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②〔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全文:
核舟记①
魏学洢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像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⑦,各具情态。尝贻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③,高可二黍许④。中轩敞者为舱⑤,箬篷⑥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⑦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⑨”,石青糁之10。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11而多髯12者为东坡,佛印13居右,鲁直14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15。东坡右手执卷端16,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17,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8。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19,其两膝相比者①,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佛印绝类弥勒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④,神情与苏、黄不属⑤。卧右膝,诎⑥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⑦倚之⑧珠可历历数⑨也。
舟尾横卧一楫10。楫左右舟子11各一人。居右者椎髻12仰面,左手倚一衡13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14,若听茶声然15。
其船背稍夷16,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17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18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19,其色墨20。又用篆章21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①。盖简②桃核修狭③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④!
①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②〔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③〔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④〔为〕做。这里指雕刻。⑤〔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⑥〔木〕树木。⑦〔罔(wǎ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
全文:
核舟记①
魏学洢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像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⑦,各具情态。尝贻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③,高可二黍许④。中轩敞者为舱⑤,箬篷⑥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⑦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⑨”,石青糁之10。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11而多髯12者为东坡,佛印13居右,鲁直14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15。东坡右手执卷端16,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17,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8。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19,其两膝相比者①,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佛印绝类弥勒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④,神情与苏、黄不属⑤。卧右膝,诎⑥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⑦倚之⑧珠可历历数⑨也。
舟尾横卧一楫10。楫左右舟子11各一人。居右者椎髻12仰面,左手倚一衡13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14,若听茶声然15。
其船背稍夷16,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17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18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19,其色墨20。又用篆章21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①。盖简②桃核修狭③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④!
①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②〔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③〔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④〔为〕做。这里指雕刻。⑤〔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⑥〔木〕树木。⑦〔罔(wǎ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