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能有些错误,发文并不代表完全认同作者观点,请读者不要尽信书!
原文地址: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936186
经常听大虾们说,XX银行隐藏利润多少多少,XX银行释放了利润。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这算不算财务造假呢?
财务会计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财务造假】和【财务调节】的区别,前者是无中生有,后者是东厢挪到西厢,名字可能换了,位置可能变了,但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
本节,我们主要来看看银行最常见的利润调节方法——拨备。
拨备是企业运行中,对预估可能已经产生的风险和损失所作的一个准备。相当于你借了10块钱给同事买早餐,明知道他“忘记”的可能性很大,又不好意思找他还钱,所以你已经做好了这10块钱收不回的打算。反应到银行的报表中,主要涉及两个定义,一个是资产减值准备,一个是贷款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贷款减值准备,还包括一些其他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是同业资产,也可以是应收款项类投资,甚至可以是债券、商誉等。但对于银行来说,其中的大头,还是贷款减值准备。
前面的章节我们讲到,贷款放出去以后,不会马上变成坏账,这中间存在一个滞后。一般来说对于一笔贷款,如果银行发现有坏的苗头,先是进入关注类贷款,然后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直至最后核销。但是在财务上,不可能等到最后核销的时候,才来处理这个坏账。银行需要预提一部分【准备】。但是具体提多少,各家银行有一定的自主权。如果某家银行的准备计提力度,大幅超出同行的平均水平,或大幅高于其以往年度,或者大幅高于不良资产生成速度——这种情况下,会被认为是“隐藏”了利润。反之,则被认为是“释放”利润。
我们再来重新了解一遍【贷款减值准备】:
对于贷款的坏账问题,银行建了一个池子,叫做“贷款减值准备”。银行每年都会把仓库里的料(真金白银),往池子里投一些,储存起来“准备”应对未来的坏账核销。当这个真金白银丢进池子里以后,就已经相应扣减了银行的利润。日后坏账核销的时候,是不影响银行利润增减的,只影响池子里料的多少。
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东西来了。这里涉及到【资产隐蔽】——这个池子里的减值准备,是直接从总资产和净资产里扣除掉的,没有体现在账面上。对于一个净资产1000亿、每股净资产是10元的银行,假如减值准备有100亿元,那么相当于隐蔽了每股0.75元的净资产(扣除25%所得税后)。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假如某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比合理值多了100亿,那么相应“隐藏”了多少利润和净资产呢?答案是均为75亿元。文后有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说明,不怕费脑的可以看看。
最后再补充几个银行业的知识:(行文尽量简练了哈)
一、贷款减值准备,监管要求有两条:
1、 一是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已经在执行)。也就是贷款减值准备这个池子里的料,不能低于不良贷款的1.5倍。
2、 二是拨贷比不能低于2.5%(2016年前达标)。也就是不管你不良贷款多也好少也好,贷款减值准备这个池子的料,不能低于所有贷款总额的2.5%。
PS:第二条监管标准看似有点霸气和蛮不讲理。曾经某位德高望重的银行高管,也曾有所微词。也是哦,我家银行资产控制好不良率低,凭什么要我计提那么多准备(会减少当期利润,降低一级资本充足率)。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条监管标准是非常稳健的。因为当经济好的年头,别家银行的不良率是0.9%,你家不良率是0.4%,确实感觉不良控制不错,不良率比别家低一半。但是等到经济不好的年头,这个不良率并不是等比例上升的。情况往往是这样:一个跳升到2.4%,一个跳升到2%。如果前期按拨备覆盖率计提准备,这个时候就傻眼了。
二、不良贷款率,是一个比较人为的指标。我更喜欢【重组+逾期】贷款率这个指标。也就是将重组贷款和逾期贷款,去除以总贷款,然后再各家银行横向比较。
人家明明已经还不起款了,可是你家偏要说人家有能力还款,就不划到不良贷款里——那我也没辙啊。所以建议大家用贷款减值准备/【重组+逾期】贷款,这个指标来横向比较各家银行。同时注意逾期贷款里面抵押和质押贷款的比重。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分两节分别阐述。
原文地址: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936186
经常听大虾们说,XX银行隐藏利润多少多少,XX银行释放了利润。那么到底怎么回事呢?这算不算财务造假呢?
