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h Carey [Me. I Am Mariah...The Elusive Chanteuse] 三星半
围绕“轻度怀旧”的主题缓缓展开,点到即止、见好就收的理智态度达到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步。在她保持重度PS的身姿之时能交出这张轻度PS的作品,也算让人喜出望外。

这几年,Mariah Carey(以下简称“MC”)对两样外在的事物相当执着:一,是“我刚刮了腋毛你看看?”系列的举起手臂拍照的姿势;二,是买账的人觉得美好、不买账的人觉得窘迫的唱片标题:“咪咪大跃进”(《The Emancipation Of Mimi》)以及“E=MC²”还算是言之有物,但自称为“不完美的天使”(《…An Imperfect Angel》)和“谜样的歌姬”(《…The Elusive Chanteuse》),搭配那能拧出修图师精血的封套——这……真的合适吗?
不合适的不只是这些名字带来的尴尬感,还有这些词汇与专辑呈现的意象之间的巨大反差。“Elusive”意为“难以捉摸的”,用来形容《Me. I Am Mariah…The Elusive Chanteuse》并不恰当,因为这专辑可能是自MC以《The Emancipation Of Mimi》进入事业第二春以来,最好捉摸的作品。告别过去几年里为展示自己“潮流触觉”导致的纠枉过正,《The Elusive Chanteuse》里的MC出奇地踏实、放松,她找来了合适的制作人、写手以及客串歌手,一切围绕着“轻度怀旧”的主题缓缓展开,点到即止、见好就收的理智态度已经达到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步。
所谓怀旧,首先体现在专辑对MC嗓音的处理上。制作团队似乎终于听到群众的呼声,大幅度削减了把MC的声线处理得跟“烧开水的鸣笛声”一般的比重,这把被誉为时代标签的声音,最终甩掉了过多的海豚音和声线体操,安安稳稳地像90年代初她刚出道时那样唱歌了。在《The Elusive Chanteuse》里,我们能听到不少《Emotions》时期的演唱方式,例如标准3/8拍R&B情歌《Make It Look Good》,老搭档Jermaine Dupri跟Bryan-Michael Cox以口琴为引子,给MC搭建了最能展现舒适音域的节奏和编曲结构;接近A面专辑尾声翻唱自George Michael的《One More Try》以及单曲《The Art Of Letting Go》,同样以充满年代感的中慢板编配让MC的声线得到最有力发挥,四平八稳无惊无险,让听众踏踏实实重温了一把最初爱上MC的理由。
另外在编排方面,《The Elusive Chanteuse》也喜闻乐见地压缩了不少赶时髦的玩意,把重心都摆在有意无意的“想当年”之上。听听Nas客串的《Dedicated》和Fabolous帮腔的《Money ($ * / …) 》,无论节拍的轻重分布抑抑或旋律的高低走向,都充满了当年《Dream Lover》和《Fantasy》的即视感!同样是请来饶舌歌手合作的作品,对比前段时间发布的《Triumphant (Get ‘Em)》等霸王硬上弓式的说唱合作,这两首要高阶得多。再听Miguel操刀的单曲《#beautiful》和专辑中唯一的复古舞曲《Meteorite》,全都让MC在尝鲜的同时留住了最起码的唱腔质感,比起前两张专辑乱作一通面目全非的填鸭式追潮流,这也是聪慧理智得多了。
要挑刺,这专辑也有不少,例如性感不足焦躁有余的《Thirsty》、母爱爆表的例牌曲目《Supernatural》以及跟Alicia Keys《Like You’ll Never See Me Again》有三分相似的拖沓情歌《You’re Mine (Eternal)》等等……但综合了优劣作品的比例,《Me. I Am Mariah…The Elusive Chanteuse》依然呈现出Mariah Carey近年来鲜见的轻松自若和收放有度。出于职业习惯,恐怕Mariah Carey是再都不会卸下Diva的姿态交出犹如刚出道时那种将心比心、坦荡不造作的作品了,但在她保持着重度Photoshop的身姿之时,能交出这张轻度“Photoshop”的音乐作品,也算是让人喜出望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