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先要具备“国际化领导力”。北大国际(BiMBA)商学院院长杨壮认为,尽管很多中国企业很早就提出了国际化的口号,但因指挥官的格局不够,未能把海外业务和国内完美结合,因此,还没有中国企业真正实现全球化的运营。
究竟什么是国际化领导力呢?
一、领导者要具备视野+格局+高度+梦想+愿景。
领导者必须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所谓价值观就是选择的排序,在众多选择中做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是危机发生的原因。国际化领导力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做正确的选择,一定要有很强、很高的判断力,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普世价值,洞悉国际环境、国际发展趋势,对国际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从中国的角度来谈,我们的价值体系应该纳入国际视角中,若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人文环境来操作,一定有缺陷。
二、领导者要完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的内涵、外延、功能、体系、体制。
具备国际化领导力的领导者必须是像乔布斯一样的专业领导,既了解消费者需求、了解员工,也了解市场趋势。做对的事,对地去做。能够举一反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要联合在一起。不能今年发展GDP,明年就发生雾霾;今天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天就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在专业领域内,领导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提起IBM、乔布斯或谷歌,人们能马上产生一系列与公司服务、产品、形象等有关的联想,因为它们具备“特点”。企业要成为国际player,需要在文化、制度、功能等各个方面建立国际化的机制,这一点华为已经在做了;而很多企业连德鲁克所说的基本的企业功能都没有,赶鸭子上架,很难基业常青。
三、一定要有建立在国家化准则上的品格魅力。否则力度越大,事做得越差。
判断力、专业知识能力、品格魅力构成了“国际化领导力三环图”,其中,品格魅力最重要。
优秀领导者的身上总是具有一种让追随者难以抗拒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被美国领导力专家库泽斯与波斯纳总结归纳为五个特征: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谁具备国际化领导力?
谁才是真正具备国际领导力的领导者呢?在杨教授心中,乔布斯、稻盛和夫是最佳典范。
以乔布斯为例,他视野和格局超群,有很强的使命感和前瞻感,在手机设计、功能方面带来了的颠覆性的变化;他对客户和员工的看法、对市场的把握是超前的,这都是他专业度的体现;他信仰佛教,他的一生是为了改变人类,而不是为了赚钱;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执着、不放弃。杨教授认为,乔布斯极好地印证了“国际化领导力三环图”。京瓷的稻盛和夫曾说,做任何事,要有付出,才能成功。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成功的法则是思维模式x努力x能力;思维模式的定义是:做人何为正确。如果思维模式为负,更多的努力和能力都只能产生更多的负能量。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领导力的人才?
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矛盾体。企业急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素质、国际行为准则的人才,团队难以获得正确引导。但在引进人才时,外部挑选的条件依赖内部的文化土壤,如果企业没有国际化土壤,无法留住人才,还会制造矛盾,会添乱,双方都想改变对方。
某些行业已经具备培养国际化领导人才的基因。很多互联网企业没有文化负担,使命、战略、目标、能力都和国际化企业接近;讲求透明、团队、文化、凝聚力、持续发展。出口企业很有国际范儿;它们没有包袱,还有很好的国际化服务和产品、市场作为载体。
而国企、大型民企、小作坊式的民营企业,要培养具有国际化领导力的人才就会比较困难。企业领导者本身的格局有局限,即使有好的产品,也无法打开国际市场。
领导者要改善领导力,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需要转型的是企业的一把手,高层。前段时间董明珠在网络上很火,她比较武断,这是中国特色,在国内有效,但不符合国际化。
领导者可以从修身齐家、自我认知做起,知道“我是谁”,“我的目标使命是什么”。这是商人和领导者的区别。企业高管可以将传统课程、游学、学校与社会的交流相结合,通过学习提升国际化视角、国际化格局、价值体系、管理能力、品格魅力—在课堂上学习EMBA;课外行万里路,到美国看创新企业,到英国看绅士精神,到德国看德国制造,到日本看精益生产,到韩国看企业创新、交流机制。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究竟什么是国际化领导力呢?
一、领导者要具备视野+格局+高度+梦想+愿景。
领导者必须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所谓价值观就是选择的排序,在众多选择中做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是危机发生的原因。国际化领导力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做正确的选择,一定要有很强、很高的判断力,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普世价值,洞悉国际环境、国际发展趋势,对国际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从中国的角度来谈,我们的价值体系应该纳入国际视角中,若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人文环境来操作,一定有缺陷。
二、领导者要完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的内涵、外延、功能、体系、体制。
具备国际化领导力的领导者必须是像乔布斯一样的专业领导,既了解消费者需求、了解员工,也了解市场趋势。做对的事,对地去做。能够举一反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要联合在一起。不能今年发展GDP,明年就发生雾霾;今天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天就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在专业领域内,领导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提起IBM、乔布斯或谷歌,人们能马上产生一系列与公司服务、产品、形象等有关的联想,因为它们具备“特点”。企业要成为国际player,需要在文化、制度、功能等各个方面建立国际化的机制,这一点华为已经在做了;而很多企业连德鲁克所说的基本的企业功能都没有,赶鸭子上架,很难基业常青。
三、一定要有建立在国家化准则上的品格魅力。否则力度越大,事做得越差。
判断力、专业知识能力、品格魅力构成了“国际化领导力三环图”,其中,品格魅力最重要。
优秀领导者的身上总是具有一种让追随者难以抗拒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被美国领导力专家库泽斯与波斯纳总结归纳为五个特征: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
谁具备国际化领导力?
谁才是真正具备国际领导力的领导者呢?在杨教授心中,乔布斯、稻盛和夫是最佳典范。
以乔布斯为例,他视野和格局超群,有很强的使命感和前瞻感,在手机设计、功能方面带来了的颠覆性的变化;他对客户和员工的看法、对市场的把握是超前的,这都是他专业度的体现;他信仰佛教,他的一生是为了改变人类,而不是为了赚钱;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执着、不放弃。杨教授认为,乔布斯极好地印证了“国际化领导力三环图”。京瓷的稻盛和夫曾说,做任何事,要有付出,才能成功。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成功的法则是思维模式x努力x能力;思维模式的定义是:做人何为正确。如果思维模式为负,更多的努力和能力都只能产生更多的负能量。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领导力的人才?
这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矛盾体。企业急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素质、国际行为准则的人才,团队难以获得正确引导。但在引进人才时,外部挑选的条件依赖内部的文化土壤,如果企业没有国际化土壤,无法留住人才,还会制造矛盾,会添乱,双方都想改变对方。
某些行业已经具备培养国际化领导人才的基因。很多互联网企业没有文化负担,使命、战略、目标、能力都和国际化企业接近;讲求透明、团队、文化、凝聚力、持续发展。出口企业很有国际范儿;它们没有包袱,还有很好的国际化服务和产品、市场作为载体。
而国企、大型民企、小作坊式的民营企业,要培养具有国际化领导力的人才就会比较困难。企业领导者本身的格局有局限,即使有好的产品,也无法打开国际市场。
领导者要改善领导力,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需要转型的是企业的一把手,高层。前段时间董明珠在网络上很火,她比较武断,这是中国特色,在国内有效,但不符合国际化。
领导者可以从修身齐家、自我认知做起,知道“我是谁”,“我的目标使命是什么”。这是商人和领导者的区别。企业高管可以将传统课程、游学、学校与社会的交流相结合,通过学习提升国际化视角、国际化格局、价值体系、管理能力、品格魅力—在课堂上学习EMBA;课外行万里路,到美国看创新企业,到英国看绅士精神,到德国看德国制造,到日本看精益生产,到韩国看企业创新、交流机制。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