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吧 关注:15,764贴子:138,256
  • 15回复贴,共1

顾准:辩证法与神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着防吞


IP属地:山东1楼2015-01-27 12:57回复
    (三)马克思的哲学是培根和黑格尔的神妙的结合
    所以,《神圣家族》时代的马克思,几乎是反对唯理主义的,而就本性而言,
    马克思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者,则不能不是唯理主义者。果然,《神圣家族》才写完,
    马克思通过《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写作,从否定黑格尔回到了黑格尔。
    《手稿》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发掘出来,列宁未及见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生前从未发表,查苏利奇等俄国革命军曾指名想读此书手稿,恩格斯不给看
    (参见《回忆马克思》一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1条,一直到1888年《费尔
    巴哈论》发表时附在篇末发表。可是,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的时候,真可以说
    竭尽了一切力量来遮盖“逻辑=神学”的性质,简直把辩证法写成了进化论,把黑
    格尔写成了马克思+达尔文,把马克思写成“反对不可知论的培根”了。
    甚至你把《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作极粗略的对比,你也能发现这一点。
    比如说“按它(人的思维)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
    限的”,在《反杜林论》中特别着重;在《费尔巴哈论》中,不仅没有这样明示的
    文字,连这样的精神,都不可能在《费尔巴哈论》的字里行间里找出来,唯有极细
    心地读《费尔巴哈论》,体会那里论“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篇章,才可以知道那
    里在反对不可知论,亦即在十分委婉地主张唯物主义。原因很简单,上世纪80年代
    90年代科学 (不是黑格尔自称的那种科学,黑格尔的科学其实是神学,这里所说的
    “科学”是黑格尔轻蔑地称之为经验科学的科学,《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
    用孔德的名词称之为实证科学,其实马克思是很反对这种名称的) 发展十分迅速,
    神学式的唯理主义愈来愈不行时,恩格斯也得注意这种风尚……
    而且,事实上“撷取了黑格尔合理内核”的马克思的哲学,也确实是黑格尔和
    培根的神妙的结合。
    马克思取自黑格尔的,是他的唯理主义。略为说得具体一些,是黑格尔的“真
    理是整体”,黑格尔的一元主义,以及“能思维的人”,“其思维,最终说来是至
    上的和无限的人”,是客观世界的主人,亦即“神性寓于人性”之中的黑格尔加以
    哲学化了的新教精神。人是世界的主体,神性寓于人性之中,这个世界是一元地被
    决定的,真理是不可分的,这对于革命的理想主义确实是不可少的。
    马克思对黑格尔加上了及其重要的培根主义的改造。黑格尔那一套,全是在思
    辨中进行,在思辨中完成的。马克思根据培根主义的原则,要把这一套从思辨中拉
    到实践中来进行,在实践中完成。这就是说黑格尔的哲学命题是哲学地解决了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发现了“异化”的秘密,他认为不可能在哲学中解决异
    化,要在经济学中解决异化。这就是《资本论》的哲学前提。价值,商品拜物教,
    剩余价值,剥夺者被剥夺,这就是在经济学中解决哲学上提出来的异化的道路。黑
    格尔那一套既在思辨中进行,在思辨中完成,所以黑格尔主义有三条极重要的后果。
    第一,既然神性寓于人性之中,而寄寓了神性的人性,又表现与人的思想、人
    的精神之中,那么,人认识真理,就是认识至善,真与善是一元的,至善的即至真
    的,至真的也必是至善的 (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恩格斯那么反对康德的真善二元
    论)。
    第二,黑格尔也讲实践,不过他的实践是思辨的实践,黑格尔的真善一元论,
    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致”这个命题,不过他这个命题,只是“理论与思辨的实践
    一致”,这等于是一句废话,做起来当然不难。
    第三,在思辨实践上达到真善一致,其实际的道路也是铺得十分平坦的。――
    赞美法国大革命的黑格尔,只要在《法哲学》上论证普鲁士王国的秩序合于大革命
    的原则,“真善一致”就达到了。附带说说,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上论到黑格
    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那两句名言的时候,给黑
    格尔涂上了大量的脂粉。只要读读黑格尔的《法哲学》,读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就可以知道,这位所谓内心蕴藏“革命愤火”的哲学家,其实不过是
    普鲁士王室的有学问的奴仆而已。


    IP属地:山东4楼2015-01-27 12:59
    收起回复
      3.西方科学技术的猛烈发展,是因为不存在辩证法的教条之故。“辩证法”作
      为批判的即“破”的武器,是有巨大价值的。一旦它成为统治的思想,他的整体性
      的真理,它的“一元主义”,都是科学发展的死敌――对不起,我说得也许太愤慨
      太严重了一些。然而,历史明显地证明,不存在辩证法的教条 (亦即辩证法未成为
      统治的思想) 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这是偶然的吗?不是。举几个实例就
      可以知道。罗素的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控制论和基本上承袭
      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原则的辩证法是抵触的,然而它是电子计算机的哲学基础。
      苏联先是骂,后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但是,只要辩证法继续是教条,苏联永远不
      可能成为电子计算机这类划时代发明的故乡。
      再举一个例,玉米、高粱、以及一切植物的品种改良,现在盛行一种新技术,
      叫做什么杂交,所依据的是孟德尔-摩尔根理论,辩证法加以指斥、拒绝、有过一
      个20年代的苏联科学院院长为此送掉了命。现在又默默地引入这种新技术了。然而
      哲学问题不解决,永远只能引入而不能创新,永远不会有“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学
      术研究。这样的例子还多着呢。所以,我认为,假如真正的科学家,读了《反杜林
      论》而抛弃他原来习以为常的办法,而来彻底改造思想,成为辩证主义者,那么,
      他的科学生命也就完蛋了。


