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吧 关注:4,503贴子:53,956

福建土楼——从美国卫星“发现”中国核弹发射井谈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国卫星误解土楼为导弹发射井”是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不仅仅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不光在网络上流行,连当地人当地导游都津津乐道,本文就专门来揭穿它!

土楼卫星照片,卫星照片判读时,都有比例尺问题,即不单单看图片形状,还要分析目标的尺寸


1楼2015-03-27 19:35回复

    伊朗在建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卫星图片


    4楼2015-03-27 19:37
    回复

      朝鲜宁边核反应堆卫星照片,左侧圆筒形建筑即为冷却塔


      5楼2015-03-27 19:37
      回复

        朝鲜泰川200兆瓦核反应堆,注意卫星图片中的冷却塔和土楼完全不一样


        6楼2015-03-27 19:38
        回复

          朝鲜宁边五兆瓦核反应堆,注意冷却塔形状和土楼完全不一样


          7楼2015-03-27 19:38
          收起回复

            民兵Ⅲ导弹发射井,由此可见导弹发射井周边不会有民宅,井口也不会高出地面,和土楼特征完全不一样。


            8楼2015-03-27 19:39
            回复

              航拍永定大地土楼群,请你注意,途中方形土楼居多,圆形土楼少


              10楼2015-03-27 19:40
              回复

                直径达到73米的振成楼,注意它一、二楼不开窗,三、四楼才开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防御能力,大门一关,一般土匪没有足够高的云梯可以攻进来。大门门闩粗大,要撞门困难。最底层墙体厚1.8米,想挖墙脚的别费心了。
                振成楼 建于1912~1917年,设计者林鸿超,富裕烟商后代,清末秀才,参加辛亥革命,民国二年(1913年)在汀州府被选为全国众议院议员。孙中山和黎元洪曾分别题字“博爱”和“里党观型”制成匾额赠给他的振成楼。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为架梁式的土木结构,高16米,分4层,每层48个房间(全楼共计218个房间),有4道楼梯从一层通往四层。一层为厨房、膳厅,天井中有男女浴室、猪舍;二层为储藏食物的仓库;三、四层为卧室。外环楼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隔墙。内环楼共2层,为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建筑。中堂大厅,它宽敞明亮,舒适大方。4根近5米高的粗大石柱挺立,石柱上架着数米长的石梁,形成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振成楼可以说是“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杰作。振成楼里先后走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位中科院院士(林尚安),与楼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陶冶和严谨的家训是密不可分的。


                12楼2015-03-27 19:41
                回复
                  土楼的修建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建楼”,委员的老丈人就当过泥水匠,建过土楼,委员在这里必须澄清一个谣传:“红糖、糯米、鸡蛋清混合黄土成三合土,建成土楼。”土楼用土为山上挖掘的“生黄土”,即其中不能含有树根、草根、腐殖质的黄色生土。生黄土粘性大,稳定性好,当地人用其和粗砂加水混合成泥浆,可以当粘合剂砌砖墙,甚至可以抹在外墙上,能经历风雨冲刷多年。用模板夹黄土,夯土成墙,基本技术并不复杂。您要是在土楼旅游时候,听导游说“红糖、糯米、鸡蛋清”建土楼,您不妨请她立刻算算这需要多少甘蔗、糯米,要养多少鸡下多少蛋才够?立马戳穿这个牛皮!在倭寇侵扰的沿海地区,多冲积平原,或石山,当地土壤普遍为充满腐殖质的沙土,粘性差,容易散,当地缺乏生黄土,无法夯土成墙,于是小型卫所或者氏族居所多用单层石料砌墙为城(如东山岛明代防倭寇卫城遗址,宋代后裔赵家堡)。大型城墙以石料为皮,沙土为心筑城(参考平遥古城图)。在山区,也有极少数石楼,如升平楼。


