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题材不同于越剧多数的才子佳人戏,主旨上也是突破。不在于歌颂情比金坚,不在于倡导礼义廉孝,非志怪亦非传奇,而是试图味一位千古词人、一位读书人精彩曲折的一生立传。有“得意时,数尽绮词丽语一篇篇”,亦有“失意时,不堪屈指话当年”。
功名路坎坷,柳永数十年奔波为一官,却是到风烛残年也不得志。其实这才是古时大多读书人的命运。年少名成,转眼间金榜题名只是戏剧中美好的愿景。鸣锣开道、衣锦还乡亦是戏剧中常出现的桥段。可知柳七少年离家,赴京应试,此后辗转漂泊,从未再踏上他那万里东瓯外的故土。王宝钏苦守寒窑十载终盼得郎君归,而柳永与妻子一别成永别。戏中妻子一封家书巧劝夫婿,也是何等情深与聪慧。他流离在外,她又何曾安心?再是柳永与歌妓们的情义,是超越世俗的惺惺相惜;花柳巷陌,呈现北宋都市生活之一隅。
越剧有时美得如水中花、镜中月,邪终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活中太多不如意,我们愿在越剧的世外桃源中暂得逃离,偷得浮生半日闲。《柳永》有所不同,《柳永》是文人戏,演绎的是一位真真切切的文人。读书本为仕途,一曲曲柳词人人争唱也无法抚慰柳七半生功名失利的无奈。“自家人与自家人过不去读书人与填词人相交缠”,“风月场中孟浪子,名利场中失意客”。柳七纵有词作上的绝妙才情,可落得主流社会眼中不过是“这般才子有何用,只合酒后人笑痴”。
人这一生本是起起落落,百味交杂。最后一幕的词写得真是好啊,“我这一生啊,有时深沉,有时浮浅……非凡非圣,不咸不淡……也曾……也曾……”。演戏人与戏中人融为一人,回首平生追往事,淡然的、陌然的,爱你的、恨你的、痛你的、怨你的。台下看戏人,总有共鸣处,各自潸然。
功名路坎坷,柳永数十年奔波为一官,却是到风烛残年也不得志。其实这才是古时大多读书人的命运。年少名成,转眼间金榜题名只是戏剧中美好的愿景。鸣锣开道、衣锦还乡亦是戏剧中常出现的桥段。可知柳七少年离家,赴京应试,此后辗转漂泊,从未再踏上他那万里东瓯外的故土。王宝钏苦守寒窑十载终盼得郎君归,而柳永与妻子一别成永别。戏中妻子一封家书巧劝夫婿,也是何等情深与聪慧。他流离在外,她又何曾安心?再是柳永与歌妓们的情义,是超越世俗的惺惺相惜;花柳巷陌,呈现北宋都市生活之一隅。
越剧有时美得如水中花、镜中月,邪终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生活中太多不如意,我们愿在越剧的世外桃源中暂得逃离,偷得浮生半日闲。《柳永》有所不同,《柳永》是文人戏,演绎的是一位真真切切的文人。读书本为仕途,一曲曲柳词人人争唱也无法抚慰柳七半生功名失利的无奈。“自家人与自家人过不去读书人与填词人相交缠”,“风月场中孟浪子,名利场中失意客”。柳七纵有词作上的绝妙才情,可落得主流社会眼中不过是“这般才子有何用,只合酒后人笑痴”。
人这一生本是起起落落,百味交杂。最后一幕的词写得真是好啊,“我这一生啊,有时深沉,有时浮浅……非凡非圣,不咸不淡……也曾……也曾……”。演戏人与戏中人融为一人,回首平生追往事,淡然的、陌然的,爱你的、恨你的、痛你的、怨你的。台下看戏人,总有共鸣处,各自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