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2,941贴子:119,712
  • 49回复贴,共1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红楼梦纸背的失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肯定都知道作者塑造了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儿国,并且基本上是全书的中心内容。这就是全书一开头所说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当然这个女儿国不是真空的,是真实(文字中的真实,非现实真实)的存在于社会中的,不可能脱离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那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是大观园的时代背景,那乱七八糟的矛盾是大观园各种悲剧的导火索,即所谓“略涉于外事者则简”。
我在这里只想讨论一下一个问题,曹雪芹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女儿国。当然这个问题是很庞大的,我只是也只能从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1-19 20:18回复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境遇是比较悲剧的。现在的曹学考证,以及红楼梦研究,甚至高鹗续文的暗示,都指出作者曾经历过抄家这种可以把富可敌国的贵族洗劫成不名一文的穷人的事情。即使不论这件事,曹雪芹确实是潦倒的。他的朋友劝他的诗作也表明他的境遇是比较糟糕的。特别是敦诚的那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是在引“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灸,到处潜悲辛”,可见曹雪芹的境遇并不比闲居京华一事无成的少年杜甫更好。他似乎也没做官,不仅因为没有赠诗与做官相关的,更因为“著书黄叶村”这根本就是远离官场闲云野鹤的生活状态。
    这当然只是说曹雪芹潦倒,不是说他穷困,本文也不打算再讨论作者是否穷困的问题,穷困与潦倒是两个概念。如果从文本中来看,“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个字之侧,脂批有说“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可见即使是正文中,也流露出作者一生的不得志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1-19 20:19
    回复
      红楼梦全本其实到处都有积极的情怀,虽然有人说红楼梦的哲学是消极的,不过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贾宝玉在某些地方的消极而说整本红楼梦是消极的,其实红楼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王熙凤,就是到处尽显聪明才智。红楼梦当然不等于贾宝于传。而红楼梦中的香菱、袭人、晴雯、小红者,哪个不是一心向上的。佛道虽然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内容,却不是其主题,在宝玉被湘云黛玉两处恼的那段旁边,脂批有云,“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佛道在红楼梦中仅仅只是红楼梦的最终归宿,是一种终极安慰,而并不是其主题。
      红楼梦中有如此多积极情怀,再加上这些诗词批语,我想我们能够大致勾勒出作者的状态来:一个才高八斗的人,一个一心施展抱负的人,却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终。当然,作者不得志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我只想稍微提一下一个可能的方面:红楼梦里所极力批判的“禄蠹”。这个词虽然是托贾宝玉之口说出的,但作者大概真的这么想,因为类似的说法也从薛宝钗口中说出过,还有各种对官场很细微的讽刺,比如贾蓉买官。一个自命清高的人,大概也不愿意到这种官场的混水中自污。但问题是,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读书人不卖才与帝王家,哪还有别的出路。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1-19 20:19
      回复
        在明清朝,在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世俗文学,甚至是大量艳情作品。同时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也开始泛滥,也不仅仅是红楼梦中贾母所批判的才子佳人这种陈腐旧套。因此,看到那么多关于男女滥情的作品,看到那些言情小说公式的填空,曹雪芹大概不会再像历史上的那些文人那样,从青楼中寻求关注了。凡是一种文化到泛滥的地步,即使是从审美疲劳的角度,人们也往往会开始拒斥它,虽然这种拒斥更多的是因为人情感的多面性,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审美。
        总之,在曹雪芹的时代,如果要从文学中寻找安慰,不太可能是史记离骚这么严肃的文学;它是世俗的、是描写女性的,虽然承自历史上的各种女性文学,却也不太可能是那种泛滥成灾的世俗言情。在我看来,红楼梦就是其作者曹雪芹对于自己失意落魄的一声长叹,叹到悲痛不已——明确的点出“血泪”,从而在想象的女儿国中寻找安慰。也正因这样,红楼梦并非真实的世界,曹雪芹可以把一切想象中才能存在的美好赋予它。曹雪芹不是在写曹家正史、金陵女史,而只是一段闲情文字,而且恐怕是闲情文字的登峰造极。这也许能够解释红楼梦的美好世界与清代实际留给我们的观感之间巨大的差别吧。稍晚于曹雪芹的马戛尔尼曾说清王朝“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显然这种现实与红楼梦中的情景,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顺利完结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1-19 20:20
        回复
          无才和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是红楼梦开宗名义的第一首诗。作者通过这首诗,以顽石自喻,诏示了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由来。
          曹公一身才华就究竟是无才补,不能补还是不愿补?私以为他是不愿去补那个腐朽的“天”~~~~
          ------有一种思念叫今生无缘,有一种爱情叫爱你永远,有一种孤单叫为爱情断~~~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6楼2015-01-19 20:39
          收起回复
            好长,我慢慢的品读,慢慢的学习吧,楼主大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19 20:45
            收起回复
              占座,顶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19 20:46
              收起回复
                好长,我慢慢的品读,慢慢的学习吧,楼主大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19 20:59
                收起回复
                  慢慢品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1-19 21:58
                  收起回复
                    @雨夕寻梦 雨夕你的艾特呢?


                    IP属地:湖南13楼2015-01-19 22:29
                    收起回复
                      当初我跟着台大的历史教授吕世浩学史记的时候,听到他讲当时的文人(儒家)的奋斗目标(这个词不恰当)时,他就说过古代的文人第一求的是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辅助明君,为国尽力;如果没办法达到这个境界,就退而修书立传,教育后来的贤人名士,所以司马迁在宫刑后,在给任少卿的书里说自己身受耻辱,但还要苟活的目的就是要学孔子做春秋,这才有了在【太史公自序】中的豪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对于曹公生活的时代,这是如你讲的那样,连修书立传为都是艰难的,才自然有了写小说这样的做法。不过文人不看重小说,比起司马迁做史记有两份后备,曹公的红楼梦居然失去了小部分,这真让人郁闷。


                      14楼2015-01-20 02:55
                      收起回复
                        原来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涨知识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20 07:00
                        收起回复
                          红楼作者是没落贵族家的子弟,这个身份非常重要,他真的会想反封建吗,我到觉得更多的是对幻灭的感慨、对有才无运的示意感和对无力挽救家族的悔恨和失意。但是又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16楼2015-01-20 19:43
                          收起回复
                            凡是楼主说的都是对的;凡事楼主回答的也是对滴,凡是回答楼主滴都是有文化滴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1-21 06: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