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书院吧 关注:117贴子:1,399
  • 14回复贴,共1

弘一大师,做人十大要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1楼2015-01-09 14:28回复
    佛教不是唯心论者,也不是唯物论者,它是非空非有的空性中观实践者。佛教被误认为唯心主义,是因为它的修行方法是从内心入手。其实,它真正的哲学观点是:缘起性空,缘生缘灭。


    2楼2015-01-10 08:52
    收起回复
      结绳记事,八卦表象;黄帝敕命,仓颉造字。及至始皇,统为小篆;汉隶唐楷,由古至今。
      文字初创,象形表意;声形互补,偏旁分类。先秦古义,尔雅有注;汉有说文,清有康熙。
      新华字典,初学之用;现代词典,中学之用。古汉词典,温古之用;辞海广博,通释古今。


      5楼2015-01-11 09:09
      回复
        儒释道《易》,末学酷爱,深究其义,趣味无穷。故而常叹:三千年圣言,近百岁废离;文化灵魂丧失殆尽,传统教育失落久矣。吾人昏迷,不明就里,谤佛毁儒,背道求卜。岂不邪乎!友人问:学此何用?末学答:小用,会友玄谈之资,修身养性之粮。中用,齐家教子有方,畜德聚财有法。大用,开学堂,设书院,教化乡邻;推信仰,宣道德,利益众生。三用既明,特发此贴;明心志,聚同好,广结缘,共精进,化有情。不也快事?!


        7楼2015-01-13 08:37
        回复


          8楼2015-01-13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