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乱弹吧 关注:22贴子:674
  • 11回复贴,共1

转贴:【走进非遗·听心声】一段乱弹百年情 情续何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2-18 09:13回复

    编前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他们的传承保护做得如何,传承人们又有哪些所思所想所急。再离春节还有十天的时候,我们北方快车特别推出《走进非遗·听心声》系列,通过非遗主人公的真情讲述,记录和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发展现状。
    乱弹是咱们河北省比较有影响的古老地方剧种,其中以高邑县南岩村村名而命名的“南岩乱弹”,以其豪迈的唱腔、多变的旋律和独特的慢板表现形式,成为河北乱弹的佼佼者。2011年,南岩乱弹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听乱弹的人少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乱弹、又没有资金支持,“南岩乱弹”面临着可能失传的问题。
    上午10点,冬日的阳光把南岩村晒的暖暖的。在村幼儿园的一间教室里,南岩乱弹第四代传承人、76岁的耿书义和剧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耿书义擅长生角,他13岁的时候拜入第三代乱弹艺人史风云的门下,学习武生。15岁加入剧团开始登台演出,从此跟乱弹结下了不解之缘。耿书义说,他从小痴迷于乱弹,那会每次演出都是观众爆满。而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听乱弹的人少了一大半。
    乱弹剧种在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传入河北,至今已经快两百年了。它以悠扬多变的旋律、豪迈高亢的唱腔和优美的唱词、丰富的剧目而受到人们的欢迎。1911年到1936年是乱弹的鼎盛时期,之后开始日趋没落。为了挽救乱弹,2006年,南岩村委会成立了南岩乱弹剧团。但是,由于观众少了,剧团的生意也很不好做,平日里大多都是公益演出,到了正月里才能接到几场商业演出。
    团长耿群芳:“正月4台戏,在邢台,一个人一天挣30,有钱的演出少。”
    和其他戏曲一样,乱弹也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各个行当都有一套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也因此,一场演出下来,至少需要四十多人。耿群芳说,现在剧团里有45个人,但是老化比较严重,“年龄段平均在62岁多,年岁太大,缺乏新鲜血液,缺乏年轻的学员,以后这岁数越来越大,这一代唱完了,往后接不上班,也就失传了。”
    2011年,南岩乱弹被列入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文化厅也曾拨付了五千块钱的帮扶资金。5000块钱,杯水车薪,这些钱要是给演员们发工资,每个人每天也就只有一块三毛钱。
    耿群芳:“打工人家一天能挣100多块钱,学这个戏呢,一分钱没有报酬,都是业余时间学。没资金,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句空话。”
    乱弹的听众少了,年轻人学的少了,又缺乏资金支持,剧团的发展步履维艰。而且,乱弹戏来自乡野,长在民间,时光飞逝之间,也流失了不少剧目。
    村支书宋增强感叹到:“重中之重,就是整理剧本,整理吧也整理了一部分剧本了,二几十出吧,有25万字。这是一,第二就是音乐。板式腔调必须要录制下来,这对以后的传承,这是奠定基础的。现在已经提议了,交了提案了,把咱乱弹保护啊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对于未来,宋增强说,情况并不乐观:“对演员老化,如何吸收新演员、年轻演员,缕不出来一个好的门路。咱目的现在就是怎么着不让它灭绝。确实现在能够做到保护传承工作已经不错了。”
    下午5点,一天的排练结束了,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排练室的角落里,70岁的耿老四不舍的从凳子上站起来,脸上写满了意犹未尽,“天天过来,不吃饭也看会乱弹。”而对于未来听不到乱弹的可能性,耿老四颇为无奈:“那有什么办法,留下点盘慢慢听去吧,那有什么办法。见不到人能听到声喽。”
    “一段乱弹吼百年,燕赵大地荡回肠。”曾经,乱弹意气风发,唱响了燕赵大地;如今,却已步履维艰,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这段延续了两百年的地方戏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继续传承,这个重担不能只由剧团和村委会来承担,它值得更多人去思考、去努力。


    2楼2015-02-18 09:1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20 11:28
      收起回复
        红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5-02-20 19:32
        回复
          【小沈阳戏曲论坛】有这类的可以下载,视频和mp3都有的,楼主可以搜 【小沈阳戏曲论坛】 自己去看下


          5楼2016-09-09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