      IP属地:山东9楼2015-01-27 13:04
      回复
        4.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各有他自己的方法论与世界观。――恩格斯在《自然
        辩证法》一书中所说的“理论”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夸张。事实上,每一个真
        正的科学家,都各有自己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在他自己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
        不是“承袭”得来的。举例说,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铀,炒了十吨以上的沥青矿,提
        炼出来几克铀,费了七八年(? )或者更多的时间。这种提炼过程,势必要应用已知
        的一切化学方法;或者,已知的方法还不够,还要创造出新的化学提炼方法。已知
        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是适用的;如果要用新的方法,如何推陈出新;这是
        方法论问题。这种方法论问题只能由她自己来解决,书本和老师没有告诉过她。当
        然,她摸索前进的道路,前人已经做过许多工作。比如,归纳法,归谬法,她在学
        校里已经念过;正如她会说话,这种语言能力是从前人那里承袭来的一样。但是,
        切合这个特殊发明的具体方法,是从旧材料中推陈出新来的。就这个意义上说,新
        的科学发现,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方法论的创造。
        方法论就是哲学。我上面这些话,无非是说,第一个人 (当然不是泛指芸芸众
        生) 有他自己的哲学。所以,唯有多元主义而不是一元主义,才是符合与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要求的。再说,凡在科学上有创造发明的人,虽然他的创造发明,对揭示
        大自然的秘密来说,不过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粒沙子”(居里夫人语),然而他
        总会陶醉于他的成就,总会以偏概全。他既戴上了他自己制造的有色眼镜,他自然
        会有一种通过这副眼镜所见的世界――世界观。这并无害处。以一个人而论,是以
        偏概全;多少人的“偏”凑合起来,也就接近于全了――不过要求新闻、言论、出
        版等等的自由。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偏(偏来偏去、颠颠拐拐)中蹒跚行进的。假
        如上面说的不错,那么黑格尔有他自己的眼镜,马克思、恩格斯也有他们自己的眼
        镜,对不对?人各有自己的眼镜,那很好。可怕的是,有一种钦定的眼镜,限定一
        切人全得戴上,否则……马克思、恩格斯的眼镜,从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无数种
        眼镜中的一种,是百花中的一花 (注:马克思地下有知,肯定会赞成我这种说法。
        参见马克思全集第1卷论出版法的文章。 又参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引埃斯库罗斯剧
        本普罗米修斯的“台词”(见本书“《希腊的僭主政治》跋”) )。唯理主义者总以
        为他自己的一花是绝对真理;或者用另一种说法,理论(即唯理主义的理性)对于科
        学总具有指导意义。可是这种指导总不免是窒息和扼杀,如果这种理性真成了钦定
        的绝对真理的话……


        IP属地:山东10楼2015-01-27 13:05
        回复
          (二) 第1篇第5-8章――自然哲学
          《费尔巴哈论》 的副标题叫做《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本文内又正式宣告
          “自然哲学就是最终被清除了。任何使它复活的企图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一种退
          步”(见该书第4章) 。我相信,这是恩格斯跟杜林啃酸果,写他的《自然辩证法》
          (那分明是不想发表的草稿)以后得出的结果。真的,自然界如此浩瀚广阔,丰富多
          采,你能添一粒沙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妄想用一种什么哲学体系来一以贯之,那
          简直是梦呓。黑格尔写他的大逻辑和哲学全书,本来就是梦呓;杜林跟着效法,更
          是梦呓。恩格斯跟着啃酸果,一半是不得已,当然不能否认,他也还想要搞出一种
          指导科学的哲学来。到《费尔巴哈论》,他宣告这是“一种退步”,那算是他的宣
          言了。把《自然辩证法》从草稿里硬挖出来,而且大事鼓吹的是德波林,那是一场
          悲剧。德波林从这种“后退”的逆流,是想抬出恩格斯增进哲学的权威,要用哲学
          来指导一切。斯大林不能忍受这分狂妄,把哲学武器没收过来成为“斯家政治”的
          工具,其结果就是《联共党史》中有名的那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幕,已经是喜剧了。这幕喜剧,在中国排演了而未上演。曾经有过关于“板田
          模型”的尝试,这是一种包罗自然哲学体系在内新哲学体系的酝酿,为此,还曾指
          定专人组织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你读了杨振宁与记者的谈话了吧?这种新哲学体
          系,现在大体收场了,不想演出了。这幕不会演出了的喜剧,更是喜剧化的喜剧。
          托尔斯泰说得对,人的自视是分数中的分母,分母值愈大,分数值愈小。居里夫人
          说“沙子”,我实在不由得敬仰她!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1-27 13:06
          回复
            说实话 这篇文章够垃圾的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1-30 02:45
            收起回复
              作者好歹认真读过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7-01-28 10:14
              回复
                有那么复杂么?泛神论也不过是说世界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啊。世界果真是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存在。自然存在。一切运动不就是一种存在变成两一种存在吗?物质不灭定理不也是如此吗?


                20楼2017-03-15 07:13
                回复
                  什么叫辩证啊???中国辩证了几十年,怎么又改革了?是原来没有辩证对吧?


                  21楼2017-03-15 07:14
                  回复
                    人的思想和走路一样,自我调节平衡。什么否定之否定,不是也在调节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总是在调解中动荡。有时是上升的,有时是下降的,有时是往复的。人类需求在丰富和平等发展,环境在污染恶化。人在食物链的顶端,其他生物在灭绝。


                    22楼2017-03-15 0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