                  16楼2015-03-27 19:43
                  回复
                    土楼的建筑过程说起来话长,博客文章太长读者累,委员单说土楼结构中最重要的——土墙。土楼外墙一般为夯筑土墙。楼内分隔房间或低矮楼房的外墙,大多为泥砖土墙,也有采用夯筑土墙的。
                    夯墙时,每夯完一“覆”(即一小层土)都要放墙骨,以木条、竹筋起到钢筋的作用,提高墙体抗拉力。墙夯好后,刚打开墙枋(模板),最容易看出夯墙的效果。质量好的,两边墙壁的泥土夯得紧密、光洁,上下两覆墙土之间不脱层,整体均匀一致。质量差的,打开墙枋立即可以发现墙面粗糙和不均匀。夯完二三圈墙后,须及时修墙补墙。修墙补墙,
                    一是使墙体保持垂直或按预先设计的“收分”升高,不致偏离;二是使墙壁表面平整光洁。修墙时还要区分墙的阴阳面,墙的向阳面比背阴面干得快,因而墙体易朝背阴面倾斜,俗称“日推墙”(图片为一座向背阴面倾斜的“和贵楼”土墙,建于1732年,屹立278年不倒)。


                    17楼2015-03-27 19:44
                    回复
                      因此,在修墙时得留有余地,即有意让土墙微向阳面倾斜,待墙干后就能自动调节至垂直。建筑土楼不搭脚手架,因此修墙补墙要随着墙体升高及时完成。土墙夯筑至安放门、窗的高度时,要在准备作门、窗的顶端处放置门排、窗排,以承托门、窗上方的墙体。门的位置留着口,不夯土墙;窗户处不留口,待迁入居住时再把土墙凿开。古代一般一二层不留窗,而最近二三十年随着社会稳定,当地已经没有土匪和大规模械斗,有些住户为了方便,在二楼也开窗。夯筑完一圈土墙,要再夯筑上一枋墙时,必须看夯好的墙是否已经干燥到一定的硬度,能承受住上一枋墙的压力。建筑墙厚1米以上的大土楼,须分段夯筑。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较好地安排劳力。
                      土楼大墙的厚度从第二层起由下而上逐层递减。一般每层减少9~18厘米。大墙顶层一般不少于54厘米,子墙不收减。这样能够减轻墙体自重,减少工料,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上轻下重,上薄下厚,重心偏下,墙体稳固。夯墙工期长达一到三年,每天收工时,夯墙师傅和挑土上墙的小工要把土墙遮盖好,做土小工要把墙土盖好,以防雾、防雨、防霜冻。但是等到土墙彻底干燥以后,就能经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只要不遭遇火灾或者大水灾,绝大部分都能完好保存下来。
                      这么厚实的土墙,就是为了突出防御功能。


                      18楼2015-03-27 19:44
                      回复
                        缘起军事堡垒
                        虽然土楼被当成导弹发射井是一个谣传,但是土楼的建造和军事密切相关。土楼建造原因有四个:
                        1.中国唐朝国力强盛,向西开拓西域,向南入闽。在军事移民、开拓垦殖的过程中,不断和福建当地原来的土著发生冲突,于是移民筑城自保。中国自古有修筑城池的传统,不同的古代城墙没有居住功能,而土楼以居室外墙作为城墙,显然简化了程序,节约了土地,降低了成本,适合民间大规模建设。
                        2.中原地区自古多战乱,人民不断向南迁徙求生,一部分中原汉人迁入福建以后,遭到当地土著和野兽的袭扰,为自保,筑城寨。他们就地取材,运用中原古代的板筑技术,仿照军事用途的城池,在定居地夯筑土墙,建筑土堡、土围,或称之为寨。这些地名不少沿用至今,有些则可见诸文献。如龙岩市永定县溪南里的田心堡,丰田里的下堡、三堡、增瑞堡、龙潭堡,太平里的秇梓堡,坎市阙姓的土围,以及新寨、龙安寨、中寨、太平寨、鸡笼寨等。这些堡、寨已不是中原地区原来的军事建筑,而是军事用途与居宅合一的新型建筑,是后来福建土楼产生的基础。而存世最早的圆土楼——高头乡的金山古寨,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并不命名为“楼”,称寨,也是这一起源的证据之一。


                        20楼2015-03-27 19:45
                        收起回复
                          楼主,很久不见你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8-03-25 1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