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吧 关注:3,457贴子:38,923
  • 20回复贴,共1

【读后感】《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4-02 00:03回复
      荒原---我弥留之际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语,他意味着担当,坚强,牺牲和奉献,在一个家庭当中,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一个种族兴旺繁盛的必备。
      安斯,与之上述品质相去甚远。
      因为二十二岁时在烈日下干活儿生了病,一直耿耿于怀,或者说吓坏了从此变得特别爱惜自己,逢人便说“一旦出汗就会没命的”,所以尽量不出汗,不出汗意思就是少干活儿,,少干活儿意味着生活的重担落在主妇艾迪身上,五个孩子的日子有多艰难,可想可知。
      安斯一向心疼自己。他羡慕“那些在城市里开商店的人,一滴汗也不用流”他希望在天堂“上帝会把富人的财富拿来分给穷人”
      “我这人运气不好,从来没好过”安斯的抱怨常挂在嘴边。
      如果在安斯心底,除了自己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钱。
      为了多挣三块钱,不顾病重的妻子,他默许儿子除外拉货,从而耽误了送葬时间。
      安斯说“那可是三块钱啊”
      儿子卡什想学木匠手艺,安斯不愿意“非要花我的钱”卡什摔断腿,他不愿伺候,并埋怨儿子借机偷懒。
    妻子艾迪病重,安斯却说“我知道你没有病,只是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实际就是看病需要花钱。宁舍好话三千,不舍铜板一个。
      迟迟不肯请医生,医生来了安斯第一句话就是“我可没有请你来啊”因为怕出出诊费。当医生询问艾迪病情时,安斯仍旧掩饰“她只是有点儿累了”
      艾迪弥留之际,安斯实在躲不了了,只好去请医生,医生责问他,他一再的找借口从玉米地到孩子们,医生点破真相后(不愿出钱)还继续辩解“不是舍不得花钱”。
    送葬途中,卡什摔断腿,不送看医生,安斯却叫达尔去买水泥来糊上,受到他人谴责时,又把责任推卸给达尔。
      挖坑需要铁锹“得花钱”,所以去借来两把。
      葬礼之后,理直气壮地抢走女儿的十块钱“我亲生女儿吃了我十七年饭,还舍不得借我十块钱”
      种种作为,使得钱在安斯心中位置无比重要,超过亲情,超过人情。超过脸面。达尔说“这些钱在乱伦”
      安斯心安理得的接受乡邻的帮助,然后用这句话偿还“邻居嘛总该互相帮忙”塔尔一家帮忙照顾艾迪,而安斯却连起身送一下都懒得。因为塔尔的人情对安斯来说不在偿还之列。
      安斯常年挂在嘴边的话“我是不愿欠人家情的”只是这句话总是适时出现,以此拒绝需要的帮助。安斯不肯用阿姆斯迪德的骡子,宁愿睡谷仓也不进屋,不去吃点热饭,是因为他清楚接受帮助也要因人而异,有些情承不得。安斯一点儿都不糊涂。
      安斯是担不起家庭顶梁柱这份重担的,所以他弱势,这种弱势更来自艾迪的强势。艾迪独立强干,绝情,对安斯的失望导致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安斯在艾迪心中已经死去,她寡情,除了珠儿,谁都不爱。最典型的是她对她学生们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父亲“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艾迪缺少爱,来自父亲,来自丈夫,同时他难以付出爱,对丈夫对子女,她极不信任丈夫,也不信任孩子,临危之际她强撑着一口气,亲眼督造卡什打造棺木,他要安斯亲口答应送回娘家安葬,她不爱他,用这样的方式报复他。
      安斯是明白艾迪的报复的,但是他还是照做了,七月的天,不顾孩子邻居的反对,不顾尸臭,仿佛得病似得,其原因之一,就是借死人树威,他在这个家毫无权威可言,他清楚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所以借机逼迫孩子们听他安排,他从头至尾的话“你们从来没有真心爱过她,你们任何一个”从送葬开始到结束,都是他在表演,演给乡邻们看,演给孩子们看。安斯对儿女的冷漠超过艾迪。安斯索取,推卸,理所当然。
      安斯埋葬妻子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借走女儿的钱,装牙,娶妻,在儿女们惊讶不解的目光中走来.......
      呵呵,我也是醉了。