财务会计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财务造假】和【财务调节】的区别,前者是无中生有,后者是东厢挪到西厢,名字可能换了,位置可能变了,但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
本节,我们主要来看看银行最常见的利润调节方法——拨备。
拨备是企业运行中,对预估可能已经产生的风险和损失所作的一个准备。相当于你借了10块钱给同事买早餐,明知道他“忘记”的可能性很大,又不好意思找他还钱,所以你已经做好了这10块钱收不回的打算。反应到银行的报表中,主要涉及两个定义,一个是资产减值准备,一个是贷款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贷款减值准备,还包括一些其他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是同业资产,也可以是应收款项类投资,甚至可以是债券、商誉等。但对于银行来说,其中的大头,还是贷款减值准备。
前面的章节我们讲到,贷款放出去以后,不会马上变成坏账,这中间存在一个滞后。一般来说对于一笔贷款,如果银行发现有坏的苗头,先是进入关注类贷款,然后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直至最后核销。但是在财务上,不可能等到最后核销的时候,才来处理这个坏账。银行需要预提一部分【准备】。但是具体提多少,各家银行有一定的自主权。如果某家银行的准备计提力度,大幅超出同行的平均水平,或大幅高于其以往年度,或者大幅高于不良资产生成速度——这种情况下,会被认为是“隐藏”了利润。反之,则被认为是“释放”利润。
我们再来重新了解一遍【贷款减值准备】:
对于贷款的坏账问题,银行建了一个池子,叫做“贷款减值准备”。银行每年都会把仓库里的料(真金白银),往池子里投一些,储存起来“准备”应对未来的坏账核销。当这个真金白银丢进池子里以后,就已经相应扣减了银行的利润。日后坏账核销的时候,是不影响银行利润增减的,只影响池子里料的多少。
价值投资者最喜欢的东西来了。这里涉及到【资产隐蔽】——这个池子里的减值准备,是直接从总资产和净资产里扣除掉的,没有体现在账面上。对于一个净资产1000亿、每股净资产是10元的银行,假如减值准备有100亿元,那么相当于隐蔽了每股0.75元的净资产(扣除25%所得税后)。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假如某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比合理值多了100亿,那么相应“隐藏”了多少利润和净资产呢?答案是均为75亿元。文后有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说明,不怕费脑的可以看看。
最后再补充几个银行业的知识:(行文尽量简练了哈)
一、贷款减值准备,监管要求有两条:
1、 一是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已经在执行)。也就是贷款减值准备这个池子里的料,不能低于不良贷款的1.5倍。
2、 二是拨贷比不能低于2.5%(2016年前达标)。也就是不管你不良贷款多也好少也好,贷款减值准备这个池子的料,不能低于所有贷款总额的2.5%。
PS:第二条监管标准看似有点霸气和蛮不讲理。曾经某位德高望重的银行高管,也曾有所微词。也是哦,我家银行资产控制好不良率低,凭什么要我计提那么多准备(会减少当期利润,降低一级资本充足率)。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条监管标准是非常稳健的。因为当经济好的年头,别家银行的不良率是0.9%,你家不良率是0.4%,确实感觉不良控制不错,不良率比别家低一半。但是等到经济不好的年头,这个不良率并不是等比例上升的。情况往往是这样:一个跳升到2.4%,一个跳升到2%。如果前期按拨备覆盖率计提准备,这个时候就傻眼了。
二、不良贷款率,是一个比较人为的指标。我更喜欢【重组+逾期】贷款率这个指标。也就是将重组贷款和逾期贷款,去除以总贷款,然后再各家银行横向比较。
人家明明已经还不起款了,可是你家偏要说人家有能力还款,就不划到不良贷款里——那我也没辙啊。所以建议大家用贷款减值准备/【重组+逾期】贷款,这个指标来横向比较各家银行。同时注意逾期贷款里面抵押和质押贷款的比重。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会再分两节分别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