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ve乐队吧 关注:2贴子:37
  • 0回复贴,共1

最后的理想之子

收藏回复

  • 121.23.252.*
一直疑惑的一个问题是关于许巍的, 在看了他的简历之后,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历尽坎坷执著奋斗的一类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许巍的音乐之路较黄家驹更为曲折),创作的作品却有那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个音乐之路较黄家驹更为曲折的人写下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温和,安详,充满了平静生活的幸福,而对理想的描述少之又少?

而黄家驹却在一遍遍大声表达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呼喊,从<再见理想>到<光辉岁月>,再到<海阔天空>,马不停蹄,直到突然的坠落带走了他的生命,也毁灭了他的所有梦想.

我以为这是天性.

君不见即使在<真的爱你>这样的歌曲最后,黄家驹仍然止不住的呼喊.

在BEYOND的所有歌曲中,我以为,关于理想的自我表白与抒发是最优秀的一部分.正如作家余华以一部小说让"活着"这个词语充满力量,黄家驹同样用自己的音乐作品让那三个词语显得熠熠生辉.

最早的一首是<再见理想>.1986年黄家驹在写下这首歌曲之后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这时候的BEYOND已经在音乐之路上爬摸滚打了几年,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人给予一点掌声与鼓励,同时他们还要为生计奔忙.在音乐之外,黄家驹--这个后来被不少人誉为天才的人做过舞台布景员,写字楼零时工,修理电器等诸多工作.所以我以为这是BEYOND在最初踏上摇滚之路后面对理想的第一份宣言. 在一段独特的给人遥远感觉的吉他前奏之后,描绘的是难以言说的孤单落寞感受:"独坐在路边街角,冷风吹醒,默默的伴着我的孤影,只想将吉他报紧,诉出辛酸..."而后不可思议的高潮来到了,它带给我们一段决裂的宣言;"心中一股冲劲勇闯,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仿佛身边拥有一切,看似与别人筑起隔膜"它明确的告诉我们,为了理想他们早已经不在乎"现实"和"与别人的隔阂",面对四周的不解,心中升起的感觉却是"仿佛身边拥有一切".最后他们开始一遍遍唱那一句"一起高呼rock and roll",一共唱了8遍,这是我脑海中很清晰的一个数字.

然后是< 光辉岁月>.我想我早已经超越了将它当作一首反对种族歧视歌颂曼德拉的一首歌的看法了.在我看来它依旧是一首关于理想的歌,他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起情景,一位年迈的老人(曼德拉)在历尽千辛万苦的磨难与奋斗之后,在生命的暮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光辉岁月.虽然"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但仍是要"迎接光辉岁月".这是一幅动人的场景,饱含幸福而激动的泪水,一幅关于梦想达到,光辉岁月达到的动人图画."迎接光辉岁月"这是一句动人的呼唤,潜藏着那个叫黄家驹的人希冀.也是我喜爱的一个句子.

< 海阔天空>最副盛名的一首歌,很多人都说听着它的旋律有一种被子弹击中的感觉.我想这多少与家驹的死亡有关.其实抛开后来的事,这首歌曲应该是家驹回首十年音乐之路的有感之作.应该说也是一份宣言.十年里,为了音乐,他失去了心爱的女友,为了梦想,离开了自己的故乡香港,奔扑另一片陌生的土地.然而在歌里,他只是希望人们原谅他为了理想的不羁之路,并宣称自己会走得更远---那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在最高潮的部分他更是喊出"依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他相信有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在等着他.然而"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暗语一样的歌词不幸言中.一个理想之子就此远去.

世间再无黄家驹.

亦再无那些关于理想的动人诗篇.
 



1楼2008-04-13 19: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