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吧 关注:41贴子:63,156

试论唐代皇子教育与唐代政治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研究和分析了唐代皇子的启蒙教育、学校教育及皇子出阁后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等。认为皇子教育和唐代政治关系紧密相连。唐前期对皇子的教育超越了对太子的教育,加强了皇子的权利,对太子的地位形成了威胁,引起了朝廷动荡;中晚期以后忽视对皇子的教育,削弱了皇子的权力,加剧了唐朝的衰落。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2-21 19:07回复
    关键词:唐代;皇子教育;政治
    一、唐代皇子的启蒙教育
    唐代社会非常流行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从唐代大量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墓主大多从-7岁便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4岁以后进入中高级教育阶段。唐代的皇子们也不例外,从小要接受启蒙教育,大多由后宫的嫔妃们完成。太宗曾说:皇子们“生乎深宫,长乎妇人之手”(贞观政要)。等到皇子们长大些就由专门的启蒙老师进行教育,为将来的就学作准备。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02-21 19:11
    回复
      例如“皇太子及诸王未就学,无量以《孝经》、《论语》五通献帝”。太宗“乃选郗常亨、郭谦光、潘无祚等为太子诸王侍读。”(新唐书·三宗诸子)可见在太宗时期,诸王和皇太子就学前,由皇帝选择合适的师傅对其进行启蒙教育。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2-21 19:14
      回复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为将来就学做准备的基础知识,以一些启蒙书籍为主。在当时唐代社会流行的启蒙教材主要有:《急就章》《文选》《开蒙要训》《千字文》《兔园册府》《文场秀》《蒙求》等。此外,皇帝也会让大臣们专门为皇子编写教材,如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诏以《初学记》为名,后其书行于代。”(大唐新语:卷9)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2-21 19:19
        回复
          所谓缀文就是学习写文章,皇帝为了让皇子们学习写作,让大臣专门编写教材供其学习。师傅对皇子们教授的内容很广泛,不仅包括文化知识,还包括宫廷中的规矩礼节,甚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例如,高祖的十八子舒王元名,年十岁,高祖在大安宫,太宗晨夕使尚宫起居送珍馔,元名师傅等谓元名曰:“尚宫品秩高者,见宜拜。”(旧唐书·高祖诸子)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02-21 19:21
          回复
            到了入学年龄,要到学校进行学习。皇子们入学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唐代叫做齿胄,意味着皇子们开始长大成人,一般有非常隆重的礼节仪式,特别是皇太子入学更是重要。皇子们进行初级学习的地方叫小学,最早由高祖李渊建立。这里的小学和现在小学的意思差不多,为初级学习的地方,隶属于秘书省,学生“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唐会要·学校:卷35)为主。后来小学逐渐衰落,到唐玄宗后,诸王皇子们大多都在安国寺东附苑城的十王宅、百孙院中长大,皇子们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也就在这两院中完成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2-22 19:25
            回复
              二、唐代皇子的学校教育
              皇子的中高级教育阶段,主要在弘文馆、崇文馆中完成。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2-22 19:26
              回复
                开元年间,玄宗对这些“贵胄子弟多不专经业,便于及第”很不满意,敕“自今已后,一依令试考试”(唐会要·贡举下)也就是规定以后皇子皇孙,都要进行科举考试,但是却仍然不见效果,到了德宗李适时,下敕“本置两馆学生,皆选勋贤胄子,盖欲令其讲艺,绍习家风,固非开此幸门,堕紊典教”。这里德宗要求的不是及第了,而只是希望皇子皇孙们学习一些知识,会“讲艺”能“绍习家风”(徐松,登科记考:卷12)而已。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2-24 19:15
                回复


                  13楼2015-02-25 17:24
                  回复
                    三、唐代皇子出阁后的教育
                    皇子出阁指的是皇子们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或被封为王后,搬出皇宫另立府邸。但按照规定还要有师傅的辅助和教育,进行继续学习,人员规定“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但也有些皇子因其年少或受父母宠爱不出阁。像高宗为晋王时,“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至立为太子”。(旧唐书·玄宗诸子传)高宗朝时,睿宗为豫王,虽成长亦以则天最小子,不令出阁。及至圣历初,封为相王,才出阁。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5-02-25 19:02
                    回复
                      虽然未出阁建立王府,但同样也配备一套完备的教育班子,据《唐会要》卷74云:“王子未出阁,侍讲、侍读、侍文、侍书,并取见任官充,经三周年放选,与处分。”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控制和监视诸王,年少的或受宠爱的皇子均不令出阁,据《日知录·宗室》云:“自中叶以来,皇子弟之封王者,不出阁。”而是设立了十王宅和百孙院,让他们居住其中。据《新唐书》记载:“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年,以渐长成,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大宅,分院居,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外诸孙成长,又于十王宅外置百孙院。每岁幸华清宫,宫侧亦有十王宅,百孙院,宫人每院四百,百孙院三十四人。”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5-02-25 19:05
                      回复
                        至此以后,皇子皇孙的各种事情都在十王宅和百孙院中完成,如“又于宫中置维城库,诸王月俸物,约之而给用。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皇子和皇孙的学习和教育虽还在继续,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子们的师傅不再隶属与那个王府专有,而由皇帝亲自选派,以集体授课的形式教授皇子们,如在十王宅和百孙院中,原来王府中的很多官员包括师傅被逐一废黜了。据《新唐书》记载:“玄宗诸子多不出阁,王官益轻而员亦减矣。景云二年,改师曰傅,开元二年废,寻复置,废常侍、侍郎、谒者、舍人。开成元年,改诸王侍读曰奉诸王讲读,大中初复旧。”宋代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自高宗以后,诸王府官益轻,惟开元二十三年,加容王以下官爵,悉拜王府官署,浸又减省,仅有一傅,一友,一长史,亦但备员,至于其王府不相见。”(《容斋四笔》卷11)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2-25 19:08
                        回复
                          唐前期各皇子都有自己的师傅和智囊团,再加上太子总是不能登位,加强了皇子们之间对皇位的争夺。到了玄宗时期,皇子们被控制在十王宅和百孙院中,更为重要的是,把皇子们重要的智囊团———师傅也罢免了。师傅不再隶属与某一亲王或王府,而是由国家统一配给,集体授课。到肃宗以后,诸王均从宫廷政变的主要参与者变成为被动受摆布者,无独立皇子,也没有了独立的智囊团。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5-02-25 19:11
                          回复
                            对于皇子的教育唐代帝王虽然很重视,但确实是令他们很头痛的一件事情。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在教育皇子的问题上却犯下了不可追悔的错误。太宗对于魏王李泰过分宠信,对魏王教育的重视甚至可以和太子的教育相当,给他配备优秀的老师,让他信任的大臣王珪当李泰的师傅,准许其开馆纳贤,这无形中就增加皇子泰的力量,对太子的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最终造成兄弟相残,朝廷动荡的结果。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5-02-25 19:12
                            回复
                              当太宗谴责承乾时,承乾回答:“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近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此时太宗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对其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耳。”(旧唐书·恒山王承乾传)这些说明在教育中一定要把太子和皇子的教育区分开,太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主要的,而对其他皇子的宠爱,不能超越和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5-02-25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