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亦称截句,前人以为绝句是截律句中四句而成,后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仗,是截取律诗后四句;皆对仗,是截取律诗中间四句;皆不对仗,是截取律诗的首尾。
这种说法,是违背了历史事实的。绝句的产生,是在律诗之前。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收有古绝句四首,曰:
【古绝句四首】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原来,古人作诗,以四句为一意思的完结(绝),故单独四句的诗即谓之绝句。也正因为绝句是在律诗之前就产生了的,所以绝句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符合近体诗格律的绝句,一种是不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古绝。
我们说近体诗包括律诗与绝句,但严谨的说法是,包括律诗与一部分绝句。古绝属于绝句,但不属于近体诗,而应归入到古体诗的范畴。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里,就有不少是古绝。
绝句中五言短小,写出来如果词藻工丽,就会显得太纤弱。因此五言绝句下语须古拙有致,多采用问答体,或通首比兴,婉而多讽。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四两句,稍事渲染,即写出隐者的高洁不群。
又如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答齐高帝的,其意是在说,山中隐逸生活之佳处,只能自己怡悦,与世俗之人是没有办法讲的。写得深婉多讽,极耐寻绎。
至于摩诘五绝,则一片神理,皆自空虚中来:
【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就是指王维的这类作品而言。
五绝易作,其诀窍即在三、四两句不直接写题旨,而渲染景致或托寓比兴。五绝以古绝为正宗,近体五绝,终觉气格卑下。
下面主要谈谈七言绝句的作法。
七言绝句以唐之太白、龙标最佳,一方面是靠他们的天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大唐充分自由的社会人文环境作基础。后世应以清代王士禛及龚自珍最称合作。但渔洋以风神情味胜,定庵则以思力绝伦、茂郁清深见胜。渔洋诗有法度,学之易有所得,定庵诗箫狂剑怨,词句也极其漂亮,容易打动人,但如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之必流于浮滑。清末南社诸公,颇学此体,但终不能传诵,即是此理。因此这堂课所选的例子,皆是渔洋《精华录》中的作品。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即所谓神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