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吧 关注:73,670贴子:3,701,354
  • 14回复贴,共1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三体》吐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布时间:2014-06-05 11:29 作者:胡翌霖


IP属地:吉林1楼2015-02-12 11:39回复
    然后嘞?
       -- 随着全球变暖,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娘子关火力发电站正面临废站的危机,为了保护心爱的火电站,大刘孤身一人站了出来,他能做的就是……成为偶像!!
    精彩尽在科幻小说Love-Three-Body-Live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12 11:40
    回复
      《三体》的确是一部不错的科幻小说,构思很精巧,也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元素。但鉴于江晓原老师的过分拔高,让我反而有了不少抵触。作为一部普通的幻想小说而言,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也好,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也好,都是巧妙的设计,但如果要把它拔高到真正的社会科学或哲学的层面谈论其微言大义,这是过分的。
        关于宇宙社会学我吐槽过了,当然当时还没看《三体》,主要是针对江老师。看过之后,感觉江老师的确是走火入魔了。我不知道刘慈欣是否把“宇宙社会学”当真,不过在书中其实已然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的设定。   要害在于,无论是否故意,《三体》对于进化论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进化论表面上说讲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进行竞争的单位究竟是什么”,“适者究竟适应的是什么”,都需要更深入的理解。进化论是一个相当基础的思考框架,可以在多个尺度上运用,既可以针对一种物种,也可以针对一系列种群,也可以针对其中一些特征的演化。而适者所适应的乃是环境,而这环境又是由其它许多物种、由其它不同层次上的适者组成的,因此“适者生存”毋宁说是一种互相适应,阐释为“合群者生存”才是更贴切的。


      IP属地:吉林3楼2015-02-12 11:40
      回复
        又把地球上的东西往上套。。
        大刘描写的正是这些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12 11:41
        回复
          思想和记忆总是伴随着这种简化和外化的过程:首先以某种方式“截取”记忆,才能形成表达。任何表达都无法顾全生活世界的无限细节,而只能选择性地呈现其中的一个侧面。这就意味着“辞不达意”是语言的本质部分,永远是无法避免的。
            假想中“直接”用脑电波交流的三体人又如何呢?一个三体人一边在思考,他思考的脑电波就同步传达到另一个三体人的大脑中,那么虽然他的思考/表达是对其记忆的简化,但另一方却能够毫无失真地接收到他的思考不是吗?确实不是的。在甲进行表达时,乙在听取甲的表达时,他自己也要思考,简单来说就是要进行“过滤”,听取别人的思考无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任何生活经历转变为个人的记忆而被反思时,总要经历某种简化。一般来说,我在听别人表达时,会一边咀嚼、理解,一边聆听,也就是说聆听者的头脑中并不仅仅是再现着表达,而是对表达进行过滤和整理的过程。即便三体人在聆听别人时自己完全不附加新的思考而只是让这段脑电波在自己脑袋里同步复制一遍,那么当他要回应这段表达时,仍然需要再对它进行一番回味。而在反思过程中,被反思的这段表达不可能不断地完整地重复自己,而是会被抽取、提炼、整理,成为下一段思考的对象。之前作为思考过程的表达内容,在下一个思考过程中不再是过程,而是作为对象呈现的。
            一般来说,这种把记忆或思考一层一层提炼简化的技术,主要就是语言,也包括利用其它具象的符号物。


          IP属地:吉林7楼2015-02-12 11:42
          回复
            如果三体人会在听取另一个三体人之表达的同时进行思考,也就是说,他会以一种和讲述者略微不同的同步进行思考,而他的思考也同时是表达,那么他的表达也必定同步地传回另一个三体人的大脑,从而又将激起他的思考。这样他原先的思考将被打断,或者循环激荡变得越来越混乱。而如果三体人在另一个三体人进行思考的时候只能单纯地反射这一思考,那么无论几个三体人凑在一起也相当于只有一个人在思考。   脑电波的“直接性”对交流并不是什么好事,交流在本质上就是媒介性的,因为交流媒介的简化、符号化、抽象化的特征,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去简化交流,那么人际交流要么变得无限混沌,要么就变得无限单调。   即便我们能用脑电波直接沟通,我们也必定要有某种对脑电波符号化的方法。当我看到一块石头时,和当我回忆起一块石头时,以及当我反思这一回忆并与我上个月看到的另一块石头进行比较时,我的脑电波一定是不同的。但在不同的脑电波下,石头这一符号又具有某种同一性,从而可以从混沌纷杂的意识流中辨识出这些单位。但这一能够被辨识出的“石头”符号,与我在任何一次具体的经历中感受到的石头相比,都是某种简化,这一符号内部不可能包含每一次经验中每一块石头的无限细节,事实上每一次对石头的经验都是不同的。   我对于“石头”的经验可能是无比丰富的,可能五岁的时候拿石头当玩具,八岁的时候被石头绊倒,二十岁的时候雕刻过石头,但当我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下提及或思考“石头”时,我不需要每次都把它背后的无限内涵再现一遍,而只要引入“石头”这一个简短的符号,这个符号提供一个线索,通过它可以在特定语境下唤起我的特定记忆(而不是全部记忆),把我的一部分记忆与另一部分串联起来。但它如何唤起和联接记忆,除了取决于符号本身,还取决于具体的语境。符号之为符号始终是暧昧的、多义的。简单化和歧义不是符号的过失,而是符号作为符号的本质属性。有些人试图通过精确定义乃至创造人工语言的方式消解歧义让语词更精确,但这是以缩减符号的表达空间为代价的,越是精确的语音就越难表达生活世界的丰富层次。而且语言的精确化本身也要求隐瞒的能力,我们必须自觉不自觉地忽略许多东西,删繁就简,才能获得一套精确的语言。因为现实世界本来就是纷杂的、多变的、边界不明的。人们试图用语言为事物划出边界,这是一种截取的能力。   表达是媒介性的,它总是与表达的对象有距离,或者说表达恰恰就是以某种方式展开这一“间距”。这一间距又构成了思维的空间。思维和表达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同一回事,外化的技艺反过来塑造内化的记忆,我们用表达的方式思考,思考就像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但另一方面表达和思考总是不同的,它们互相嵌套,互为对象。


            IP属地:吉林8楼2015-02-12 11:42
            回复
              啊,写的太好了作者真了不起,说起来三体原作者真是渣渣啊嘿呀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12 11:44
              收起回复
                可惜不是楼主原创
                所以不能加精


                IP属地:天津11楼2015-02-12 12:33
                回复
                  分享好文章大家看到就好了


                  IP属地:吉林12楼2015-02-12 13:01
                  回复
                    在这个帖子里分享一下有趣的观点。说明一下,我认为喜爱一个作品的表现就是容忍不同的观点存在的自由,其实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因为喜爱科幻,期待更好的作品出现,不是吗?


                    IP属地:吉林13楼2015-02-12 13:06
                    回复
                      跟儿童文学较什么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12 13:53
                      回复
                        good!


                        IP属地:湖南18楼2015-02-12 1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