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吧 关注:4,410贴子:15,243

窥黄帝阴符之机,探寻社会和谐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黄帝阴符经》总揽 作为高度精炼的道教名著《黄帝阴符经》,在整个道教实践发展中占据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位置。道教把《黄帝阴符经》、《道德真经》和庄子的《南华真经》几乎是相提并论,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被《道藏》所收录的《黄帝阴符经》就有二十二种。这高度精炼的三百多真言告诫了人们遵从天道自然运行造化之道,效法阴阳消变之理,体应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作为修炼身心、理政、治国、统兵等诸方面,行藏举止都应密吻“人天合一”之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12-25 23:40回复
    《黄帝阴符经》篇幅虽短,但却内含天机之奥,外契人事之妙。全文通篇贯穿天道自然和谐。上、中、下三章行藏道法术妙用,始终渗透着“阴符”的无为与自然。天道的自然运行,日月往来,阴阳升降,消息盈虚,必然会形成寒暑交替、昼夜晦明、春夏秋冬、风云雷雨等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的升迁变化,就自然形成了品物万类,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之万物。天地人三才及万物暗合,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生养,相互感应,相互克害,相辅相融,相互依赖;事物之成败兴衰,生死存亡,吉凶祸福,天地与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在这不知不觉中默契着相互偷夺,相互窃取,相互损耗。故本经开篇即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提醒人们应紧防天地的五行之气在暗处偷夺损耗人的命体。因旨在暗处,故曰:“见之者昌”。又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指导人们如何夺天地之造化,和阴阳之大顺,以成人天之妙!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12-25 23:40
    回复
      二、“机”之妙用 何以“盗天地,窃阴阳,夺造化”?在《黄帝阴符经》中明确地指出了“盗机”之妙用。在本经不到四百余言之中就谈到了七、八个不同的“机”字,如:“人心,机也,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其盗机也,机在目,神机鬼藏”等。正如《易大传》引孔子的话所说:“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机”是最微小的动,但可以导致最明显的吉凶结果。“机”字在《阴符经》上、中、下三篇中不同的地点出现,其重点也各有不同,首先是上篇谈到了如何识机;掌握“发机”,所谓:“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这里讲的是“发机”。中篇谈到了如何“乘机”才可“盗机”,讲到机来了不要失机,要尽量可能地乘机、盗机,只有很好的把握机、乘机、盗机,方可功成业就,修齐治平。下篇主要讲把握天机、乘机、盗机的同时,又不可执着于“机”,如何忘机,如“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又“八卦甲子,神机鬼藏”等。最后还谈到“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的道理。也就是说,人在把握天机、盗机的同时,要很好的掌握分寸和尺度,只有掌握发机、盗机的忖度,才能在杀机中盗取生机,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在掌握发机、盗机的忖度外,还谈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意思是说: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敬仰神灵的有意支配,而是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定理”,正如经中所言:“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只有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定理”,方可懂得自然之“定数”,洞察自然万物变化之盗机,而加以合理改造运用。这和《道德真经》所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道理是相吻合的。经中所言:“愚人以天地文理哲,我以时物文理圣。”把天地自然变化之理认为是造就的,圣人制定的,不可更移的,是不明事体的“愚人”。其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因有由,且自然的,只要能顺天时,察物情,追本溯源,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改变。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12-25 23:41
      回复
        三、天道暗合人道之机 经中所言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正是天道暗合于人道之机也,故曰:阴符。经中多以阴阳五行、三盗五贼为本经的核心思想,全面系统地阐发了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太平经》也言道:“天地病之,故使人亦病之,人无病,即天无病也;人半病之,即天半病之,人悉大小有病,即天悉病之矣……”可见,天地的化育流行与人类的活动具有相互影响的特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道教把整个宇宙看作生生不息、恒常流动的大生命,而道教的一切修炼都是以宇宙的和谐为前提,其核心信仰在于,坚信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修炼,凭借特定的方法与手段及途径来消除自然时空对生命的限定,使现实的个体生命与肉体的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从而实现生命在现实时空与彼岸世界的无限延续和自由。道教是通过对彼岸世界的排斥与对此岸生命的强化来解决自我生命存在与消亡这一根本性宗教命题。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2-25 23:42
