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撒哈拉吧 关注:1贴子:138
  • 15回复贴,共1

【第五粒沙 书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书,一件很安静很内涵的事。
用心感悟读过的每一本,每一句文字。
细细品味书里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17 23:27回复
    看到三毛写撒哈拉里的少女因为文化的缘故,得了病宁愿痛苦至死也不去医院看病,只因医生是异性。不时觉得文化这东西有时真摸不透。这算是生命败给文化吗。值得想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17 23:41
    回复
      仅看了前两章,三毛活波可爱的性情展露无疑。和荷西有趣的结婚趣事,给撒哈拉威人客串“医生”治病,客串兽医,用指甲油给撒哈拉威人补牙.....等等,这个有性情,又生性洒脱浪漫的三毛,喜欢这种流浪的作家流浪的文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17 23:41
      回复
        4【娃娃新娘】
        撒哈拉威年仅10岁的小姑娘,像被作为奴隶一样贩卖给父母相中的“奴隶主”,可怕的婚礼活动是在年幼女孩儿的哭泣声和喊叫声中完成。 “结婚不争扎,事后会被人笑的,这样拼命的打才是好女子。”这种撒哈拉威人的风俗显得如此野蛮,不时觉得这是种人性的扭曲。一块染满血迹的白布带走的是一个小女孩儿的贞操,带走的是泯灭掉的人性。这或许就是野蛮中的“文明”,“文明”中的野蛮。
        (三毛读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7 23:46
        回复
          5.荒山之夜
          未曾经历过爱情,也不懂得爱情为何物。
          但荷西懂三毛的猎奇心态带她闯过迷宫沙丘,寻找生物化石这便是彼此深知懂得的爱;三毛在深夜荒漠中陪伴陷于泥潭中的荷西,不听荷西劝解始终坚持一起挨着冷冻,这便是彼此珍惜陪伴的爱;两人一起在荒凉的沙漠共同与泥潭寒冷作战,脱离泥潭在车中相互依偎取暖,说出“明天下午”仍来找化石的坚持,这便是直至今日依旧存活的伟大的撒哈拉爱情。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01-21 20:26
          回复
            撒哈拉的故事 好书 值得一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29 00:13
            收起回复
                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们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这么一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2-28 12:21
              回复
                我的朋友,我们原来并不相识,而今也不曾相逢,但是人生相识何必相逢,而相逢又何必相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17 08:13
                回复
                  象棋里头最“奥妙”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或动或静都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决定,其实都是不能回头的“卒”。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17 08:18
                  回复
                    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善意的伤害,最痛的创伤,莫过于爱的利刃划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3-17 18:37
                    回复
                      今天看了一部催泪的同志电影<天佑鲍比>
                      传统顽固的思想无法接受新世界的想法与观念,不理解怎样算真正的爱自己所深爱的儿子。爱的方式多种,却最怕束缚的爱。。
                      “God loves me as what I were
                      。”
                      “我深深地后悔自己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现在我明白了,我所受的教 育都只是固执偏见、缺失人性的。如果我曾经多去了解,而不是墨守陈规——如果当初,在我的儿子对我坦诚相见的时候,我能够认真听他说,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悔恨之情。我相信,上帝为鲍比的善良有爱而高兴。……最终,我对他的伤害无法补救。鲍比翻过人行护栏,跳向一辆重卡当场死亡,那不是上帝的旨意。鲍比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他父母的漠视,和他们对同性恋的恐惧。鲍比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希望和梦想本不该被剥夺,但是却被我们剥夺了。有些像鲍比一样的孩子,坐在你们的教堂中,与你们不相识,但他们会倾听,当你们念出阿门的时候。他们也许很快就不再祈祷,向上帝祈祷理解、接纳和你们的爱。但是你们的厌恶、恐惧和对同性恋的漠视会让他们放弃祈祷。所以,当你在家中或者教堂念出阿门之时,请记住,一个孩子在聆听。”
                      玛丽这段最后的宣讲,触动很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17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