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焦虑:
单亲家庭子女在他的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亘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自信心,或者根本不会人际交往。他们的监护人(父或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不良情绪投射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人际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而多疑,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在人际关系上具有退缩小和焦虑的特点。
5,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和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于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爆发,会使自己挨打甚至体无完肤,这种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会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各种不良情绪的积累,加上父或母对养育自己的亘相推诿,情绪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就会很大,极易产生各种行为偏差,出现各种极端行为,如:自残,离家出走或其它攻击行为。成年后的单亲家庭子女也会出现各种偏差行为。
6,妒忌:
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和爱肯定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不包括单亲家庭父或母过度用溺爱去补偿的孩子)。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変成妒忌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父母的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生活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一些偏差行为的发生。如:偷窃甚至其它的犯罪行为。
7,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怕自己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被人观注和欣赏,于是在言行中便刻意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和别人故意”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如一些单亲家庭上中学的孩子,就会在学校有各种奇怪的,不可理喻的行为,目的是吸引别人对他们的观注,甚至是负性的观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在一起做一些令人头痛的事。(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