        回复
          四、生命超越之机 道教徒们坚信,生命的最高价值决不是虚妄的彼岸天堂或消极的极乐世界,生命的本身才是人生最高价值所在。同时生命本身的价值意义也并非都是追名逐利,贪图荣华美色,甚至亦非忠孝礼仪、内圣外王,而是一种生命自然本质层面上的自由与逍遥。道家道教皆是自由的皈依者和崇拜者。神仙的本质即自由。道教徒们深深企盼的,即是现实个体生命的自由与逍遥,是生命存在本身对于周遭诸般时空束缚和限制的拼死抗争与超越。在每一位道徒的心目中,他(她)们不会去期待天堂和上帝的恩眷,只希望通过个体生命的努力,试图寻求到一条以不死(时间)的自由与飞升(空间)的逍遥,为目标的生命超越之境界。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12-25 23:42
          回复
            在古老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东方道家、道教看来,现代人类社会种种悲剧性境遇的原因,不是在于物质或金钱的匮乏,而是在于人的本质与精神的失落。修道的行者们认为,人生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放下名利重负之后的精神逍遥与身心的自由。修道行者们正是不愿做外在名利及内在欲望的奴隶。他(她)们主张建立独立的人格与价值,不愿意随波逐流,不为外在的物欲所役,而追求人性的自由与生命的逍遥。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12-25 23:43
            收起回复
              在道教看来,人类的生命体都是形与神的结合产物,由此不难看出这种生命体在宇宙中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封闭的。在修道的行者们看来,有限的生命要获得无限时间的延续,首先要解决生命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准确地知道生命体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及其生命自身的内部机制。在此基础上,道教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1.自然宇宙;2.神仙世界;3.人类生命的内部机制与外部活动;4.道教徒们的生命修养活动与前三方面的各种关系。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12-25 23:43
              回复
                英国学者坦斯利(A,G Tansley)指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了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有机体与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并非孤立存在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在生态系统内,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相关因素相应变化,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12-25 23:44
                回复
                  在道教的诸多修行炼养体系中,除了内丹等方术以外,通常也通过诵经、微祝、歌诀及优雅道乐舒爱的旋律来疏导人的内心世界,涤清人的精神境界,以此来促使堵塞的“心灵通道”畅通而得其平和。 由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心的驱使,道教的历代祖师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如《抱朴子内篇》记载猕猴寿八百即变为猿,猿寿五百则变为玃。不仅飞禽走兽,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乃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12-25 23:44
                  回复
                    五、人合天道之机 生存问题,在道教看来,不仅看到了天地阴阳大化的状态,而且看到了人与天地大化的对应关系。道教认为,人乃是天地阴阳交合的产物,因为天地之原初乃是元气,所谓“元气恍惚自然,共凝为一,得名为天;分而为阴则成地,名二也;因为天在上地在下,阴阳相互交合施生为人,名三也。共统共生,长生万物。” 人乃天地自然之产物,生存于天地之间,如何按自然之道的方式生存生活呢?在《阴符经》看来人类只有观天道自然之运行变化,执而行之,方可逢凶化吉,应天道之变而遨游于人间。此真乃人类生存准则的至理也,正如《清静经》所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即言天地自然之大道的造化,乃是天道中自然而然大道无形的运作,丝毫没有一点自私的人为成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境界。人类如坚守至道之运化规律,一切自然万物皆归之。清浊、动静、天地、男女,万事万物的生生化化,由本到末的运行,永无停止,人在其境,如迷于其中,随波逐流,便是生老病死,生死轮回呀!唯有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方是至真崇高的人。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12-25 23:44
                    回复
                      又言:“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即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无所空,所空即无,无无亦无。无无即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真静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此即是说要“遣欲”、“澄心”方可做到“无心”、“无形”、“无物”的境界,要把“空”、“无”及湛然之“寂”也当做有名之物,遣而忘之,方可达到“真常”、“清静”,从而“得道”。此言得道,非指有形有象之道,而是证得虚灵本性圆满无缺之大道,得悟此道者,便可玄同万物,洞观无碍。妙合先天之气,而运化于万物之内,“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12-25 23:45
