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在安庆看了两天公馆演出,都有谢军的《江南才子》,也算是一部新编剧目,风流倜傥的江南才子谢军在台上不但完成了唱腔表演,还现场画了一幅富贵图---牡丹。很有新意,展示了唱功,做功和画功。
夜深了,懒得写了,直接上建议:
1、白纸上画牡丹,现场作画,创意蛮好,但会有观众怀疑白纸后面有线条,有可能现场描的,虽然不是这么回事,但用白板会更好,可以彻底杜绝观众的疑虑。
2、表演艺术和绘画艺术很难结合的,不是说结合不在一起,是观众回应的方式不一样,表演的回应方式是用叫好和掌声,而绘画的回应方式使用点头认可和啧啧称赞。现场验证了我这个观点,第一晚上画完后,观众有掌声,而第二晚上画完后,没有掌声,并不是说谢军画的不好,也不是观众不认可,而是观众的情绪随着演员的笔锋带进画境中去了,随着画面逐渐丰富和充实,观众不住的点头,赞叹,以至于到最后水到渠成绘画结束,观众也默默的欣赏了。但这就让舞台演出效果打折扣了。
如何改观呢,必须有突破点,最后一笔,让观众惊艳,注意,是最后一笔,这很重要!制造出一种效果,惊倒观众,让观众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要做到这点,按顺序画是不行了,不可能实现的了这个效果的。我记得看过一个动态图:图中,一个画家在路边画画,谁都看不懂他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到了最后,他把完成的画作倒过来,一副栩栩如生的大型的人物肖像画呈现在眼前,观众在最后一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戏迷看过那个动态图吗,我找不到了,如果有看到的,麻烦贴上来)。这是可以借鉴的。
不写了,要睡觉。
夜深了,懒得写了,直接上建议:
1、白纸上画牡丹,现场作画,创意蛮好,但会有观众怀疑白纸后面有线条,有可能现场描的,虽然不是这么回事,但用白板会更好,可以彻底杜绝观众的疑虑。
2、表演艺术和绘画艺术很难结合的,不是说结合不在一起,是观众回应的方式不一样,表演的回应方式是用叫好和掌声,而绘画的回应方式使用点头认可和啧啧称赞。现场验证了我这个观点,第一晚上画完后,观众有掌声,而第二晚上画完后,没有掌声,并不是说谢军画的不好,也不是观众不认可,而是观众的情绪随着演员的笔锋带进画境中去了,随着画面逐渐丰富和充实,观众不住的点头,赞叹,以至于到最后水到渠成绘画结束,观众也默默的欣赏了。但这就让舞台演出效果打折扣了。
如何改观呢,必须有突破点,最后一笔,让观众惊艳,注意,是最后一笔,这很重要!制造出一种效果,惊倒观众,让观众不由自主的拍手叫好。要做到这点,按顺序画是不行了,不可能实现的了这个效果的。我记得看过一个动态图:图中,一个画家在路边画画,谁都看不懂他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到了最后,他把完成的画作倒过来,一副栩栩如生的大型的人物肖像画呈现在眼前,观众在最后一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戏迷看过那个动态图吗,我找不到了,如果有看到的,麻烦贴上来)。这是可以借鉴的。
不写了,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