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吧 关注:638贴子:2,544

从分子人类学看华夏民族的起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子人类学是最近才兴起的学说,涉及很多生物学的知识,上海的复旦大学走在了这个学说的尖端,从2005年开始迅猛发展,在中国形成一个专业的学科。分子人类学主要的优势是能科学地解释人类的形成、民族的起源。基因是不会说谎的,即使你改变了民族身份,但是基因还是可以完整保留你的根源,你的祖先来源。所以,研究分子学的态度是,事实是怎样我们就承认怎样,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
  人与人之间的基因是大致相同的,只有8%的基因存在差异,但是这微小的差异,却确定了很多东西,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研究分子学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的假设理论,因为分子学这种新兴的学科,随着研究数据的增多而会不断更新以前的观点,所以笔者有错误的话,也请大家指出。分子学另一个特点是,各种理论也比较多,很多研究者都会形成一种自己的理论,有些领域并没有权威的主流观点。笔者是打算统一已知的主流观点,存疑的地方就保留多方的观点。
  华夏的典籍记载是最古老、最有系统的,最古老的书籍莫过于《山海经》。《山海经》的一部分,古老性可能超过其他史籍。《山海经》分为两部分:《山经》和《海经》,他们属于两大系统,《山经》是地理学性质比较强,《海经》是天文学为主体的。笔者已经破译了《山海经》的主要密码,所以把心得总结出来给大家分享。
  研究华夏的上古史,研究史籍还不够,必须结合分子学、考古学去看,有存疑的地方就存疑,不要下确定性的结论。 东亚人种的形成,是本书探讨的重点。虽然同为东亚民族,华夏族的核心基因是O类型,通古斯的是C类型。中国的正统朝代都是以O类型为中心继承的。
  欲观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


IP属地:安徽1楼2015-03-24 13:38回复
    天涯的帖子,挺不错的,转来看看


    IP属地:安徽3楼2015-03-24 13:39
    回复
      C、D系都属于古亚洲人,开创了南亚人种,另一方面,他们两个人群虽然早到达东亚大陆,但是文化程度比较落后,没有建立什么文明。说完了这两个,要进入主题了。


      IP属地:安徽5楼2015-03-25 11:17
      回复
        要描述一个世界各民族的大体系,实在太复杂了。世界上出现过的大小民族何止过千?而且很多小民族以及其语言,是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是人类发展的多样性。我们只能抓住主干,以主流民族的发展趋势来展开。


        IP属地:安徽6楼2015-03-25 11:17
        回复
          话说体质学上把智人分为黑人、白人、棕人、黄人,这种划分是按皮肤的颜色来分,比较直观一些。C、D类型基因的人群都是棕色人种,O类型的人群是黄色人种,各肤色的顺序是黑种人最先产生,然后是棕种、白种,最后进化而成黄种人。经过检测,黑种人的体力最好,而黄种人的智商最高。棕人、白人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黑种人的文化最原始,而高级的文明大致都是黄种人建立的。棕人接近黑人,而白人接近黄人。这是进化而形成的规律。


          IP属地:安徽7楼2015-03-25 11:17
          回复
            总体而言,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扩张风格完全不同,欧洲人是以武力征服为主的,征服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欧洲之间的语言差别不大。而亚洲人则是以文化征服为主,征服比较缓慢,所以亚洲人之间的语言差别比较大。
              下面开始谈东亚的主人——O类型基因的黄种人扩张历史。


            IP属地:安徽8楼2015-03-27 12:51
            回复
              华夏族群应运而生,他们就是O类型,在云南、广西开始分道扬镳。他们兵分三路扩张,一路走沿海,一路走丘陵,一路走高原。高原的生存条件最艰苦,所以走这一路的人数最少。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走最艰苦的路的人,反而是日后成就最高的,他们成为了华夏的主体。此是后话。
                走沿海的人群是从广西进入的,率先形成了O1系的百越(包括壮侗)部落。百越沿着海边发展,他们是构成华夏族群的一员。今天浙江人的母系血缘,是受到百越影响的。百越的语言是古越语,是侗泰语的前身。父系主力是O1a-M119基因,母系是线粒体b。日后他们父系占汉族的14%。百越在八千年前就去到了上海,为越国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IP属地:安徽9楼2015-03-27 12:52
              回复
                另外两支人群从云南出发,一支走丘陵的人群形成了O2系的百濮部落(古代苗瑶系的前身),百濮开创了位于江西省的大溪文化。根据史料记载,百濮当时的特产是大象、犀牛、孔雀,这些都是中原所没有的。古苗瑶部落是百濮向华夏族群进化的过渡产物。百濮使用的南亚语系,是古苗瑶语的前身,他们的主要基因是O2-M268,以后占到汉族的9%。
                  另一方面,走西北的人群沿着四川走到了青藏高原,最终进化成O3系的华夏族群,O3系担当着华夏族群的主角。这个华夏族群是汉族和藏族、古羌族的共同祖先,汉藏是同源的,两者都说一种古汉藏语系的语言。
                  这些从云南北上的黄种人,他们的体质随着地理气候而开始发生变化。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头颅比较圆,额头有些前突。到了高原之后,为了适应环境。他们面型变得更狭长,鼻梁变得挺拔。不再是阔鼻大嘴的南亚类型。
                  O系黄种人最终占领了古亚洲人的土地,并征服了古亚洲人C、D系。他们之所以能超越古亚洲人,是因为他们会灵活地使用工具,有更好的狩猎能力。有了生存猎食的优势,导致他们人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古亚洲人,然后 O系黄种人发展出农耕文明,轻易地打败了古亚洲人。