                      回复
                        老君再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即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 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此即是说世人只所以不得真道的原因是因人类的妄念四起,贪心不断,执着于身外的有形之物,以至于自身元气大损,精气神全散,导致了人们流浪生死,常存于苦海浊辱之中,受苦受难。只有一心向善,潜心修炼真常之大道,如《阴符经》所言“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只有了悟大道的规律,修之不辍,达到常清常静,至乐而永无苦难的真常之境皆是自然而然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从不断丰富而完善的道教修行炼养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生命、生存、生态”的观点和认识,自始至终都抱守着体天道而行之,法自然而无为的核心思想宗旨。故在《黄帝阴符经·神仙抱一演道章》开卷即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在道教看来“天道”即是自然界运行变化规律的真理也,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的“天”往往是自然界的总代表。所以“观天之道”可以说是道教对于自然宇宙、日月星辰等运行的轨道和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运用天道的运动变化规律来指导人道(即人类自然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所以《阴符经》进一步谈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在道教看来,宇宙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变化,不仅只是敬仰神灵的有意支配,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以纠正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某些错误的自我复制资讯,维护国家内在生态平衡。道教认为遵循自然的法则,决不是要弱化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能动性,恰恰是为了人自身的更好生存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的理想和谐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可能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延续生命的生存时间。而那种因任自然,与万物居而不相伤害,乘云气,御飞龙,餐风饮露,陆行不避猛虎的理想社会不正是道家道教的天然生态世界吗?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4-12-25 23:45
                        回复
                          六、天人合一之机 在道教看来,人道和天道的关系,即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提高生命存在质量的生存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必要,同时也是天道自然运行法则所决定(即自然规律的客观主导作用)。人即为天地阴阳之产物,理应法天效地,执而行之,乃阴符生态观天之道,执而行之的核心。由此也证实了道家道教对与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探索,实践研究都力求采取科学的客观事实和冷静的态度。《黄帝阴符经》的观天道、执而行之的思想,反映了道教对于天然生态的强烈地渴望和热爱之情,体现了道教徒们历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美好情操。主张不同个体生命之间的同构互动的自然生态观。在阴符自然生态思想中,不断地启迪和激发生命存在的内在智慧潜能,如何利用客观自然发展规律,潜移默化地提醒人们在永恒无穷变化世界里去求得生存,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给予无穷动力。 在《黄帝阴符经》的阴符自然生态中,虽然存在着生命生存的互动互盗之矛盾关系,然而也反映二者对立统一的根本原因,天人之间的同构互动其最终达到和谐统一,充分地验证了天道暗合于人事之机的阴符自然生态观。同时也说明了在阴符三才相盗的互动中,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道律、自律方面的重要性,即经中所言“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的观念,告诫人们,不同道德观念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人类利用迅猛发展的现代高科技,向大自然展开肆无忌惮的大规模征服的今天,人类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前危机时刻,古老东方“大道”智慧,是否能给予我们生活在时代前沿的心灵世界重新过滤?让我们在纯真自然的世界中找回本真的自我,唤醒更多的贤人智士去不断的思索和觉醒,充满无限神奇智慧的大道,如甘泉一般滋润着世间每一个生命,它必将成为未来人类荒芜心灵世界的重要精神食粮。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12-25 23:46
                          回复
                            人 生于天地之间,能知其法解其理,学而致用 始为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13 01:06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4-04 1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