后,将近日修持状况,简要拟文上呈我的师父徐恒志老人汇报请益。数日后接师手谕: 
    世春仁者道席:(吾名,宋世春) 
    来函敬悉所述“千座”之境界,“诸境皆亡,无境依附,”即此玄奥,其桶底脱落之先兆也!我人本具无量光明,与诸佛同体不二,一旦根尘脱落,则菩提心中接佛光,光光互摄,缘起无尽,心佛不二,能所尽亡,虽华严境界,亦何多让,因本来是佛也。但去垢有深浅,光明有大小,即不能不敢承当,也不能得少为足。 
    千座以后,重起悟后起修,勤于奋斗保任,对三毒、五欲、六尘境界,须一一透过,不 
    为境为所转,所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功夫无止境,菩提道正长,多实 
    际功夫,实为必要。一般说来,悟后正修,一破一切破,一证一切证,圆教初住菩萨,即能 
    破无明,见法性,现身百界,八相成道,况其上者乎!何况此后层层深进,非凡情可测。愿共勉之。 
    《路停风光已札记》已阅,甘味之言,有益学人。普作供养,功不唐捐。 
    大慧师偈曰: 
    能眼孤危万事休,随缘得旨复何求?群生造化承斯力,一道灵光触处幽。 
    即事即真无剩语,全心全佛有来由。填沟塞壑人不会,可笑骑牛更觅牛! 

    顺祝 
    随缘自在 
    愚 
    恒志 拜启


    2楼2008-04-01 14:52
    回复
      2001年7月.15日 
      遵师嘱,将拙笔——千座札记,先后发:《西陆-社区-社会人文-心灯论坛》、《北京印心精舍-佛法心中心论坛》、《佛法心中心》、《大中华禅交流网》《河南心坛》《幻斋昙馨》等诸方普作供养。 
      (1) 
      永恒的拜见 
      1998年5月,余冒然赴沪拜见心密三祖元音上师,求受心中心无相密佛法。上师和蔼接待应机开示后,并安排去徐恒志师父膝下灌顶受法;同去的还有两位女居士和两位比丘尼;次日再次敬听元音上师开示修持心要。老人年迈身体欠佳,私下听其身边弟子说,老人昨晚是双手摸扶着墙壁移入卧室的;即便如此,老人仍坚持日日为八方求法者解粘却缚、开示心要,实谓为法忘身之楷模。后学当离别老人时,备感凄楚,不忍推其卧室门打扰面辞,只隔门顶礼拜别;谁知,此一别竟成为永久的离别、永恒的拜见,此时此刻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开山第一斧 
      1998年5月14日,即由沪返里的次日晨5:00至7:00打坐,此谓千座伊始,老人开示时已告知:“修心密法门这一咒六印,但第一印谓开山第一斧,此座打的好与坏,对打开本来迟与早非常关键”。后学也许出于至诚之故,结印之双手和腰腿等未感过分不适,只是心境越来越感烦乱不安;对此,师开示亦曾提及:“座上心境烦乱,是好现相,属宿业种籽翻腾,且翻腾一次少一次,最后直至消亡。”待坐至一个小时左右后,就望表看钟盼起点来了;两小时下来,竟觉得比往常一天还长。 
      百座简介


      3楼2008-04-01 14:52
      回复
        双手指关节红肿酸胀、疼痛,有的指关节竟不便弯曲难以如法结印,同修们送来干大蒜 
        辫子,告知煎水洗烫手,洗后稍好些。百座,只是依序修毕六印,总算如法打下来了。 
        百座中,在修持三十余座后,就大便频频地连续约二十余日;此在禅书中曾提及,属意料中事,故没有用药,最后排一次混合赭色便后,腹泻即止。 
        百座中,周身曾接二连三地遍萌湿疹如豆,大小不等,肿、疼、痒,且边起边愈,个把月内竟留下数十个渐次形成的疤痕,至今尚留有一渐次增长的疤痕,对此当初曾发函请教师父。师父复书,道:“凡是不适合修法之种种,都必须清除,亦谓古人说的,脱皮换骨之说法也。” 
        百座中,鼻处,曾流、滴淡黄色清液,早起时尤甚,打座时亦然;好在于禅书中也已得知,属好现象,亦未理会,持续二十余日乃止。


        4楼2008-04-01 14:52
        回复
          百座内,亦曾伤病连连:一日,踏凳砸个钉子,竟踏空跌伤膝盖;骑车上街竟蒙然滑倒在行进中的汽车车轮旁,车轮擦身而过,有惊无险;清理房舍搬移一个十来公斤铁件时,不慎坠落在脚背上,鲜血滴流,幸未伤及脚背骨;久患关节炎的双腿,突然发现左膝部红肿发亮微痛,行走不便,打坐时不能如法盘腿,无奈只好伸着,总算没简断打坐。 
          百座中,曾旧病复发:多年来患有心律不齐之症,平时除非感冒及过分劳累有异样感觉外,一般没甚么不适之感;曾在学禅之初,即1996年复发过一次比较严重,但住院观察治疗四十多天;谁知医生只在于观察治疗,并未确诊,中医定为冠心病,后又被院方会诊否定。当看到医生对诊断有分歧,而我并未感有特殊不适之时,于是,坚持出院疗养;好在住院期间坚持颂毕一部《妙法莲花经》;也许将精力集中在经典之故吧,自感身体渐渐复原。 
          但这次修心中心无相密法,两个月后,心率不齐之症又复发了,自察脉搏跳动十来次就间歇一次,心感空慌无主,相比之下,较前次住院还要重些;自我考虑:若按家中人意见住院医治,势必间断打坐,影响修法;最后以电话向我师父请教,如何应对?师父电话告知: 
          “若能以定力化空一切,可不管它。否则,就服点‘丹参片’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这次尊师嘱服点药,过了个把月,则逐渐复原;总算未间断打坐修法。