                IP属地:安徽10楼2015-03-27 12:52
                回复
                  帝俊之谜一直缠绕了华夏千年,是众说纷纭。
                    战虎 著
                    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从山海经里面找点线索,《海内经》里面是有一段话。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羿在《左传》里面称夷羿,原来又是东夷人物。而且有一个羿射十日的神话,他是东夷里面的一个神。
                    再看另一个在帝俊体系的人物少昊,他也和东夷有关。《左传》记载郯子追忆先祖少昊时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少昊部落以鸟命官,即是鸟图腾了。上面说了,东夷是鸟图腾的。所以少昊也是少见于华夏的典籍,是有记载过,但不太多。
                    其次,帝俊的世系和黄帝、炎帝的世系都不一致。证明帝俊是原生态的东夷体系。由于东夷一词后来带有一些贬义的色彩,我们用东方体系来表示。因为东夷部落也是构成华夏族群的一员。
                    然后,既然帝俊是东方体系,就不会是帝喾或者帝舜了。一是帝俊后代的活动轨迹大多在东方,当时和西边的炎黄世系还没凑到一起。二是东方体系有自己的神系,帝俊开创万物,其实可以类比的不是帝喾或者帝舜,而是黄帝。但二者一个是东边的,一个是西边的。他们各是这两个体系的远祖。
                    学者王国维提出过,帝俊的“俊”字,和甲骨卜辞中的“夒”字相似。只要把俊的人字旁放在夋头上,和夒相似度达到90%。夒即是先商的远古始祖了,他见于甲骨文,那么他的身份是明确的。先商的活动轨迹也是在东方,甚至是东北方(下文会提到),和帝俊的轨迹吻合。
                    那么,帝俊的谜题很好就解开了,他就是东方的先商体系的始祖,后来也是华夏的一分子。


                  IP属地:安徽12楼2015-03-27 12:53
                  回复
                     先商部落是有宗教信仰的,他们相信有天帝的存在,所以他们每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先用甲骨文占卜,如果卜卦的结果是好的就去做,如果是不好的就不做。甲骨文里面比较多出现的是王亥,王亥便是先商的一个重要祖先,更准确来说是高祖。王亥有多个称呼,《史记》里面则作振,《山海经》、《竹书纪年》与甲骨文里面相符合,都作王亥。证明《史记》的振字是传抄之误。《史记》对于上古的历史,很明显是有很多错漏。需要参考其他资料来对比。
                      话说先商曾经向南发展到今巨野县,被挫败后,又退回易水领域。王亥天资聪慧,发明了牛车,开始有效地驯牛,大力促进了农牧的生产。于是王亥带领先商部落继续向南发展,他和其他部落互通商贸,贩卖牛车给别的部落,交易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后世把做商贸的人称为“商人”。
                      《山海经》的大荒东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甲骨文的夒字作鸟形,王亥的亥也从鸟,证明先商是鸟图腾的。不过这里王亥持鸟,未必是要食鸟,《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画的,画的是王亥正拿着鸟,而大荒经的作者延伸为王亥要吃这个鸟。在向南扩张中,王亥因为好色,和有易氏的贵族女子私通,被有易氏的的头目所杀。有易氏据说是舜帝的后裔。有易氏和先商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冲突,这件事被《竹书纪年》、屈原的《天问》都记录了下来。
                      王亥尸首还被分尸,暴尸街头。《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说:“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王子夜就是王子亥。由于《山海经》是远古的典籍,夜和亥字形相近,转录抄错个字很正常。
                      王亥被分尸七处之多,激起了先商部落的愤慨,后来王亥的后代上甲微为王亥报了仇,驱逐了有易氏,占领了他的土地,然后继续向南扩张。先商当时还是游牧为主,迁徙达到八次以上。近代学者顾颉刚有过考证。


