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4月17日电(记者 苑坚)“23大箱的华西边疆照片和文档,竟然在博物馆沉睡了半个多世纪。这一发现令我们非常惊讶。”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23大箱西南边疆史料,是在四川大学博物馆迁新馆过程中发现的。此前几十年,这些长近2米、高和宽各约1米的大箱子一直被封条封着,放置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旧馆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
经过初步整理,仅上世纪初的照片就达7000多张,基本上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照片。而有关西南地区民族、风俗、考古、动植物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种类繁多,既有中文也有英文,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目前,一个由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系、中国藏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共同组建的课题组,正在对这批华西边疆史料进行整理编目。
霍巍表示,这些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对研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40年代西南地区的学术史、边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这23大箱西南边疆史料,是在四川大学博物馆迁新馆过程中发现的。此前几十年,这些长近2米、高和宽各约1米的大箱子一直被封条封着,放置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旧馆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
经过初步整理,仅上世纪初的照片就达7000多张,基本上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照片。而有关西南地区民族、风俗、考古、动植物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种类繁多,既有中文也有英文,目前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目前,一个由四川大学博物馆、考古系、中国藏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共同组建的课题组,正在对这批华西边疆史料进行整理编目。
霍巍表示,这些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对研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40年代西南地区的学术史、边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