          5楼2008-04-01 14:53
          回复
            修持心密千座札记 (下篇:约600--1000座修行日记) 

            (此文曾以《路途风光札记》为题于《菩提心》杂志2001年1至4期连载。)

            永恒的怀念

            昨日接师函告:上元下音上师于正月初一日晚8时15分圆寂。闻此噩耗,备感悲痛。回忆于1998年5月12日,拜见老人求法时,为禀明心地,曾呈一偈:

            捧宝随友鸟道攀,迷雾隐去绝崖显,惊呼求救友不睬,朦胧失手自性现:

            森罗万象不复见,十方虚空无尘染,只存一丝清净意,安详淇然阔无边。

            上师听后,当即呵斥道:“这很危险啊!要着魔的!悟要大彻大悟,修要修到心地空净纤尘不染,否则,着魔倒有份在!历代禅宗行人,大多修到二、三地,修到七地以上者不多,必须修到八地以上者才谓到家……。而后重温此之开示即明白:老人提醒:不可著于“清净”上,即指:“只存一丝清净意”实有守“清净意”之嫌!若此,岂不谓得少为足之谓乎?实则,表露那次实证之境,只属用语之误,不应以“清净意”来表露,应以 “只存一丝‘超然意’”来权喻那种境界,即符“恁么时、恁么事”之称谓;此事只限于自知,传说不得。

            上午9-11时听老人开示。待饭后参与洗碗时,厨间曾居士悄然垂语道:“老乡(该女居士曾某,原籍系吉林省,和辽宁省相临,故称老乡。)你的缘分不浅呀!昨天你去灌顶后,上师还特意出来找你,问:辽宁新来的居士呢?你知道不?上午老人的开示,主要是针对你讲的!”(该项女居士曾某,原籍吉林省和辽宁省相临故称老乡。)该老乡当即还赠给我一部《王骧陆居士全集》于此表示感谢。

            当时听后,只是有些茫然受宠若惊之感,亦曾揣摩老人今天开示内容肯定和往日不同;而后,常怀有再度赴沪拜谒之愿,谁知此愿,竟成为永久的憾事、永恒的怀念了!

            * * * * * * * * *


            7楼2008-04-01 16:19
            回复
              7月18日晨座中前段身心暧融空灵,念、闻清爽;但,后半座且逐渐地多了一个腰痛兼左、右肩内缘毛刺感也来添乱,这大概是宿业之缘又来光临结账了,欢迎,来者不拒吗。 

              7月24日。累:805座。可于今晨座中感知腰、背、肩等诸毛病再次隐匿,也好,又还了一码账。既无找麻烦者,则可安然审视自家事,悄然贴靠心念耳闻,潜入暧融空灵密境:复了知本来空净,原不存在分别,只因我执、偏见即落在光影之中,住于妄识;以此理认清,妄识、分别、我执互为因果,狼狈为*;既明此理,但愿尔后不再被其粘缠羁绊。作个空净、潇洒、无事达道者该有多好。面对迷醉于幻假、沉沦于六道而不觉者,不得已只好泛起悲悯以代自我快乐!至此滋生一种道不尽然之感触萦怀,此是否谓:如丧考*?望师告我。

              7月27日。近几日来晨座之中感身心状况时好时坏,如昨晨后半座,腰似折断般疼痛,几乎难以支持,可于今晨座上却又风平浪静的若无其事了,如:心念耳闻清爽恬静,安于暧融空灵亦不知置什么佳境。于此自我猜测:业已又了却一桩宿债!又可安顿些时日矣。咦!只因心未空净,才有如此妄加指责瞎谈论。于此,陡然想起师父手谕:

              “若修无上道, 尘劳为资粮, 冤家一齐到, 庄严此道场。”

              昨日,曹居士来议,曰:“云门祖语:‘灯笼缘壁上天台’怎么解?”

              后学即试答:“此谓言下见性妙语,因缘相会可于此语下体悟本来;但若著在剖词解意上,难脱死在句下之咎、即谓依文解义、也谓入海算沙,称之谓,三世佛冤。

              隔日,曹某复来,相对无言,忽问曰:“你看我现在是不是?”

              后学接而答曰:“吃饭自知饥饱,怎能知别人饥寒?”随又接着说道:“岂不闻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知其家门而故意不入;迷子返里徘徊在家门旁而不入者,是认不准,属疑心在作梗。”出自慎于自勘,随即将以上答、问,拟书呈寄师父请益。十日后,接师手谕: 

              “……灯笼缘壁上天台,所答固好,不如对曰:‘重叠关山路’” 

              “‘你看现在是不是’,‘吃饭自知饥饱’答得固好,但不妨说一句:‘作贼心虚’。愚于禅如门外,戏作对答,聊供一笑。”


              13楼2008-04-01 16:23
              回复
                若观所观之心,应观所观之过,锁断帘落,内外通明。妙!


                16楼2008-06-01 06:23
                回复
                  到瑾兄的帖吧落脚


                  17楼2008-08-25 0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