                    IP属地:安徽13楼2015-03-27 12:53
                    回复
                      【网友争论】
                      有个“十万昆仑”网友提出他惊人的观点:《山海经.五藏山经》实际上是亚洲的地形图!这张图包括了北非东部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在内,这才是真正的大禹九州图!这是一张至少4100多年前的地形图!而且《大荒经》实际上是大洪水时的方国地图。这张图揭示了一个非常震惊的史实!至少4000多年前的亚洲,包括北非和美洲的阿拉斯加在内,它们是大一统的!
                        ——————————————————
                        战虎曰:这个网友的观点真是不敢恭维。虽然我和他都是研究山海经,但结论却相差十万八千。
                        有点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夏商周的活动轨迹都在中国境内的,甚至可以说范围就是在中原周边。从基因学、语言学上,都可以彻底否定这个网友的论点。
                        时下《山海经》的世界版图说,甚为嚣张。其实《海外经》里面海外的意思,并不是今天说的国外、遥远的地方。而是指人工海域之外的地方。这个要从《海外经》的成书环境说起,《海外经》是一个作者认为四面环海的环境下写成的。但是中国的版图并不是四面环海的,而是东部、南部临海而已。 而其他方位的海,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大洪水淹没了陆地,二个是人工开拓的海域(可参考古时候的护城河)。


                      IP属地:安徽14楼2015-03-27 12:55
                      回复
                        好厉害的样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4-04 11:20
                        收起回复
                          周人的基因(二)
                            周人可追溯的祖先是姜嫄。姜氏族前文提过,是以姜水为姓氏。所以姜嫄的氏族原先就在姜水附近活动,姜水正是炎帝的活动范围。那么周人的始祖正是炎帝的后裔、神农氏的后裔,也是黄帝的近亲,这个从史料和基因上都得到了互证。所以周人推重“炎、黄”二帝是有原因的。在姜嫄之时,先周可能还处于母系社会后期,所以当时比较注重女性。
                            姜嫄在野外生了个儿子叫后稷,她本来想弃掉,后来觉得怜惜,又重新将他养育成人。所以后稷的小名是弃。后稷长大后对农事很有研究,成为了“农师”。后稷的稷是粟米的意思,粟米正是后稷擅长种植的作物。
                            周人重视农业,奠定了后世农耕社会的基础,延续了二、三千年。而且秦朝大一统
                            中国,之后形成汉族。秦国人的血统继承于周,即周人是华夏、汉族血统的主要来源。周人的O3-M117基因类型,在汉族中占了16%的比例,比其他同类的单倍体都要高。


                          IP属地:安徽20楼2015-04-06 19:57
                          回复
                            山海经解密 (一)
                              把《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定位在先秦是比较严谨的,但《山海经》的山经和海经是不同的。山经是地理学的杂志,海经却是和天文相关的。研究山海经,真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哟。
                              《海内经》最后一段话暴露了一些蛛丝马迹:“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噎鸣生岁十有二,是一段比较平常的话。但里面却含有一个秘密:“十”这个数字后面带有,是远古的用法,有学者提出这是夏朝的习惯用法。战虎认为,就算不是夏朝的用语习惯,也是非常古老的。《山海经》里面提及到文王,不是说明《山海经》是周朝作品吗?《山海经》其实是被多个人编辑过了,文王的事只被提及过一次,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山海经》被改动的地方很多,例如《大荒南经》的衡石山,被放到《大荒北经》了。
                              本来《大荒经》是以大荒南经为第一顺序的,现在却变成了第二部,大家可参考一下海经的顺序。而《海内东经》》后部分又插入了上古的《水经》,真是乱得一塌糊涂。
                              可以确定的是,《海经》是根据图画来形成文字的,这就是远古的图语来源.《山海经》里面编好了天文学的密码,被隐藏了几千年.被忽略、被误解,编码者应该是一个有权力的巫师,巫师在远古时候的地位是很高的,仅仅次于帝皇。东晋的郭璞虽然对编辑《山海经》是有功的,但是他的作注却让《山海经》更难懂了,离题十万八千里。到了近代,才不断有学者开始从天文、观星这个方向着手破解《山海经》,不断有所突破。


                            IP属地:安徽21楼2015-04-06 19:57
                            回复
                              【中西医结合】
                                战虎有天在路上走,看到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牌子,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文章——“基因+山海经”,不就是中西医结合了吗?中医是山海经,西医是基因学。要搞一个中西合璧的精华,真是要很多的勇气,因为非议的声音会有不少。中医说你离经叛道,西医说你不像西医。
                                战虎在文章里,一时穿插中医,一时诠释西医,的确是有点乱。不过二者结合起来,又会产生莫名的火花,凌乱中会发现一些套路。战虎愿意继续作这方面的尝试,宁愿忍受骂名。
                                近代的确有很多人诋毁中医,认为中医无用论。中医能够流传几千年,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这不是西医思维能够解释的。而西医自然也有他的不足,西医见效快,但很难治理根本,所以常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如果能够集合中西医的长处,自然会有更大的提高,这个肯定是很难做到的,但大家都可以尽量尝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只要目标正确,即使目前受到质疑,战虎相信终有一日还是会成功的。


                              IP属地:安徽22楼2015-04-06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