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自己写跟翻译发行的光在感觉上就不对是什麼意思呢
若是文化问题则无解
性格上的问题,我认为同人既是建立在我们对角色的认知基础上
就算只能把握一部份亦无妨
如同盲人摸象,纵使并非掌握全局,但象耳、象鼻、象腿仍是象的一部份
不偏离过分就行了(比如说只是名字相同的陌生人就不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适用单一人物,扩及整个文本也是没问题的,如同鲁迅论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即是索引派考证派对於一部石头记作出的种种解读
这就是读者反映理论、诠释学,可套用於任何文本,无论原创与同人
>>>>>>另,单单拎出一张杂志照从当下的神态动作服装背景入手,跟其他人做拼接,所衍生的故事得到承认是否有难度??
我想同人与原创并非得到承认与否的绝对标准,乃取决於於书写者的功力
扯远一点说,司马迁写鸿门宴,写项庄舞剑、写范增举玦,写人物座席次第,好似亲临现场,然其不曾亲眼目睹,必自史料中来,但谁都承认鸿门宴写得精采。
(简单来说:鸿门宴是史料断片加上司马迁的脑补)
说到拼接嘛
宋祁的鹧鸪天是从李商隐、李煜的诗化用而来
黄山谷将王安石的「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化成「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
拚得好便是点铁成金
题材问题亦然
功力够,纵是青菜豆腐也能是佳肴
不谙料理,即使鱼翅熊掌也可能糟蹋
对於同人
若不懂数字团的人看过后,也能自文本获得乐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野人献曝,写得没什麼章法,还请先进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