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归》中象的门类,计有“定象”“通象”“类象”“大象”“正象”“象类”“琐象”“变象”“成象”一干门类。
为何有这么多的象的说法呢?
还是那句话,文化背景使然,并不都是作者自己突然奇想出来的。
作者对六壬的领悟,书中说得很坦白:“六壬,象学也。”
当然这个象的含义很广泛,不是照相的像,也不是画像的像。这个我在以前的文中说过。
那么,这个“象学”的理论是作者的发明吗?不是!从哪里来的?最基本的根子是从古哲学来的,作者自己只不过又思考印证了一番。
那么,这么多的名称,是作者创出来的名词吗?我们定下心来看。
“大象”是已经约定俗成为古易哲学中的固定词语。
“正象”“琐象”这两个是类似于偏正结构的词语。
而其它有关“象”的说法,却不是固定的双音节的复合词。
这些我们今天看起来象是复合词的,是古语当中,有词性变化的短语句,来作为标题的简捷说法,而不是复合词。
也就是说这些短语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名称。
“大人”是已有固定语意的固定的词语,“打人”不是。
这种分析很重要吗?慢慢读《壬归》,细细体会便知。
象类者,类其象也。何以为类?因其象也。讲述所以为类,象上的根据。
类象者,细审类之呈象如何,探究类与其它因素间的关系状态的象,进一步找出这种象产生在现实中的对应情形。
以上二象,言类之所出,类之所适。
变象者,变其象也,因其初末而变之,事物有始终,有起落,前后有对应,有其变也。
通象者,贯通变化其象也。
变通二象,言课中因素促成已定之象之变化,变通的因素,一曰三传,二曰年命,三曰()。
成象者,言四课之成象也。天地定位,对待之体,相反相成,四象而出,故谓之成象。
大象者,四课为课之主体提纲,如《易经》之卦体,称为大象。
正象者,天地定位,为日为辰,居天地之正位者,四课也,故又为正象。
以上三象,言四课阴阳对待之象。壬课之大,莫如此者,壬课之正,莫若此者,壬课之成,莫若此者。
定象者,定其象也。或定类神,或定大象,或定组合象论其加临,更进而定之吉凶。并无特指,是一种拟象断象的过程。
琐象者,事物有参差,物不齐也。除以上大象以外,尚有琐细之象,或不能归类之象,于占有益,故称琐象。
以上名目,即是《壬归》之重要的标题(或者一些中心意思),是体系中一个一个的结点,慢慢地体会清楚语意,不要被这些说法所迷,有助于深入理解《壬归》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