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原理吧 关注:26贴子:233
  • 3回复贴,共1

互补原理并非唯物辩证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玄之又玄的认识,是同时从有和无两个方式上得出的。(这个认识论的现代版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这样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常识无法比拟的,但与我们对万物的常识却是背反的。(波尔也说过这个问题,大意是:如果你不曾对量子理论感到过困惑,那就是你还没真正理解量子理论)。在这样的认识下,万事万物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称为大顺。
  运动和静止,是分别基于无和有的两种观察方式。
  唯物辩证法把矛盾双方视为一种客观的、与观测主体无关的”物自体”的”运动”,而这并不是互补关系所表述的内容。互补关系的双方是不能合乎逻辑地表述在统一体系里的。正如有和无,有就非无,无就非有,同一对象在同一逻辑中无法既有又无,否则就是自相矛盾的诡辩了。所以互补原理是建立承认在对一切合乎逻辑的系统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一基础上的,依靠变换系统来达到互补的完整认识,这样两种对立矛盾的观点可以在基于不同观测方式的系统内各自逻辑自洽,而不象唯物辩证法那样企图把一切统一在一个单一的、可表述的、逻辑自洽的”宇宙真理”里面。在能量区分极限的解释上,唯物辩证法的失败是一览无遗的。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关于运动的一系列悖论。西方和东方都有先哲提出过”飞矢不动”的观点。简单地说,如果我们界定任何一个瞬间,在这一瞬间飞矢必停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即在这一瞬间飞矢是不动的。既然飞矢在任何一个瞬间都是停留不动的,则将所有的瞬间加总起来,飞矢就一直都是静止不动的了。是为飞矢不动的悖论。
  飞矢不动的悖论的根源恰恰是企图同时把基于有限可分的区分方式(每一瞬间的飞矢)和基于无限可分的连续方式(存在无限个瞬间叠加起来的连续时空)这两种互斥的认识统一到一个逻辑体系中去,结果导致自相矛盾。
  这一悖论有两个解决方式:
  一种是”常有”的方式,即从区分的角度来看,放弃连续性的角度。最小区分界限上的”运动”是不可观测的,普朗克尺度之内的时间和空间从观测角度而言是无意义的,飞矢从一个瞬间的位置到下一个瞬间的位置的”运动”是跳跃的而不是连续的过程,而这个跳跃的过程是区分的观测方式所无法表达的。
  另一种是”常无”的方式:即放弃区分的角度而从连续性的角度去看,这时所谓绝对存在的”每一瞬间的飞矢”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连续运动本身。所谓飞矢好比一个波包一样,只是运动之中的形式。
  换句话说,测量方式在互补原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测量主体和被测量的对象是不可分割地发生联系的,是一个整体。互补原理的表达方式中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观测主体的客观世界(所谓绝对存在),因而也就排斥了唯物论。同时互补原理在互斥的双方各自的角度是逻辑自洽的,但互斥的双方是基于观测主体的选择而产生的,并不是”自在”的,不能脱离观测方式的选择而合乎逻辑地统一在同一体系内,因而也就排斥了辩证法。
  没有作为本质的善也没有作为本质的恶,正如没有作为本质的粒子也没有作为本质的波动。其实按互补原理,所谓互补双方的转化,并不是因为对象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从善变成了恶又从恶变成了善),而是因为你自己选择了不同的观测方式。
  黑客帝国里光头小男孩也说过:
  THERE IS NO SPOON.
  IT IS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ONLY YOURSELF.
引一段量子物理史话的内容辅助说明:
  电子是粒子还是波?那要看你怎么观察它。如果采用光电效应的观察方式,那么它无疑是个粒子;要是用双缝来观察,那么它无疑是个波。它本来到底是个粒子还是波呢?又来了,没有什么“本来”,所有的属性都是同观察联系在一起的,让“本来”见鬼去吧。
  但是,一旦观察方式确定了,电子就要选择一种表现形式,它得作为一个波或者粒子出现,而不能再暧昧地混杂在一起。这就像我们可怜的马,不管谁用什么方式观察,它只能在某一时刻展现出一种颜色。从来没有人有过这样奇妙的体验:这匹马同时又是白色,又是红色。波和粒子在同一时刻是互斥的,但它们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在一起,作为电子的两面被纳入一个整体概念中。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ComplementaryPrinciple)。
  (注意,这里说的统一不是像辩证法所谓的统一,不是在同一层次统一在一起。它们在同一层次是互斥的,不可以同时出现。)
  重温一下波和粒子在双缝前遇到的困境:电子选择左边的狭缝,还是右边的狭缝呢?现在我们知道,假如我们采用任其自然的观测方式,它波动的一面就占了上风。这个电子于是以某种方式同时穿过了两道狭缝,自身与自身发生干涉,它的波函数ψ按照严格的干涉图形花样发展。
  但是,当它撞上感应屏的一刹那,观测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在试图探测电子的实际位置了,于是突然间,粒子性接管了一切,这个电子凝聚成一点,按照ψ的概率随机地出现在屏幕的某个地方。
  假使我们在某个狭缝上安装仪器,试图测出电子究竟通过了哪一边,注意,这是另
  一种完全不同的观测方式!!!我们试图探测电子在通过狭缝时的实际位置,可是只有粒子才有实际的位置。这实际上是我们施加的一种暗示,让电子早早地展现出粒子性。
  事实上,的确只有一边的仪器将记录下它的踪影,但同时,干涉条纹也被消灭,因为波动性随着粒子性的展现而消失了。
  我们终于明白,电子如何表现,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观测它。


IP属地:浙江1楼2015-03-27 07:49回复
    观测不是根本,只是检验手段,我觉得从“人”的角度出发就是观查现象,展开联想,悟通道理。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完全符合你的理论,但都是无法观测的,只要能观测必然不符合定义!所以这是思考设定的一个理论概念!如同数学的∞和0的结合体概念,所以这个概念才能解释一切问题。赞美楼主!!大才!!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8-11 06:26
    收起回复
      让你看啥都不知,诚难谋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18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