    2楼2015-04-02 00:05
    回复
        配角-----《八月之光》
        看着一出场莉娜坚定的脚步走过四个月那长长的路,我以为她是主角,然而我错了,虽然故事从她开始,在她结束,随着她的脚步,作者给我们看的却是那个人的一生,乔-Christmas。
        乔的一生经过很多人,重要的,不重要的,见过面的,没见过的,只是这些人最终将他推向深渊。
        麦克依琴与他只是过客,却是他生命里至关重要的过客。养父却不是父亲。
        从收养5岁的乔第一天起,麦克依琴就抱定一个宗旨“我会让你懂得:懒惰和胡思乱想是两大恶行,而干活和敬畏上帝则是两大美德”,这是乔的养父,一个信仰上帝的清教徒,一开始就给乔的枷锁,也成为乔一生极力摆脱的桎梏。
        麦克依琴严格的执行着他的计划,从让乔背诵《教义问答手册》开始,刻板,冷酷,毫不妥协。他限时完成任务,乔没有背会,于是就开始惩罚,他将乔带到马圈,命令乔脱下裤子“咱们别把它打脏了”,一条裤子要钱的,得省着点儿,上帝需要敬畏,惩罚是必须的。鞭打之后还要戒饭。接着带着乔跪在上帝面前祷告,请求上帝饶恕乔的罪过,看看,一面打人一面请求上帝宽恕,麦克依琴向来将自己化身上帝的代表,上帝的意志就是自己的意志,违背自己就是违背上帝,他就是这样无情,毫无怜悯之心,他可以任意动用上帝的意旨来惩办弱小毫无反抗能力的乔,仅仅因为他收养了他。
        乔经常挨打“这与他外出干不干什么事毫不相干”
        当自己的能力和游戏规则已经无法约束他人时,只能通过打人来证明权威的存在。
        麦克依琴在家里是有绝对权威的,女人,孩子都够不上对他的威胁。乔就是这样长大,不停的挨打,不停的郁积,直到最终爆发。
        麦克依琴时刻掌控着乔,他问他母牛的去向“我的确给了你,为了让你知道占有拥有财产的责任,懂得拥有权,懂得拥有者在上帝默许下对自己所拥有财产的责任心”乔就是他的财产,他的责任就是教导并惩罚。
        麦克依琴“我按照我的理解做正确的事”,虽然外人看来很不正确。
        他时刻寻衅乔的罪过,所谓的七宗罪“懒惰,忘恩负义,傲慢亵渎神明,现在剩下两桩,你又被我抓住,撒谎和好色”
        其实质就是把乔养成一个唯他是从,随他所欲的财产而已。
        当有一天,他发现乔脱离他的掌控,立刻“义愤填膺”,恼羞成怒,他绝不容忍乔的“出轨”,他偷偷跟踪乔到广场,抬手一记耳光,只是这次,他忘了,乔已不再是个孩子,也不再是他的财产,乔还给他的是一把椅子,从此两清。
        乔的一生从悲剧开始到悲剧结束,麦克依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乔从麦克那里学到了冷酷无情,学到了反抗,唯独没有爱。
        也是通过麦克依琴这个形象,我想,福克纳意在讽刺清教徒的清规戒律,怎样仗着上帝的名义残害心灵。这样的福克纳像极了鲁迅。


      3楼2015-04-02 00:08
      回复




        4楼2015-04-02 00:10
        回复
          @林小译 蓝翻译的非常好,比起《我》我更喜欢《八月之光》,几乎将书画满了。这次选择非主角的人物来写,实在是这两个人物刻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其他人也有的可写,不过需要时间。太需要时间了。


          5楼2015-04-02 00:16
          收起回复
            谢谢楼主的用心!啥都不说了,如果不介意,请允许小译也送一本即将上市的【福克纳经典】方柏林译《喧哗与骚动》给你,可以吗?当然,你也可以去赠书帖子中选别的呢。
            盼复,以便跟上次那本一起快递。


            IP属地:江苏6楼2015-04-02 19:21
            收起回复
              对楼主的手写稿点赞!其实书上写字是真读书人的任性,写的得法,这本书会因此升值,就算别人看不中,自己已经融入这本书的历史。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4-02 20:26
              收起回复
                  我们被生活罚出场---《当我们谈论爱情我们谈什么》
                  《凉亭》“正在为从头再来做准备”当霍莉和杜安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日子刚刚有起色时,杜安出轨了,“色”这东西永远不好抵抗。霍莉和杜安不过是普通人,不需要强大的自制力来抵制种种考验。真的,说不定就栽到哪儿了,毫无预警,之后各种纠结,不原谅就一拍两散,各自从头再来;原谅了还是一切从头再来。生活本来的样子,光鲜之下永远是不可说不能说的龌龊。人性经不起考验。
                  《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山姆失去米莉,夜夜难眠,百无聊赖的跟草坪上的鼻涕虫作斗争。米莉活着时戒不掉的酒在米莉死去后戒掉,而米莉永远看不见了。山姆除了对着寂寂夜空,什么都不能说。
                  《纸袋》父子间,夫妻间,其实谁都进不了谁的世界,谁都说服不了谁。五旬的大叔被三旬的大姐吸引,上床,得有多饥渴,其实只是解决一下生理或者还有几分心理,夫妻久了,说不出的厌倦,分开,其实也舍不得,从头再来代价沉重。父亲说“你什么都不懂,是不是?”儿子离婚一年了,却从未告诉父亲说。
                  《洗澡》逼真的现实,孩子生日时被车撞了,昏迷不醒,父亲恐惧的不能掩饰,只有洗澡,以此减负,但是还是不可能,生活乱了,重心是儿子,盼着他醒过来,醒过来,一切才能运转正常。
                  《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男人间的友谊(非gay)能持续多久,永远的工作老婆孩子成为一种负累,座椅必须出去一趟,散散心,或者最终演变为一场强*奸,这也是生活吗?
                  《粗斜纹棉布》一向严谨的会计师去社区休闲,却遭遇有人在游戏时间开挂,愤怒的大叔不能容忍这种违背道德的做法,然而,能怎么着呢?
                  《所有的东西都粘在他身上》孩子还小,吵闹,十七岁的父亲也是孩子,要去打猎,十七岁的母亲下了最后通牒,要家还是打猎。终止了离开的脚步,生活就是不断妥协。日子温馨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天翻地覆的某一天,他倚在窗前,静静回忆起那一段,笑到流泪的那一段。
                  《当我们谈论爱情我们谈论什么》“爱到想杀死你”“碰到这样的爱情,你们怎么办”她问道。不认识,怎评判?偏执狂,独占欲,杀人或自杀,这样狂热的爱情,谁都退避很远。爱情不过是一种错觉。


                8楼2015-04-02 21:53
                回复